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籌備了五年的無人便利店正式開業了。
據Recode報道,在經歷了14個月的試運行后,位于西雅圖亞馬遜新總部一樓的無人便利店——Amazon Go將于1月22日向公眾開放,這也是亞馬遜首個無人零售店。亞馬遜方面承諾,消費者可“不用排隊,不用結賬,沒有收銀臺”,從而重塑實體購物體驗。
這家店面積約為167平方米,消費者在進入時需要用手機掃描Amazon Go應用。店內有很多黑色攝像頭,貨架上還有重量傳感器,這些都能幫助亞馬遜探測究竟是哪些人取走了貨物。在消費者從貨架上取下商品時會更新虛擬購物車,當顧客走出店后,亞馬遜就會自動從顧客賬戶上扣款,然后發送賬單。如果消費者把商品放回貨架,亞馬遜就會從其虛擬購物車中將商品刪除。這一技術也被亞馬遜稱之為”Just Walk Out“,主要使用的是電腦視覺、深度學習和傳感器融合技術。
這一技術的應用雖然能夠省去“收銀”這個步驟,但仍然有人在商店工作。Recode的報道指出,在無人便利店的門口會有一位迎賓員,另外還有一名員工會在紅酒和啤酒區檢查消費者的身份證;而在廚房里,還有至少六名工作人員。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6月,亞馬遜宣布以137億美元收購全食超市(Whole Foods)。當時外界紛紛猜測,顧客店內排隊結賬時代的結束,掀起機器人革命。但據亞馬遜首席技術總監 Dilip Kumar透露,亞馬遜方面尚沒有將此技術應用于其他物理環境中的計劃。亞馬遜只是在店里為Whole Foods設立了專門的區域,比如來自Whole Foods旗下的365 Everyday Value品牌的餅干和堅果。
Kumar還表示,五年前就在思考,亞馬遜在“便利”方面還能做什么。當時很多調查結果都顯示,消費者“不喜歡排隊”。為此,亞馬遜方面就開始醞釀相關技術。
2016年12月6日,Amazon Go面向亞馬遜員工開張測試,并預計會在2017年初面向公眾開放。但在2017年3月,《華爾街日報》稱,由于在同一時間,新商店可處理的顧客人數不能超過20人,亞馬遜無人便利店只能推遲開放。
而在國內,阿里和京東的無人便利店已經搶先一步開業。2017年7月8日,在第二屆淘寶造物節現場,阿里巴巴實驗已久的“無人便利店”正式對公眾亮相,官方稱其為“淘寶會員店”。同年10月,京東全國首家無人超市、無人便利店在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京東總部大樓雙雙開業亮相。
好像這已經忽然間成為一個風口了。可是“超市還敢搞無人,它難道不怕’順手牽羊’嗎?”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現在技術居然已經解決了無人超市的絕大部分的“可能存在的道德問題”了。這是怎么做到的?小慕今天就來解析一下市場上流行的三個解決方案——無人超市的“技術秘密”,你最好看哪一種前景呢?
1亞馬遜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
通過人工智能的卷積神經網絡、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生物識別等前沿技術,打造一個人工智能零售系統,提供給傳統零售進行無人或少人的智能升級。例如用戶進入店鋪時,就會通過一次注冊錄入手掌毛細血管數據,用我們的算法給每個顧客一個唯一的終身ID,配合體態的行為檢測算法,這是解決多人追蹤的重要途徑。在商品識別問題上使用了38層的卷積神經網絡,識別體態和手勢使用了50層的卷積神經網絡,并且對每一層的神經元都進行了優化,構建一個有一定智商的大腦和眼睛,加上空間建模的分區機制,完成“掃手進店,拿了就走”。
2馬云爸爸的互聯網+流派
用戶利用二維碼掃碼開門,掃碼結算,商品可掃碼溯源等。該方案的確可以識別所有品類,但缺少核對、監督環節,并且需要用戶手機下載App才能完成支付,但要求消費者每進入一家無人便利店都要下載APP并不切實際。目前阿里的無人便利店“淘咖啡主要使用了這種方案(疊加了RFID)。
3繽果盒子和大潤發的物聯網流派
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感應器、傳感器、掃碼槍等技術實現識別結算。RFID技術誕生于1930年,二次大戰期間就被廣泛應用,目前已非常成熟,其缺點是成本太高,僅一個標簽就需要1元左右。另外,RFID非親和介質非常多,不能適用于金屬、液體、內敷鋁箔的包裝,遇到液體也因為吸波而誤讀嚴重,另外RFID極易遭屏蔽,標簽黏貼麻煩,易被撕毀,尺寸和感應距離都不容易協調。據悉,最近剛融資的繽果盒子、大潤發繽果盒子使用的都是這種方案。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4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11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16瀏覽量
121556 -
無人超市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5270
原文標題:亞馬遜無人便利店正式開業,深度學習技術更進一步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tronicaChina,微信公眾號:e星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