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8日,在華為全聯接大會(HUAWEI CONNECT 2024)上,以“融智于算,聚力躍升”為主題的第二屆智算集成智享會在上海圓滿落幕。本次會議匯聚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領袖以及前沿技術的探索者,圍繞智算服務的發展趨勢、技術創新實踐、應用場景落地及產業前景展開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與討論。


回顧2023年首屆智算集成智享會,華為與國內頂尖人工智能科技公司、研究院、高校和合作伙伴等各領域專家,針對智算集成服務產業發展等話題進行了充分的探討交流。時隔一年,華為智算集成不負眾望已擁有大量成功實踐,并獲得行業客戶的高度認可。
華為算力平臺交付與服務軍團軍團長李曉海為本次智享會做了開場致辭,他表示過去一年里華為聯合伙伴已為金融、政府、能源、運營商、交通和教育等超過300個行業客戶建設算力平臺,保障了超過100 E算力穩定運行以及模型穩定訓練,并將持續深耕算力平臺服務技術,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業升級,通過開放合作的原則,與廣大客戶伙伴攜手,共贏行業智能化,讓智能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

在智享會上,華為IT咨詢與系統集成領域總裁張岳普表示,人工智能產業是產學研用等各領域共同的產業,智算服務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華為積累了豐富的智算服務經驗,這些經驗不僅來自我們華為自身的探索與實踐,也來自華為與眾多伙伴的深度合作,我們將繼續與伙伴及客戶攜手聚力,釋放每一份算力,共創、共享、共贏人工智能產業新未來。

AI模型發展遠未及天花板,算力集群建設仍是行業主流選擇。華為IT基礎設施集成業務部長田昆陽表示,“算力集群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算存網服務緊密協同,集群規模增大帶來了更高的復雜度,網絡0.1%的丟包率就會引起10%的集群吞吐率下降,同時訓練每中斷一次,都會帶來50萬~80萬人民幣的算力收入損失。因此如何快速建設高質量集群,保障訓練任務平穩運行是當前關鍵問題”。同時,他還詳細介紹了華為算力平臺服務方案,包括算力平臺集成、運維以及AI計算使能與優化等,幫助行業客戶建好、管好、用好算力。


來自中國移動、國家電網、螞蟻科技集團、科大訊飛、西安未來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鵬城云腦、交通銀行等企業以及東南大學、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信通院等科研院所的嘉賓代表,分別從運營商、電力、互聯網、AICC、教育科研等領域角度,分享了建設和使用算力基礎設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優秀實踐經驗。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數據中心副總經理李程貴,分享了中國移動聯合華為打造的中國移動呼和浩特智算中心。該智算中心作為全球運營商最大單體智算中心,算力規模達到6.7 EFLOPS,是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綠色、彈性、高效、穩定的多樣化算力中心,目前已經正式投產,為省內外100余家行業客戶持續提供穩定、高效的綠色算力。該項目基于先進的算、存、網統一架構,引入水液融合、AI全棧聯動節能等先進技術,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

東南大學網絡與信息中心主任胡軼寧,介紹了東大在AI集群系統建設方面的經驗。面對算力集群彈性擴展、多樣化模型訓推等需求,東大從科研創新等多角度構建AI集群生態系統,聯合華為進行存算網協同規劃設計,完成了集群集成建設與管理運維。目前已建成65P算力規模的智算中心,為東大師生提供公共算力服務的同時降低了AI開發門檻,并實現了AI與電磁仿真、生命科學、流體力學等科學計算領域的加速融合。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金橋表示,“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標志著通用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化的來臨,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基于武漢AICC的大算力資源與華為AI計算使能服務,打造了全球首個全模態大模型“紫東太初”和業界領先的大模型開放服務平臺,賦能科研創新與行業應用。同時,武智院聯合制造、醫療等頭部企業深耕行業數據,打造系列行業專屬模型,助力大模型示范場景落地。

科大訊飛AI工程院副院長張驍,重點介紹了科大訊飛的飛星一號平臺及其搭載的星火大模型。國內各企業正在積極建設大規模智算中心,支撐大模型創新,AI產業生態差距也正在逐漸縮小。科大訊飛基于華為算力平臺服務,僅耗時35天打造了全國首個自主算力集群“飛星一號”平臺。科大訊飛通過對星火大模型訓練與推理性能的極致優化,全面提升了星火大模型底座的核心能力,加速大模型在行業應用落地。

融智于算,聚力躍升,本次智享會不僅是一場知識的分享,更是一次心靈的共鳴,激發了對未來智算產業的無限想象。華為智算集成將攜手客戶、伙伴,進一步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深度融合,打通產、學、研、用“最后一公里”,助力智算產業蓬勃發展,共贏行業智能化。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846瀏覽量
254378 -
算力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84瀏覽量
15305 -
智算中心
+關注
關注
0文章
82瀏覽量
19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主線科技亮相第二屆中國具身智能大會
華為智能光伏第二屆全球安裝商大會圓滿落幕
第二屆開放原子大賽vivo藍河操作系統創新賽圓滿落幕
第二屆開放原子大賽石油軟件專區賽決賽成功舉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