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示意圖
來自美國能源部斯坦福國家加速器(SLAC)實驗室的科學家,借助阿秒脈沖揭示了光電效應的新信息:光電發(fā)射延遲時間長達700阿秒,遠超此前預期。最新研究挑戰(zhàn)了現(xiàn)有理論模型,有助更深入揭示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等技術的發(fā)展。相關論文以《Attosecond delays in X-ray molecular ionization》為題,發(fā)表于最新一期《自然》雜志上。
光電效應指在金屬表面照射光線時,光子與金屬表面的分子或原子相互作用,使金屬表面釋放出電子的現(xiàn)象。該效應為量子力學奠定了理論基礎,但所謂的光電發(fā)射延遲時間一直是激烈爭論的話題。阿秒科學領域的最新進展,為進一步揭示該時間延遲的秘密提供了重要工具。
在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SLAC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發(fā)出的阿秒(100億億分之一秒)X射線脈沖,電離核心級電子,將電子從分子中“踢出”。然后,他們使用單獨的激光脈沖,根據(jù)電子發(fā)射的時間,將其“踢向”略微不同的方向,以測量光電發(fā)射延遲時間。研究顯示,這一延遲時間長達700阿秒,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種延遲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人員指出,測量和解釋這些時間延遲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實驗結果,特別是在研究X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至關重要的蛋白質晶體學和醫(yī)學成像等領域。他們計劃更深入探索不同分子系統(tǒng)內(nèi)的電子動力學,進一步揭示電子行為和分子結構的新信息。
審核編輯 黃宇
-
激光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52瀏覽量
66068 -
光電效應
+關注
關注
0文章
95瀏覽量
1417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皮秒脈沖激光技術在AS32S601單粒子效應評估中的應用

光電效應接近開關有哪些應用場景
?基于光電效應的工作原理?,進而控制電子設備屏幕亮度的模擬環(huán)境光傳感芯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