4月15日,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芯啟源集團旗下的芯啟源(上海)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芯云晟(杭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共同簽約,正式宣布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深入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共同推動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集成電路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數智化建設進程,助力新質生產力。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黨委書記王國雄、副院長張睿,芯啟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盧笙、總裁鄧偉利及學院師生代表共同參加了本次活動,會議由集成電路學院黨委副書記閔浩宇主持。
浙大吳漢明院士講話
吳漢明院士指出,芯啟源在智能網絡技術、數字仿真與驗證等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是國產集成電路企業的優秀代表,與芯啟源的戰略合作,將為浙大集成電路學院師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實踐基地和人才交流平臺,同時賦能企業培養高質量集成電路人才,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難題攻關和新產品落地。未來,雙方將共同打造前沿科技培訓課程和探索集成電路先進技術,塑造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產學研融合的新典范。
芯啟源創始人盧笙講話
盧笙先生表示,吳院士領銜的浙大集成電路學院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廣泛的行業影響力,很高興雙方將共同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攜手推動集成電路產業人才培育和科技創新及實踐,相信此次合作將壯大芯啟源集團的科研人才儲備,加速公司“產學研”布局,進一步完善公司產業生態建設,對公司的全面發展戰略產生深遠影響。
簽約儀式后,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聘請盧笙先生為學院兼任研究員,并為參會師生做了《降低能耗 提升算力:DPU加速數據中心變革》的報告。
根據合作協議,芯啟源(上海)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共建“數字仿真與原型驗證聯合實驗室”,將立足于研究集成電路的數字仿真與原型驗證技術和原理,整合產學研用資源,助力培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提升我國在數字仿真與原型驗證領域的技術水平和影響力。
芯云晟(杭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共建“新一代智算網絡技術聯合實驗室”,將以集成電路、網絡通信、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為基礎,圍繞智能網絡技術及應用、網絡安全技術及應用、智慧類解決方案技術及應用三大方向開展研究,相輔相成,融會貫通,打通前沿技術研發端與產業應用端的通路,進而以芯云晟產品落地實踐反哺技術研發,克服科研成果產業化難題,形成從技術研發到產品落地的高效雙向循環。
浙大吳漢明院士、王國雄書記和芯啟源盧笙先生、鄧偉利總裁共同揭牌
在數智時代,大學是培育產業人才和進行教育創新的基地,更是推動前沿技術迭代演進和科研探索的重要平臺。芯啟源將秉持合作共贏的理念,與浙江大學等高校伙伴攜手探索“芯”征程,繼續深化產學研的融合交流,打造更多聚合前瞻思想與前沿趨勢的培訓課程,厚植自身科技實力,不斷培育和聚集產業高端人才,持續攀登集成電路技術高峰。
關于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
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成立于2023年12月,其前身為成立于2015年6月的微納電子學院(微電子學院),是國家批準的第一批“國家示范性微電子學院”。浙大集成電路學院以產教融合、科教協同、開放辦學為原則,積極探索面向產業需求的新型教育科研體系和體制創新,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成果,培養一大批具有前瞻性、能夠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復合型、工程型人才,成為產教融合與新工科建設的先行者。
關于芯啟源(上海)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芯啟源(上海)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集成電路核心知識產權(IP)、EDA工具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科技公司。以“產品+服務+數據”的新模式,幫助集成電路企業全面提升芯片的研發工程效率,優化工作流程并降低研發成本。
關于芯云晟(杭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芯云晟(杭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芯啟源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高端商用網絡通訊芯片的設計、制造及解決方案供應商,也是國內率先針對超大規模電信和企業級的智能網絡, 提供基于國產自主DPU核心芯片的智能網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專注于進口高端芯片的國產化替代,開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模塊并完成從芯片設計、生產到應用的產業化發展。
審核編輯:劉清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15文章
11860瀏覽量
366195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436瀏覽量
244761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41瀏覽量
139091 -
芯啟源
+關注
關注
1文章
85瀏覽量
6932
原文標題:芯啟源與浙江大學集成電路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共啟數智“芯”征程
文章出處:【微信號:corigine,微信公眾號:芯啟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長安啟源與華為數字能源簽署電動車超充網絡合作協議
國芯科技與美電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芯啟源ICCAD-Expo 2024參與有感
經緯恒潤與紫光同芯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