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上出現大量帶語音、手機APP可控制的智能插座產品,由此可看出客戶對產品的功能要求也越來越高,追求舒適的體驗感,特別是對操控性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目前大部分紅外遙控插座均為WiFi插座類型,WiFi紅外遙控插座的一些主要亮點包括:
1.遠程控制功能: 可以通過連接到WiFi網絡,使用手機App遠程控制插座,無論你身處何地,只要有網絡連接就可以操作家中的電器。
__2.智能化管理: __可以設置定時開關或者場景模式,自動化控制家電的開關,例如定時開啟空調或者晚上睡覺時自動關閉電視等,提升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__3.紅外遙控兼容: __具備紅外遙控功能,可以學習和模擬家電的紅外遙控信號,實現對使用紅外控制的設備(如空調,電視等)的智能控制。
__4.節能環保: __可以有效管理電器的使用時間,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費,對節能環保有積極作用。
5.用戶體驗優化: 通過手機App或者物聯網后臺管理系統可以一目了然地查看各個插座的狀態和使用情況,提升用戶的整體體驗和控制便利性。
公司創新開發的4G紅外插座在通信、遙控、智能控制、安全保障、易用性和性價比等方面都具備顯著的優勢,為用戶帶來了更加智能、便捷、安全的用電體驗。
而當我們談及智能家居、智能辦公時,隨著物聯網的逐步發展,4G物聯網卡資費也是逐年下探,4G插座無疑是這場變革中的一顆耀眼明星。它不僅僅是一款智能插座,更是連接您與未來科技之間的橋梁;它不僅僅是簡單的電器控制器,更是一項革命性的生活方式。現在的我們,正站在智能科技的風口浪尖,握著4G插座的魔法鑰匙,融合加入紅外插座等核心功能,開啟著前所未有的智能生活之旅。
4G紅外插座新上市亮點優勢分析
一、4G網絡通信
4G網絡連接:插座采用4G通信技術,確保在網絡覆蓋范圍內都能穩定、快速地傳輸數據,為用戶提供實時、可靠的遠程控制體驗。
實時數據傳輸:通過4G網絡,插座能夠實時上傳設備的運行狀態、用電數據等信息,讓用戶隨時掌握家中電器的使用情況。
二、紅外遙控功能
紅外學習功能:插座內置紅外學習模塊,能夠學習并存儲各種紅外遙控器的指令,實現對紅外設備的遠程控制。
兼容性強:兼容市面上大部分的紅外電器設備,如電視、空調、音響等,為用戶帶來更加便捷的智能生活體驗。
三、智能控制與管理
遠程控制:用戶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支持4G網絡的設備,在任何地方遠程控制插座的開關狀態,實現遠程操控電器設備。
定時開關:支持定時開關功能,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插座的定時任務,如定時關閉不必要的電器設備,節省能源并降低電費支出。
實時監控:插座能夠實時獲取設備的運行狀態和用電數據,并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軟件展示給用戶,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
四、安全保障
過載保護:插座內置過載保護機制,當連接的電器設備功率超過插座的額定功率時,會自動切斷電源,避免電器設備損壞或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
數據加密傳輸:在傳輸數據時采用加密技術,確保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五、易用性
簡單易用:插座的設置和操作非常簡單,用戶只需按照說明書上的步驟進行簡單的設置,即可輕松連接4G網絡并控制插座。
多種操作方式:支持手機APP控制、語音控制、提供物聯網服務平臺等多種操作方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六、高性價比
創新技術:結合4G通信技術和紅外遙控技術,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智能插座解決方案。
高效節能:通過智能控制和管理,插座能夠幫助用戶節省能源并降低電費支出,實現節能環保。
智能物聯網雖然能夠使家居設備和系統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管理,但是依然需要依靠更為先進的終端紅外智能插座作為智能家居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共享智能生活,共創美好家居生活體驗。
深圳藍奧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立志于研究低功耗同步群控系統、智慧節能用電計量監測、智能場景感知與智能照明系統多領域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先進性、實用性技術價值的核心產品與方案;為大家的生產生活帶來更多的便捷科技。
審核編輯 黃宇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59瀏覽量
120473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55瀏覽量
9531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藍海華騰引領eVTOL技術新潮流
手持式點焊電源:靈活高效,引領焊接工藝新潮流
錄音轉寫正確率高達95%,小易智聯AI數字員工超效能引領職場新潮流
智能 LCD 顯示屏計量監測插座震撼登場,引領智能用電新潮流
MEMS 可編程車載與高溫振蕩器 SiT8921 系列(119 to 137MHZ):卓越性能引領車載電子新潮流

AMEYA360:永銘超級電容助力4G智聯鋰電“一鍵強啟”功能

電池自動點焊機:智能化升級,引領電池制造新潮流
4G智能安全帽:革新傳統作業模式,引領穿戴式智能設備新潮流
智慧黑板引領教育新潮流,多點觸控功能成標配
UVLED面光源技術革新:引領照明與固化新潮流

探索未來制造業的無限可能:柔性化生產線引領行業新潮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