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無聲息中,無人出租真的落地了!還記得在幾年前,無人出租僅是很多人心中的設想,無人駕駛汽車的概念還僅停留在車展的C位和一些主機廠的宣傳中,那時的自動駕駛,感覺遙遙無期。技術的發展是可怕的,僅幾年的時間,無人駕駛就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進入了大眾的生活,早在2023年,蘿卜快跑便已在武漢投放,那時的我們,對此并不在意,認為只是科技企業宣傳技術的噱頭。但僅一年的發展,蘿卜快跑在武漢似乎已占據了主要市場,尤其是在近幾月,蘿卜快跑的新聞屢次登上熱搜,也有很多人在武漢街頭打卡,體驗蘿卜快跑的出行服務,就在近期,小馬智行也宣布已在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開放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并可通過支付寶直接呼叫相關服務,此外,小馬智行還和豐田在國內成立了合資公司——騅豐智能科技,主要提供Robotaxi服務,首期目標是落地千臺L4級的無人駕駛車輛。無人出租,真的來了!
人類與AI的競爭
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變革,也釋放出了更多的生產力。在大家的認知中,技術應當是服務于人的,讓人可以更好地去享受生活,感受生命。但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這一認知似乎正在被打破,AI取代人的趨勢愈發明顯,
人,在技術生產中,越來越不重要了!
麥肯錫在2023年6月發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經濟潛力》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能在2030年至2060年間,將取代全球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也就是說,50%的職業將被AI取代。具體到出租車行業,這個預測似乎正在成為現實。
無人出租的落地,受沖擊最大的,應該就是出租車、網約車司機了,
由于不需要駕駛員,無人駕駛理論上可以24小時不間斷工作,僅這一優勢,就是很多出租車、網約車司機無法比擬的。而現階段無人出租低廉的價格,更讓很多出租車、網約車失去了競爭力,以10公里的路程為例,“蘿卜快跑”在武漢的車費為4元-16元,而普通網約車車費為18元-30元,價格的對比是非常明顯的。低廉的價格、新鮮的概念、誘人的噱頭,無人出租,正在蓬勃發展。據公開數據顯示,蘿卜快跑在武漢的無人駕駛訂單量快速增長,單月訂單量突破300萬單,并計劃在2024年底在武漢投放千臺無人駕駛汽車。這一數據不僅反映了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的巨大潛力,也預示著無人駕駛技術正在加速落地。
蘿卜快跑在武漢正式運行后,讓很多出租車、網約車司機感到不安,也頻頻在網絡發聲,表達了自己的焦慮。“無人車來了之后,車費比出租車行業要低,大家都去打無人出租車了,出租車司機訂單就少了。”一位在武漢從事出租車工作的司機反映道。武漢一汽車客運公司也發表聲明稱,今年以來,自動駕駛運營公司“蘿卜快跑”在武漢運行區域擴大,已造成退車停運了4臺出租車。打敗你的不一定是同行,它有可能跨界而來。他們始終也沒想到,與他們搶飯碗的,不是更多人加入了網約車行業,而是無人駕駛,他們起初只以為,在網約車行業越發內卷的當下,自己的收入只會減少,卻沒想到,會有一項技術,能讓他們徹底失業。無人出租所依托的技術還是人工智能(AI),無人出租在一線城市落地運行,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也讓很多人感到焦慮,或許這是人與AI在某一領域全面競爭的第一戰,但一定不會是最后一戰,據麥肯錫預測,人工智能在2030年至2060年間將取代全球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其中司機崗位將首當其沖。隨著智慧科技和智能技術的發展,AI將被應用到各行各業,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崗位可以被取代。雖然AI可以讓很多崗位提升效率,但也對現有的傳統的就業形態提出了挑戰。
讓AI更具可行性
毋庸置疑的是,無人出租的落地讓我們看到了AI技術的發展,也讓我們見識到了AI取代人類的可行性,
但我們真的就可以無條件信任AI嗎?
