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汽車消費需求,就像當年功能機向智能手機的遷移早期一樣——少數嘗鮮者嘗試了并不太完美的Android式聯網汽車,但大多數消費者們都在翹首以盼,等待著Iphone式劃時代的智能汽車。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消費者的需求升級,智能汽車成為車企發展的必然選項。作為科技融入消費產品的前沿陣地,CES自然成為智能汽車展示的最佳舞臺之一。
根據官方發布的消息,今年CES汽車技術展區面積增長將近25%,相關公司數量同比增長19%,至172家。而作為智能汽車的終極應用選項,自動駕駛就好比汽車皇冠上的珍珠,吸引了消費者與行業從業者的最大關注。
今年,自動駕駛在大會開始之前就賺足了眼球:CES將自動駕駛、革命者A.I.監視器、陪伴機器人、英特爾神經計算棒等列為最佳創新獎,不再單列傳統汽車制造獎項,可見大會對無人駕駛的重視。那么今天,我們就從技術、應用、生態、未來等不同的角度,和您一起深入了解2018年CES給我們帶來的自動駕駛產業百態。
談到自動駕駛,有兩個名字無法避免——英偉達與Mobileye。在英特爾2017年以153億美金收購Mobileye之后,自動駕駛芯片領域變成了新貴與老牌勁旅的巨頭之爭。他們彼此的宣言,也是此次CES大會上最為關注的焦點:
英偉達的黃仁勛在“I am AI”演講中,將自動駕駛與游戲、人工智能并列為英偉達三大業務板塊,提出用游戲解決方案,針對1000億美金的游戲市場;用人工智能解決方案,針對3萬億美金的IT市場;用自動駕駛解決方案,針對10萬億美金的交通運輸市場。可見英偉達對自動駕駛市場的關注度。
此次大會上,英偉達也不負眾望,拿出了一整套解決方案,直指自動駕駛領域的霸主地位:
1、專門為自動駕駛設計的SOC——Driver Xavier。這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復雜的SOC,上面有90億個晶體管,可以提供包括圖形處理、圖像識別、障礙判斷、路徑規劃等包含L4-L5在內的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全部計算能力。
2、兩款自動駕駛軟件平臺——Drive IX和Drive AR。車內人工智能應用平臺Drive IX,是一款智能體驗軟件開發套件,能夠借助車身內外的傳感器,為駕駛員和乘客提供AI輔助的智能功能,可實現自動打開車廂、眼睛追蹤、手勢操作、語音操作等等功能。
車輛“思想”展示平臺Drive AR,則是一款增強現實軟件開發套件,可以讓車輛的思想(車輛判斷和決策過程)以AR顯示的方式出現在車輛的各個顯示界面中。
英特爾的CEO柯再奇則在“體驗數據的力量”演講中,將自動駕駛與人工智能、5G、AR作為新四大方向,表示英特爾的最新自動駕駛平臺已整合了汽車級英特爾 Atom 處理器和 Mobileye EyeQ5 芯片,為3到5級自動駕駛提供可擴展性和多功能性的平臺。
英特爾同時展示了一個專門針對客運領域,全電子化的、可垂直起降的直升機—Volocopter,基于 “Intel Falcon 8”+ 無人機所具備的智能,可用于檢測、勘查和測繪等。Mobileye創始人Amnon表示,Mobileye 在感知、地圖能力、駕駛決策能力等領域實現了重點突破,將自動駕駛變成現實。
英偉達與英特爾雙寡頭演講所透露的最大價值信息,是芯片技術快速迭代躍升——兩者在2018年CES展示的芯片技術,均全面覆蓋了L1-L5的全部自動駕駛級別,比2017年英偉達針對L3-L4的“Pro AI”解決方案,可謂實現了質的飛躍。可以說,2018年起,兩大芯片巨頭在計算能力上,為產業各方的自動駕駛技術演進提供了強有力的能力背書。
今年CES最大的不同體驗,是場外晃來晃去、讓人眼花繚亂的自動駕駛車。此前CES展會通常只會在封閉或是預先設定好程序的道路上進行自動駕駛技術演示。而此次CES展,多家公司將自動駕駛車輛應用于場外開放式的會展服務或體驗:
首當其沖的是共享出行廠商Lyft,它與自動駕駛技術公司 Aptiv的合作,他們推出了8輛配備了Aptiv自動駕駛裝置的寶馬5系出租車,目的地為20個固定地點,提供出租出行服務,并在行使過程中,為乘客介紹Aptiv的自動駕駛服務技術。
