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CAT(Ethernet for Control Automation Technology)是一種基于以太網的實時工業現場總線通訊協議,由德國的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Beckhoff Automation GmbH)研發。EtherCAT自2003年被引入市場以來,憑借其高性能、低延遲和靈活的拓撲結構,迅速成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重要通信技術之一。本文將對EtherCAT通訊協議進行詳細解析,包括其概述、工作原理、拓撲結構、協議格式、尋址方式及命令類型等方面。
一、概述
EtherCAT是一種專門為滿足工業自動化中對高性能、低延遲、靈活性需求而設計的實時工業以太網通信協議。它最初由倍福自動化有限公司研發,并于2003年被引入市場。2007年,EtherCAT成為國際標準,2014年成為中國國家標準。EtherCAT的出現為系統的實時性能和拓撲的靈活性樹立了新的標準,其特點還包括高精度設備同步、可選線纜冗余和功能性安全協議(SIL3)。
二、工作原理
EtherCAT的核心思想是通過使用“主站”和“從站”的方式進行數據傳輸。主站負責網絡的管理和數據的發送,它可以是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或PC控制系統。從站接受主站的命令并執行相應的操作,這些從站設備可以是傳感器、執行器、驅動器等。
EtherCAT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步驟:
幀發送:主站發送一個以太網幀,這個幀包含了多個從站的信息。
逐個從站處理:每個從站在接收到幀后會提取自己的數據,并將處理后的數據再附加到幀中。這種“逐跳”處理方式使得數據傳輸的延遲極低,通常在微秒級別。
返回主站:處理完成的幀會返回到主站,主站從中讀取所有從站的數據。
EtherCAT的這種處理方式被稱為“處理過程中傳輸”(Processing on the Fly)。與傳統的以太網設備不同,EtherCAT節點并不是接收整個數據幀、解碼和處理后再轉發,而是節點在數據幀經過時直接對數據進行讀寫操作。這大大提高了通信效率。
三、拓撲結構
EtherCAT支持多種網絡拓撲結構,如總線型、樹型、星型和環型等。這些靈活的拓撲結構允許用戶根據實際需求靈活構建EtherCAT網絡。
總線型拓撲:這是最常見的EtherCAT拓撲結構,所有從站通過單條通信鏈路串聯,主站通過這一鏈路與所有從站進行通信。
星型拓撲:使用一個或多個EtherCAT分支器,可以實現星型結構,適合較大的網絡結構。
樹型拓撲:樹型結構是星型結構的擴展,允許多個分支器進行擴展,適合復雜的自動化系統。
環型拓撲:EtherCAT還支持冗余環形拓撲結構,允許數據幀從主站雙向傳輸。如果網絡中某段鏈路出現故障,數據幀可以通過另一個方向到達目標節點,從而保證了系統的冗余性和可靠性。
四、協議格式
EtherCAT數據可以使用標準的IEEE 802.3以太網數據幀傳輸。EtherCAT幀的結構包括以太網頭、EtherCAT幀和FCS(幀校驗)三部分。
以太網頭:包括源地址(Src Mac)、目標地址(Dest Mac)和協議類型(Ether Type)。其中,Ether Type值為0x88A4,表示EtherCAT協議。
EtherCAT幀:分為頭和數據兩個部分。EtherCAT頭包含Length字段(表示EtherCAT數據的長度)、Res保留位和Type字段(表示后續EtherCAT數據格式的類型)。EtherCAT數據由多個子報文組成,每個子報文由子報文頭、數據和WKC(工作計數器)構成。
FCS:接收方可以用FCS值來判斷數據是否完整。
EtherCAT協議還可以作為UDP/IP數據報傳輸,此時報文格式會增加IP頭和UDP頭。EtherCAT UDP協議適用于實時性要求不是很嚴格的場合。
五、尋址方式及命令類型
在EtherCAT子報文中的Address字段用于對EtherCAT設備進行尋址,尋址方式有位置尋址、節點尋址和邏輯尋址三種。
位置尋址:位置尋址方式根據從站的物理位置來實現。在子報文頭中Address字段前16bit用于存放地址值,報文每經過一個從站設備,地址值加1。當從站接收到地址值為0的報文時,即為該從站需要接收的報文。