2018年3月18日晚上10點,一輛Uber的自動駕駛汽車在鳳凰城郊區某路口撞上了一位推著自動車橫穿馬路的女子。該女子在送往醫院后不久,搶救無效身亡。據了解,涉事自動駕駛車輛當時正處于自動駕駛模式,車上配置了一名安全員。但在車輛測試過程中,這名安全員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視線都不在前方道路上,甚至事故發生前她還觀看了視頻節目長達42分鐘。雖然事件已經過去多年,自動駕駛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現階段的自動駕駛真的就達到我們所設想的要求了嗎?
不同于其他行業,出行作為大家必不可少的需求,其市場價值不可估量,很多企業也認識到這點,以求在出行行業分得一杯羹。
如滴滴的出現,打破了出租車獨占鰲頭的局面,讓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現階段百度的蘿卜快跑,更是改變了出行行業的運行模式,通過讓AI取代人的方式,來徹底改變這個行業。回顧過去,大家的出行選擇并不多,出租車是該行業中非常具有標志性的一類。那時候出租車司機是非常熱門的職業,并不是隨隨便便便可以從事,有些人想成為出租車司機甚至需要“找門路”“走關系”。立足現在,滴滴讓出行行業徹底洗牌,提供出行服務不再是某一企業或某些人的權利,任何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通過申請,便可以提供網約車服務。這也讓越來越多人“被”自由職業的當下,在退休嫌早、工作嫌老、生娃嫌早的現實面前,有了一塊避風港。放眼未來,無人出租或將取代這些人,成為大家出行的主要選擇。但現階段,無人出租仍舊存在缺陷。出行行業有一個無法規避的問題,那就是安全。高速的行駛中,稍不注意,便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甚至會影響生命安全。此外,復雜的交通環境,也會讓無人出租“摸不著頭腦”,相較于人類駕駛員的靈活應變,現階段無人出租的運行規則,其實是被規定在條條框框內的,是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所規定的行駛規則來的,正因如此,無人出租車有時會顯得非常“古板”。
蘿卜快跑在武漢運行以來,其實也受到了很多當地市民的吐槽,“車輛在綠燈狀態下停滯不前、紅燈時沖入路口中央、轉彎時卡頓不動”,特別是在高峰期,這些問題表現突出,造成武漢城市交通堵塞。此外,當交警在擁堵路段指揮疏導時,人類駕駛員可以根據交警指揮手勢靈活調整路線,即便出現壓線、闖紅燈進入路口等類似情況,人類駕駛員也可以靈活處理;而蘿卜快跑的無人出租只會傻傻停在原地,交警狂擺手勢讓其變更車道,車輛也無動于衷。
不僅如此,也有很多人對無人出租的安全性提出質疑,由于完全通過AI來判斷路況,控制車輛行駛,數據的安全性成為大家使用無人出租的一大顧慮。這種擔憂并非沒有根據。盡管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其依賴的大量數據和復雜的算法也成為潛在的安全漏洞。黑客通過侵入車輛的系統,可以篡改數據、操控車輛,甚至導致嚴重的交通事故。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因此成為無人駕駛技術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為此我們要做好法規、標準、政策的制定,讓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可靠性得到保證。政策框架的確立以及相關法規與標準的出臺將對自動駕駛健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023年全年,從國家層面出臺了多項自動駕駛相關規定,如交通運輸部發布《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鼓勵和規范自動駕駛汽車在運輸服務領域的應用。目前,北京、上海、武漢、杭州、深圳等多個城市向多家企業發放了無人車資質,已有51個城市出臺自動駕駛試點示范政策。全國各地也根據各地市情況,針對自動駕駛立法進行探索。
發布日期 | 發布機構 | 法規/政策/標準名稱 |
2023年1月18日 |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公安局 | 《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高速測試與示范實施方案》 |
2023年3月3日 | 自然資源部 | 《智能汽車基礎地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3版)》 |
2023年3月22日 | 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政府 | 《上海市浦東新區促進無人駕駛人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規則實施細則》 |
2023年3月28日 |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試點工作指導意見》 |
2023年4月4日 | 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 | 《關于開展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應用工作的通知》 |
2023年4月27日 | 上海嘉定區人民政府 | 《嘉定區建設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創新高地行動方案(2023—2025年)》 |
2023年5月12日 | 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 |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數據安全管理辦法(試行)》 |
2023年6月30日 | 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 |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數據分類分級管理細則(試行)》 |
