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家車企獲得L3級自動駕駛試點“入場券”,自動駕駛市場步入新的里程。對于磁性元器件企業而言,又會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近日,四部門聯合宣布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企業名單,共有9家車企進入上述名單,拿到了L3級自動駕駛試點的“入場券”,自動駕駛市場正式步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近年來,自動駕駛市場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7全球及中國自動駕駛行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2017-2022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由681億元增至289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3.6%。預計2023年我國自動駕駛市場規模將超3000億元,2024年將達3832億元。這一驚人的增長速度,彰顯了自動駕駛市場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自動駕駛作為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隨著技術的突破和市場的擴大,自動駕駛市場將會給磁性元器件企業等上游供應鏈廠商帶來哪些新機遇呢?
國家政策密集發布,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近年來,國家密集發布了多項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磁性元件與電源》記者梳理如下:
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及交通運輸部聯合宣布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企業名單,比亞迪、蔚來、長安汽車、廣汽乘用車、上汽集團、北汽藍谷、一汽集團、上汽紅巖、宇通客車等9家車企進入上述名單,拿到了L3級自動駕駛試點的“入場券”。
據悉,只有當汽車達到L3級自動駕駛時,才能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而此次有9家車企成功獲得自動駕駛試點資格,標志著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正式進入了實質性的推廣和應用階段,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市場的序幕已經拉開。
一輛車超130顆電感 市場規模破11億元
自動駕駛技術的實現,離不開高精度、高可靠性的電子設備和系統,而磁性元器件正是這些設備和系統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在自動駕駛的主板、雷達系統、攝像頭這三大模塊中,均使用了大量的磁性元器件,為自動駕駛系統的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定的基礎。
以特斯拉自動駕駛主板為例,Big-Bit產業研究室通過拆解發現,里面包含了超過50顆功率電感。這些磁性元器件在主板中起到了濾波、穩壓、隔離等關鍵作用,保證了主板上各種電子元件的穩定工作。
除了主板以外,自動駕駛車載攝像頭通常集成4-6顆功率電感,用于保障攝像頭圖像傳輸的穩定性和清晰度。而一輛自動駕駛汽車里往往配備了有多個攝像頭和雷達。統計市面上主流車企發現,帶有自動駕駛功能車輛里面攝像頭數量約有11個,這將進一步增加了磁性元器件的用量。
在車載雷達系統中,磁性元器件的應用同樣廣泛。拆解發現,激光雷達包含有5-7顆功率電感,而毫米波雷達有4-6顆電感。
通過核算,一輛自動駕駛汽車中,僅自動駕駛系統(控制器主板+雷達+攝像頭)就需要使用130-140顆功率電感。這一龐大的數量,不僅反映了自動駕駛系統對磁性元器件的依賴程度,也預示著自動駕駛市場的快速發展將為磁性元器件行業帶來巨大的市場需求。
Big-Bit產業研究室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自動駕駛乘用車磁性元器件市場規模約11億元。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普及,這一價值量有望進一步增長。因此,對于磁性元件企業來說,自動駕駛市場的增長無疑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增值空間。據悉,目前順絡電子、勝美達、鉑恩氏、威世等磁性元器件企業已布局自動駕駛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自動駕駛向智能化、網聯化的發展,車聯網將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更大的信息交互和數據共享平臺,為磁性元器件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突破“圍城” 布局新能源帶來新機遇
由于汽車供應鏈通常具有高度的穩定性和緊密的合作關系,新的供應商很難打破這種固有的合作格局。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為磁性元器件行業提供了新的機遇。磁性元器件企業在OBC、DC-DC及充電樁等應用領域的布局,不僅展現了磁性元器件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實力,也為其在傳統汽車電子供應鏈中開辟了新的通道。
如今,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領域,中國已走在世界前列,正是重新建設汽車產業鏈的良好時機!磁性元器件企業要想真正打開汽車市場,就需將目光投向自動駕駛這一前沿領域,加大對自動駕駛系統的核心供應鏈,如IC設計、CPU、處理器等領域的關注,并積極尋求與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傳感器制造商、算法開發者等跨界伙伴的合作,共同探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逐步打入傳統車企的核心供應鏈。