節點尋址:節點尋址是通過主站在數據鏈路層啟動階段配置的節點地址來尋址從站。這確保了即使網段的拓撲結構改變或者設備增加/減少,從站設備也能通過相同的地址配置來尋址。
邏輯尋址:邏輯尋址需要了解FMMU(總線內存管理單元),它存在于從站芯片ESC中,主要負責建立從站物理地址與主站邏輯地址的映射關系。邏輯尋址使用子報文頭中Address字段全部空間來表示4GB的邏輯地址空間。當從站收到報文時,會檢查報文中地址與FMMU中的地址是否相符,相符則根據具體命令進行讀寫操作。
EtherCAT的命令類型根據尋址方式的不同進行分類。常見的命令類型包括數據讀寫命令、配置命令和狀態查詢命令等。
六、高精度同步
EtherCAT通過分布式時鐘機制,可以確保系統中的所有節點具有高精度的時間同步。每個EtherCAT從站都有自己的本地時鐘,主站會在初始化時對所有從站的時鐘進行同步調整,從而確保整個系統在納秒級精度上同步運行。這種高精度同步特性使得EtherCAT特別適合在多軸協同控制、伺服控制等對同步性有極高要求的場景中使用。
七、應用場景
EtherCAT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自動化控制系統中,如工廠自動化、過程控制、機器人控制、運動控制等領域。它可以用于連接各種自動化設備,如傳感器、執行器、PLC、伺服驅動器等,并實現實時、高效的數據傳輸和控制。
工業自動化:用于控制各種工業自動化設備,如機床、流水線、包裝機、注塑機等。
機器人控制:用于控制各種工業機器人,如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搬運機器人等。
運動控制:用于控制各種運動設備,如運動平臺、飛行器、船舶、汽車等。
測試測量:用于實時采集和控制各種測試和測量設備,如溫度計、壓力計、流量計等。
八、與其他總線技術的對比
EtherCAT與其他工業總線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優勢。例如,與Profibus相比,EtherCAT具有更高的通信速度和更低的延遲。EtherCAT的傳輸延遲在微秒級,而Profibus通常在毫秒級。此外,EtherCAT還支持更靈活的拓撲結構,而Profibus的拓撲靈活性較差。在實時性方面,EtherCAT通過分布式時鐘機制保證高精度的同步,而Profibus的同步精度較低。
與CANopen相比,EtherCAT在高速數據傳輸和大量設備聯網方面具有顯著優勢。CANopen的傳輸速率較低(最高1 Mbps),而EtherCAT的速度則非常高,支持高帶寬的應用場景。此外,EtherCAT能夠支持多達65535個節點,這在需要大量設備聯網的應用中非常有用。而CANopen則更適合節點數量較少的網絡。
九、總結
EtherCAT作為一種高性能的工業以太網協議,憑借其高速、低延遲、高同步精度和靈活的網絡拓撲結構,已經成為現代工業自動化中重要的通信技術之一。它在實時性和傳輸效率上相較于其他工業總線技術表現優異,尤其適用于對時間敏感的應用場景。隨著工業4.0時代的到來,EtherCAT將在未來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工業自動化領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
以太網
+關注
關注
40文章
5547瀏覽量
174196 -
ethercat
+關注
關注
19文章
912瀏覽量
39485 -
通訊協儀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瀏覽量
626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EtherCAT協議與ModbusRTU協議在能源行業中的應用
labview如何使用ethercat協議
labview下的ethercat模塊如何與驅動器通訊
工業通訊中CANOPEN轉EtherCAT的轉換
CC-LINKIE轉EtherCAT協議具體應用
PROFINET轉ETHERCAT協議網關ETHERCAT通訊協議詳細解析

PROFIBUS-DP主站轉ETHERCAT網關連接ETHERCAT通訊協議詳細解析

ETHERCAT轉CCLINK網關cclink通訊協議

Modbus協議轉Profibus協議網關模塊連PLC與激光發射器通訊

ETHERCAT轉CCLINK網關連接ethercat通訊協議詳細解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