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通信網絡采用多站點蜂窩布局方式達到連片覆蓋效果,蜂窩與蜂窩之間天然存在大量邊緣地帶,受限于覆蓋距離/帶寬/天線數/終端能力等諸多因素,蜂窩邊緣區域干擾突出,普遍存在用戶感知差、頻譜效率低等特點,天然存在中心和邊緣服務質量不均勻的問題,對用戶體驗和網絡運維帶來諸多挑戰。
前期在一些局點區域已經通過部署基礎的CoMP多點協同技術來消除邊緣地帶的干擾,提升網絡性能,但在性能優化等方面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例如FNR宏站多小區高干擾,宏微組網的上下行覆蓋不對稱導致樓內弱覆蓋或盲區多,下行聯合發送由于相位差異導致合并增益低。
當前解決方案基于第一階段已實現的CoMP協同技術,借助宏微協同UL Only TRP(Transmit-Receive Point),上行聯合均衡JE(Joint Equalization),1+N規格CoMP JR(Joint Reception)、下行CJT(Coherent Joint Transmission)等技術,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無感移動性網絡演進。
本解決方案基于第一階段已實現的以下CoMP協同技術:
適用場景:
同頻多小區重疊覆蓋區域;上行PRB利用率低于30%,下行PRB利用率低于10%。
網絡增益:
上行收益:宏微邊緣用戶上行速率提升20%+,FNR制式下,高NI干擾場景,抑制干擾,提升上行接收性能。
下行收益:提高下行用戶的頻譜效率和業務體驗,功能打開后提升邊緣用戶的下行速率增益20%+。
宏微場景開啟上行UL only TRP功能后差點驗證3組,單UE級上行速率增益20%~50%。
FNR宏站開啟JE疊加1+N規格JR功能后,在高干擾場景單UE級上行速率增益40%+。
TNR宏站開啟下行CJT功能部署后定點驗證2組,下行速率增益20%~35%。
規模部署后KPI收益如下:
目前階段CoMP協同要從“以小區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無感移動性網絡演進,構建以用戶為中心的網絡(U-Net)。通過多小區深度協同、消除小區邊界帶來的干擾和切換等問題,最終實現終端無感知自由移動,保障用戶穩態體驗。為平滑演進到6G,實現時-頻-空-能域的協同,建立組網新形態做準備。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206瀏覽量
137826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815瀏覽量
90968 -
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04瀏覽量
30905
原文標題:基于多點協同CoMP的邊緣用戶性能提升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ztedoc,微信公眾號:中興文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xelera AI:邊緣計算加速智能創新解決方案

邊緣AI盒子技術解析:ASIC/FPGA/GPU芯片及邊緣-云端協同與自適應推理
STM32與CSNP32GCR01-BOW在按摩儀器中的協同應用解決方案
快手上線鴻蒙應用高性能解決方案:數據反序列化性能提升90%
快手上線鴻蒙應用高性能解決方案

6TOPS算力NPU加持!RK3588如何重塑8K顯示的邊緣計算新邊界
云翎智能單北斗執法記錄儀的AI智能識別與云端協同解決方案

5G網絡中,信令測試儀如何幫助提升用戶體驗?
AI賦能邊緣網關:開啟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前端性能優化:提升用戶體驗的關鍵策略
鴻蒙原生頁面高性能解決方案上線OpenHarmony社區 助力打造高性能原生應用
基于深控技術 “不需要點表的邊緣計算網關” 的物聯網解決方案

合眾恒躍入圍邊緣計算百強榜,賦能邊緣設備智能協同

邊緣計算的技術挑戰與解決方案
挖掘基于邊緣無線協同感知的低功耗物聯網 LPIOT的巨大潛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