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種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對人體進行成像的醫學檢查技術。MRI具有無輻射、高分辨率、多參數成像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和醫學研究。線圈是MRI系統中的關鍵部件,用于接收和發射射頻信號,對成像質量具有重要影響。本文將介紹磁共振檢查中常用的線圈及其分類方法。
一、磁共振線圈的基本原理
1.1 核磁共振原理
磁共振成像基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原理。當原子核處于強磁場中時,其自旋磁矩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共振現象。不同原子核的共振頻率不同,通過測量共振頻率,可以得到原子核的空間分布信息,進而實現成像。
1.2 線圈的作用
在MRI系統中,線圈主要承擔以下兩個功能:
(1)發射線圈:用于發射射頻脈沖,激發原子核的共振現象。
(2)接收線圈:用于接收原子核在共振過程中產生的信號,將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輸給計算機進行處理。
1.3 線圈的分類
根據線圈的功能和結構特點,磁共振線圈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表面線圈:緊貼在患者體表,用于接收表面信號。
(2)體線圈:位于患者體內,用于接收深層信號。
(3)相控陣線圈:由多個小線圈組成,通過相位控制實現高分辨率成像。
(4)梯度線圈:用于產生梯度磁場,實現空間編碼。
二、常用磁共振線圈
2.1 表面線圈
表面線圈是最常用的磁共振線圈類型,具有以下特點:
(1)結構簡單:表面線圈通常由一個或多個環形線圈組成,結構簡單,易于制作和使用。
(2)靈敏度高:表面線圈緊貼在患者體表,接收信號的距離較短,信號強度較高。
(3)適用范圍廣:表面線圈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成像,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2.2 體線圈
體線圈是一種插入患者體內的線圈,具有以下特點:
(1)信號深度大:體線圈位于患者體內,可以接收到較深部位的信號。
(2)成像范圍有限:由于體線圈的尺寸限制,其成像范圍相對較小,通常用于特定部位的成像,如直腸、陰道等。
(3)舒適性較差:體線圈需要插入患者體內,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不適感。
2.3 相控陣線圈
相控陣線圈由多個小線圈組成,通過相位控制實現高分辨率成像,具有以下特點:
(1)高分辨率:相控陣線圈通過相位控制,可以實現更高的空間分辨率。
(2)成像速度快:相控陣線圈可以同時接收多個信號,提高成像速度。
(3)適用范圍廣:相控陣線圈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的成像,如頭部、頸部、胸部、腹部、四肢等。
2.4 梯度線圈
梯度線圈用于產生梯度磁場,實現空間編碼,具有以下特點:
(1)空間編碼:梯度線圈產生的梯度磁場可以對原子核進行空間編碼,實現成像。
(2)成像速度:梯度線圈的性能直接影響成像速度,高性能的梯度線圈可以提高成像速度。
(3)磁場均勻性:梯度線圈的磁場均勻性對成像質量有重要影響,需要嚴格控制。
三、磁共振線圈的分類方法
3.1 按功能分類
根據線圈的功能,可以將磁共振線圈分為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
(1)發射線圈:用于發射射頻脈沖,激發原子核的共振現象。
(2)接收線圈:用于接收原子核在共振過程中產生的信號,將信號轉換為電信號,傳輸給計算機進行處理。
3.2 按結構分類
根據線圈的結構特點,可以將磁共振線圈分為單線圈、雙線圈、相控陣線圈等。
(1)單線圈:由一個線圈組成,用于接收或發射信號。
(2)雙線圈:由兩個線圈組成,一個用于發射信號,另一個用于接收信號。
(3)相控陣線圈:由多個小線圈組成,通過相位控制實現高分辨率成像。
-
磁場
+關注
關注
3文章
893瀏覽量
24329 -
線圈
+關注
關注
14文章
1839瀏覽量
44653 -
射頻信號
+關注
關注
6文章
219瀏覽量
21003 -
磁共振
+關注
關注
4文章
79瀏覽量
263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EIP在磁共振成像系統中的應用
飛利浦發布全球首臺全數字磁共振 Ingenia
核磁共振譜儀設計求人幫忙
磁感應/磁共振標準并進 無線充電商用加速
核磁共振(NMR)實驗
具有可移動梯度線圈單元的磁共振裝置
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有危害嗎?
EIP在核磁共振成像系統中的應用
![EIP在核<b class='flag-5'>磁共振</b>成像系統中的應用](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8/E2/pYYBAGKhtCqAZIbDAAASmko5XUk676.jpg)
0.5T磁共振關節成像儀的接收線圈
![0.5T<b class='flag-5'>磁共振</b>關節成像儀的接收<b class='flag-5'>線圈</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9/3A/poYBAGKhwJCAW9rzAAASESYoTVE282.jpg)
什么是磁共振_磁共振和ct有什么區別
磁共振對人體有害嗎_磁共振對孕婦有影響嗎
磁共振成像技術的發展歷程
![<b class='flag-5'>磁共振</b>成像技術的發展歷程](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9A/C3/o4YBAF0hZqyAIN-RAAAPNxGmZ0k731.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