此項服務背后是Aptiv花了數年時間測繪了拉斯維加斯的地圖。這是CES史上,自動駕駛首次面向普通客戶提供出行服務體驗。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廠商提供媒體試駕服務:日本車用芯片廠商Renesas則邀請客戶以及媒體試乘自動駕駛車,該公司配置了6輛測試車,其中有4輛搭載Renesas芯片的Lincoln轎車是全自動駕駛測試車輛,2輛Cadillac則是被設計為“感知汽車”(perception cars),配備由瑞薩芯片實現的ADAS功能;奔馳推出了Smart vision EQ fortwo概念該車,也提供媒體試駕無人駕駛體驗;日產也推出新聆風的自動駕駛試駕體驗;賈布斯的FF91則展示了自動尋找車位停車;此外,雅馬哈推出了自動駕駛摩托車……
這一連串的名單,并非我們常規認識中的Mobileye、Waymo等解決方案商,而是實實在在的車企或服務提供商,自動駕駛的功能從封閉的道路轉向開放的服務。原來科技夢想中的自動駕駛,就這么一步步正在走進我們的生活。
在開幕第一天的演講上,英偉達率先拋出了合作計劃,包括與百度和ZF Friedrichshafen AG(采埃孚)合作項目、與AURORA聯合打造自動駕駛車輛計算平臺、與Uber&Tesla聯手打造全自動駕駛專車等等,黃仁勛不乏自豪地表示英偉達在NVIDIA DRIVE產品的發展方面已經擁有了超過320個合作伙伴。
英特爾不甘示弱,宣布在2018 年將會有來自寶馬、尼桑、大眾等等不同主流車廠的 200萬汽車,使用眾包數據并更新REM。
巨頭宣言背后的邏輯不難理解,自動駕駛服務貫通芯片、平臺、硬件制造、地圖測繪、傳感器、服務應用等多個縱深環節,融合了傳統汽車、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多個產業,難以一家獨大、產業通吃,合縱連橫、價值共贏,已經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產業共識。
平臺化、開放化,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深度加盟,正在成為各個環節主導廠家加強產業滲透、提升話語權的最有效方式,信息流背后的數據,將是自動駕駛最終價值變現的戰略高地。
在自動駕駛的生態體系中,傳統車企的理念轉變,尤為值得關注。
作為傳統的巨無霸,汽車廠商正在尋求新一輪的轉型:日產嘗試以平臺服務,加強產業鏈話語權,推出ProPilot半自動駕駛系統,以及一個智能停車的ProPilot Park功能;豐田總裁豐田章男直接表示,他們不準備做汽車公司了,而是要轉型成為Mobility Company,也就是移動出行公司;福特也在與Lyft、Aptiv合作,布局出行服務。在自動駕駛沖擊之下,從“硬”到“軟”,將是傳統車企未來轉型的必經之路。
根據CES官方發布的數據,此次參展公司中,僅名字中帶“深圳”字樣的就有482家,超過參展公司的10%。在自動駕駛領域中,中國力量同樣不容忽視。從應用商到整車廠商,從互聯網巨頭到創新者,處處都有“中國智造”的身影。
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無疑是百度及其合作伙伴的生態體系。在場外,百度展示了裝備Apollo2.0的自動駕駛汽車,并提供媒體體驗服務。
在場內,百度發布會重點介紹了自動駕駛產品Apollo Pilot,公布了與奇瑞、金龍以及綜合運輸服務商Access LA等合作伙伴的落地進展,涵蓋了乘用車、公共巴士和輔助客運服務等多種場景。
百度還表示,將與金龍客車在2018年量產無人駕駛循環巴士,與江淮、北汽在2019年、與奇瑞在2020年推出自動駕駛量產車型;在生態構建上,百度也亮出了自己的朋友圈,宣布合作企業規模突破90家,包括微軟的Azure、TomTom的高精地圖、新加坡AMI的智能出行等。
國內的整車企業也展示了諸多創新汽車,多數都內置了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拜騰汽車展示了首款概念車,配置了50英寸中控大屏以及8英寸方向盤觸控屏,未來將配有支持L4/L5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傳感器,量產上市后會從L3開始,逐步向車主推送自動駕駛功能;小鵬電動車展示了G3 SUV,為滿足未來自動駕駛所需,同步裝備了多組攝像頭以及12個超音波雷達等。此外,四維圖新等軟件服務商,也展示了基于自動駕駛的解決方案。
