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卷時代,人人都很忙碌,但是忙碌不等于高效。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適合的工具進行數字化轉型是進行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徑。
線束設計屬于工程師“密集型”產業,但是隨著開發設計周期越來越短,過往的人海戰術會顯得捉襟見肘,大量重復繁瑣的工作亟需通過自動化工具來助力,從而使得工程師有時間和精力專注于設計的優化。
01PREEvision與線束設計
PREEvision支持基于模型的線束設計和開發工作流。從架構設計到量產輸出,多個工程師可以在同一個數據庫上進行建模,主要有如下優勢:
從架構設計到量產設計的一致性
精確的線束設計模型數據
通過標準的KBL和定制化的Excel輕松交換設計數據
自動化功能,如線束路由和接地點以及焊點優化
自動計算電纜長度、重量、成本等
輕松創建包含連接器和引腳分配的表格
支持區域性架構設計
02PREEvision中線束設計角色與工作流
線束設計角色
根據工程師的職責,可以分為但不限于如下角色: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線束架構工程師(電氣原理圖,不涉及Inline/Splice等實現)
Component Responsible:零部件工程師
Wiring Harness Designer:線束原理工程師(線束原理圖,負責Inline/Splice等實現)
Zone Architect:二維產品工程師
線束設計工作流
上述工程師角色工作流如下圖所示。從工作流程圖可以看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基于其他三種角色給出的信息作為設計輸入從而得出準確的設計。
03Wiring Harness Designer的痛點
如下圖所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設計出合理的Splice和Inline,如果只是基于上游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的信息,那么就會有多種可能的實現方案。究其原因:是因為其他角色提供的信息不夠,無法讓Wiring Harness Designer作出準確的決定。那么其他角色可以從哪些方面提供信息呢?
信息來源示例1: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信息,那么對應的Wiring Harness Designer就可以排除兩種不帶Splice和Inline的方案。
信息來源示例2:
Wiring Harness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信息,Zone Architect提供Inline和Splice的安裝位置信息,那么可以得到唯一的Wiring Harness設計方案。
04Wiring Harness Designer設計優化方案
除了上述兩種示例的信息之外,還有其他的信息可以提供給Wiring Harness Designer。
下圖中灰色塊代表Wiring Harness Designer的決策流程,其他色塊代表其他角色注入的信息。
初看這張圖有點眼花繚亂,但是只需要抓住核心需求是形成Wiring Harness準確的決策,因為一旦確定好這個工作流之后,這里面的工作就可以通過PREEvision的二次開發功能來實現自動化,從而快速輔助進行設計決策。
舉個自動化例子:工具提供計算最佳Splice點位置的腳本。該腳本支持基于長度和基于權重的模式進行計算,同時也可以根據客戶的實際需求修改,這樣用戶可以將核心Know-How轉換為算法集成在PREEvision工具中。其他工程師可以直接使用該腳本進行計算,從而節省人力物力。
05其他亮點
線束原理圖自動布局
100+設計檢查規則
同時支持多個KBL配置文件的導入和導出
06總結
在線束原理設計過程中,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收集多方面的信息來進行設計決策,例如電流、保險絲值、變型、Cable信息、Pin腳信息、連接器型號、導線顏色、環境參數、安裝位置等等。
在決策過程中,作為Wiring Harness Designer,需要討論清楚上述信息并形成自己的工作流,然后結合PREEvision的二次開發功能,就可以快速準確地得到線束設計決策。
-
線束
+關注
關注
7文章
982瀏覽量
26099 -
電氣原理圖
+關注
關注
14文章
65瀏覽量
26604 -
線束設計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9848
原文標題:基于PREEvision的線束設計工作流程優化
文章出處:【微信號:VectorChina,微信公眾號:Vector維克多】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