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LM393比較器采用OC(開漏)輸出方式,其優(yōu)勢在于輸出電壓可獨立于VCC,提供了設計上的靈活性。通過簡單的上拉電阻即可將輸出調(diào)整至所需的電壓水平。
二、電路構成
LM393內(nèi)部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兩個80uA恒流源:為電路提供穩(wěn)定的電流源。
輸入級:包括IN+和IN-兩個輸入端口,分別由兩對三極管(1、2和3、4)構成。
鏡像電流源:用于實現(xiàn)電流的穩(wěn)定復制與分配。
輸出級:負責將比較結果輸出。
三、輸入級分析
結構:IN+由1、2三極管構成,IN-由3、4三極管構成。D1和D2作為反向鉗位二極管,用于保護BE結,防止其因反向電壓過高而損壞。
達林頓管:1、2三極管組合實際上形成了一個達林頓管結構,其作用是增強放大能力,同時提供高輸入電阻和低輸出電阻。這里的10uA電流是由恒流源限流并經(jīng)過第一級B級放大(約100倍)得到的,顯示出極高的輸入阻抗特性。
輸入阻抗的重要性:高輸入阻抗能夠減少信號源內(nèi)阻的分壓損失,確保信號在傳輸過程中不被過多衰減。
四、鏡像電流源分析
作用:鏡像電流源的核心在于其右側三極管(如6號)的電流嚴格跟隨左側三極管的電流變化,從而實現(xiàn)電流的精確復制。
設計思路:在集成電路設計中,常用恒流源來替代傳統(tǒng)的電阻電壓關系,以提高電路的穩(wěn)定性和精度。
等效關系:理解并應用等效電路原理對于分析和設計集成電路至關重要,它能幫助我們簡化復雜電路,抓住問題的本質(zhì)。
五、進一步探索
對于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推導R1
-
三極管
+關注
關注
143文章
3627瀏覽量
122477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7文章
9756瀏覽量
167715 -
比較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659瀏覽量
107458 -
輸出電壓
+關注
關注
2文章
1124瀏覽量
38343
原文標題:比較器LM393內(nèi)部電路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電子硬件工程師,微信公眾號:電子硬件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