中國力量的崛起及其背后的超大規模市場,也得到了芯片巨頭的青睞:英偉達表示與采埃孚和百度等三方,共同致力于打造裝備中國市場設計的AI自動駕駛平臺;科再奇也公布了英特爾與分別上汽集團和四維圖新的合作。此外,上汽集團將基于 Mobileye 技術在中國開發3、4、5 級自動駕駛汽車。
CES的一個重要價值就是面向未來、腦洞大開。在自動駕駛領域,我們從CES形形色色、多種多樣的展品中,也看到了未來的可能性:一是不斷延伸的無人駕駛疆域。談到自動駕駛,我們習慣于將之與車聯系起來,基于精準地圖的自動駕駛汽車似乎是概念中的定式思維。但大疆發布的云平臺,讓我們感觸到自動駕駛在無人機領域的應用;而英特爾的Volocopter,更是絢麗地展示了無人機群體的互操作與智能決策;此外,本田則展示了一系列新的圍繞自動駕駛的概念機器人,包括伴侶機器人,自主越野車和一些“移動性機器人”。可以看到,自動駕駛的終端、應用領域以及服務對象正在不斷延伸。未來,空天地一體化、多形態的自動駕駛將成為常態。
二是出行與垂直應用的融合。自動駕駛,特別是無人駕駛,將人與汽車的互操作中解放出來,行進過程中的時間和空間,成為創新者新的發掘地點。松下發布了一款名為Living Space Autonomous Cabin概念車,對應具備Level 5全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車廂變成一個客廳,再沒有特定駕駛裝置如盤和腳掣,四周車窗內置數字觸控屏幕(包括天花),可隨時變幻出不同主題如客廳、辦公室、視聽或娛樂室等;豐田與亞馬遜,Uber和必勝客合作開發一款自動駕駛電動車,打造電商平臺E-Palette。
行駛中的汽車,同時是一個移動酒店,一間行動的商務店面。豐田總裁Akio Toyoda暢想,可以在進出工作場所的同時,為零售體驗,個人商店,市場,展廳和辦公室共享提供按需使用案例,乘坐分享交通工具也可以按需交付餐點來分享空間,這一平臺將最終形成一個用戶自助式的城市;福特(Ford)則發布自動駕駛數個發展重點的同時,宣布與美國快遞服務商 Postmates 結為伙伴,借由合作擴大人駕駛汽車應用范疇,望以快遞服務開啟新的商機。
從2018年CES整體來看,著眼當下,自動駕駛相關的芯片計算、開放平臺、硬件制造、垂直應用等服務均已經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局部環節的突破創新不斷涌現,專車出行應用開始落地,主導汽車產業鏈的傳統車企大力加碼、新晉整車制造商不斷崛起,自動駕駛生態不斷完善,即將進入產業爆發的臨界階段。
面向未來,自動駕駛的終極狀態——無人駕駛,將掘金出行時間與空間,融合共享服務與垂直應用,開啟全新的出行生活及出行服務時代。
-
CES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29瀏覽量
70958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850瀏覽量
9203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9瀏覽量
167054
原文標題:未來科技:自動駕駛的當下與未來
文章出處:【微信號:sdwlwxh,微信公眾號:山東省物聯網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自動駕駛的未來 - 了解如何無縫、可靠地完成駕駛
![<b class='flag-5'>自動駕駛</b>的<b class='flag-5'>未來</b> - <b class='flag-5'>了解</b>如何無縫、可靠地完成<b class='flag-5'>駕駛</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97/wKgZO2eNApiASYaDAAAaVLYc7SQ376.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