然而想要打入汽車市場,布局自動駕駛領域,磁性元器件企業面臨的首要挑戰是技術!
安全可靠 磁性元器件的技術挑戰!
盡管磁性元器件行業身處自動駕駛產業鏈的關鍵環節,但想要成功入局卻并非易事。
技術層面的挑戰尤為顯著。自動駕駛系統對磁性元件的性能要求極高,因為任何微小的技術瑕疵都可能影響到整個系統的安全與可靠性。在這樣一個對安全性要求近乎苛刻的領域中,磁性元器件企業需要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確保產品的穩定、高效和可靠。
鐵城科技研發部劉經理表示,技術上的挑戰主要在于產品的安全安規方面。半導體技術的模塊化發展、汽車高壓平臺的提升,都對磁性元件產品的電壓、穩定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做成集成化的模塊,對安全會有更好的保障。這要求企業不僅要擁有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還需具備靈活的生產工藝,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順絡電子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據順絡電子相關負責人介紹,客戶期望磁性元器件在滿足高可靠性的同時,擁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和更小的體積。為此,順絡電子推出了滿足AEC-Q200車規品可靠性標準的多款功率電感,通過工藝升級,提高了焊盤的附著力,增強了電感抗跌落抗沖擊的能力,采用閉合磁路結構設計,減少電感漏磁,可以滿足客戶不同的應用需求。
目前,順絡電子的多款磁性元器件產品已獲得海內外眾多知名汽車電子企業及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認可,其有關汽車電子的產品已涵蓋汽車電池管理系統、自動駕駛系統、車聯網等。
安可遠總經理王理平在談及產品的抗震性時表示,此前,為提升產品的抗震性能,因為擔心磁芯和膠水的粘接強度不足,選了各種配套膠水來做高低溫和震動實驗,最終找到了粘接強度極佳的膠水,即使磁芯震裂了也能保持穩固,進一步提升了磁性元器件產品的安全性。
多重挑戰下,企業如何施策入局自動駕駛領域?
面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高門檻,磁性元器件行業企業需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不僅要引進國內外最先進的技術與高端設備,更要注重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產品的精度、耐高溫性、抗電磁干擾等關鍵性能指標,確保產品在極端環境下仍能穩定可靠地運行。同時,磁性元器件行業應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與高校、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加速技術成果轉化,形成持續的技術創新體系。
正如此前新能源汽車發展時需要綜合型人才一樣,自動駕駛市場的崛起同樣需要一批跨界融合的專業人才。磁性元器件行業企業需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內部培養與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吸引和培養一批具備自動駕駛技術背景的綜合型人才,打破傳統行業壁壘!
然而,對于曾在國產替代浪潮中嶄露頭角的磁性元器件行業而言,技術難題雖需克服,人才隊伍的壯大亦非難事,當前更為緊迫的挑戰在于普遍缺乏車規級產品的豐富經驗。
AEC-Q200作為針對汽車電子元件的認證標準,是磁性元器件企業步入汽車供應鏈的重要門檻,其涵蓋了從電磁兼容性(EMC)、電氣安全、環境適應性到功能安全等多個維度,每一項都直接關系到車輛及乘客的安全,不容忽視。
記者查閱標準發現,如在溫度適應性方面,磁性元器件等通常需要經過高溫儲存測試,如125℃/1000h的測試,以確保在極端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穩定性能。并通過快速的溫度變化,如-40℃至125℃的循環,以檢驗其在溫度變化下的耐久性和可靠性。這些嚴苛的測試標準,要求磁性元器件企業不僅要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更需在磁性元器件產品設計與生產流程中,融入車規級產品的思維,逐步豐富自身車規級磁性元器件產品的生產經驗。
結語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步入L3階段,國家政策的密集發布不僅為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鋪設了堅實的道路,更為磁性元器件行業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如今,自動駕駛正處于黃金發展期,國內外尚未形成明顯的競爭格局。這正是我國磁性元器件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的絕佳時機。磁性元器件行業企業更要把握住當前自動駕駛發展風口,積極入局!通過持續的技術突破和品質提升,深度融入自動駕駛產業鏈,共同推動自動駕駛技術邁向新的高度!
本文為嗶哥嗶特資訊原創文章,未經允許和授權,不得轉載
審核編輯 黃宇
-
磁性元器件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3瀏覽量
14396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085瀏覽量
16849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L3級自動駕駛即將全面商用,眾車企蓄勢待發
2024年中國將邁入L3自動駕駛時代,特斯拉是華為/小鵬最大敵手?

廣汽集團L3自動駕駛乘用車率先上市
產業鏈起飛!L3級自動駕駛年內有望落地

線控底盤如何讓自動駕駛加速奔跑?

當春節駕車返鄉擁有了L3/L4級自動駕駛

通用汽車正全力推進L3級自動駕駛系統的開發
奔馳L3自動駕駛升級:德國高速最快95km/h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優勢?
FPGA在自動駕駛領域有哪些應用?
嵌入式熱門領域有哪些?
工信部完成自動駕駛試點申報 長安汽車成L3級智能試點單位
駛向L3級自動駕駛:車路協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