2023年7月13日 | 上海市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 | 《浦東新區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
2023年7月26日 |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版)》 |
2023年8月7日 |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 |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 |
2023年10月30日 | 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 《杭州市智能網聯汽車高精度地圖管理規定》 |
2023年11月16日 | 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 |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若干政策》 |
2023年11月17日 |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及交通運輸部 | 《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 |
2023年11月26日 | 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 | 《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采集數據安全管理細則(試行)》 |
2023年12月8日 | 交通運輸部 | 《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 |
將AI關在籠子里
據最新數據顯示,“蘿卜快跑”APP在武漢市的用戶滿意度評價高達4.9分,其中5分滿分好評占比高達94.19%。由此可見,大家對蘿卜快跑的認可度還是非常高的。但我們在無人出租向好發展的當下,
要做到避免無人出租野蠻生長,更應做好AI和人之間的利益平衡,
避免無人出租的發展,影響到大部分人的利益。在曾經的設想中,AI的作用就是服務于人,可以解放人的雙手,讓人可以享受生活。但現階段,AI卻發展成了可以取代人,甚至能讓人失去生活依賴的技術,這其實是走向了誤區,我們一定要做好AI和人的分工,避免在AI的服務中被AI取代。我們要明確,
在類似無人出租等以AI主導的行業中,人又應該如何重新定義角色和自我價值。為此,我們要給AI做一個籠子,將AI關在籠子內。在7月28日廣東經濟科教頻道《觀點財經》中,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數字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祁明就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點:無人出租應當合理使用,AI應該限定邊界,不能不加控制地發展,否則會造成很多問題。無人出租車可以應用到深夜時段、偏遠地區以及危險地區,給人類無法及時響應的場景做一個補充。這其實就是將AI關在籠子內的較好的體現,在此場景下,AI的作用只是服務于人,服務于出租車、網約車,給出租車、網約車司機的服務提供補充,且可以讓網約車、出租車司機擁有更加安全的駕駛環境。但現實真的可以如此安排嗎?
智駕最前沿以為,這樣的設想,可以有效避免人類和AI的沖突,但從技術和市場層面卻很難實現。可以發現的是,現階段無人出租車運營區域都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之所以選擇這些地區,其一,是因為這些地區人多,需求也多,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盈利,若在農村、偏遠地區安排無人出租,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不劃算的,甚至可能虧本,這也是為什么會出現無人出租和出租車、網約車司機競爭的局面,出租車、網約車司機也想賺得更多,因此也會在人流較為密集的地方提供服務。
其二是因為技術上,想要在農村、偏遠地區安排無人出租車,是比較難的,或者不太現實。無人出租車搭載了諸如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攝像頭等大量的感知硬件,其運行和狀態監測均需網絡的快速同步,在很多的偏遠地區或農村,網絡的布設有所欠缺,甚至在很多地方,4G信號都無法搜索到,無人出租在這些地方并無施展的可能。但在某些如深夜、凌晨等,人類駕駛員不太能及時回應的場景,此時道路上行駛車輛也不會很多,更不會造成交通擁堵,正是無人出租車大展身手的時候。
如果無人出租可以在這些場景中給出租車、網約車司機提供幫助,也許可以和人類駕駛員實現共存。如5月15日,在Apollo Day 2024開放日上,百度自動駕駛業務部總經理陳卓曾公開表示,在服務時間方面,最初蘿卜快跑服務時間每天是早上7點開始。有很多用戶急著趕早班,希望提前一個小時,所以提前到了早上6點,由此可見,這類需求是非常有市場的。
隨著人工智能AI的發展,必然會有許多傳統的工作崗位被取代。盡管如此,AI的進步也為社會帶來了新的機遇,如創造新的就業形態和產業,以及推動經濟增長和技術創新。因此,面對AI取代人的趨勢,我們需要積極應對,將AI關進籠子,尋求找到技術進步與社會福祉之間的平衡,我們要避免在AI的服務中被AI取代。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13瀏覽量
27033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0瀏覽量
167007 -
蘿卜快跑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105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