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浦項科技大學的 Dong Eon Kim 教授和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的 X. Lai 教授領導的科學家團隊在超快成像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首次分別清晰地觀測到了蜘蛛腿和魚骨狀兩種截然不同的全息圖案。
研究小組利用近單周期激光脈沖不僅揭示和識別了蜘蛛腿狀和魚骨狀圖案,還揭示和識別了電子全息圖上的古伊相位效應。這項工作為從全息圖案中正確提取目標分子的核間分離開辟了一條途徑。
研究論文發表在《光: 科學與應用》雜志上。
X 射線衍射等傳統成像方法在捕捉分子內電子的快速運動方面存在局限性。這種基于強場光電子全息(SFPH)的新方法有望以前所未有的分辨率徹底改變我們對這些基本構件的認識。
通過使用載流子包相控制的近單周期激光脈沖,研究小組能夠清晰地觀察和識別不同的全息圖案,揭示目標分子內電子動力學的細節,因為以前阻礙SFPH測量的周期間干擾圖案被抑制了。
金教授解釋說:“這是第一次直接觀察到這些圖案。我們的方法使我們能夠在阿秒時間尺度上控制電子行為(阿秒是十億分之一秒)”。
研究人員通過提取目標分子的結構信息,展示了他們的方法的威力。研究成果可應用于從化學、生物學到材料科學等各個領域。
重要的是,這種新方法比以往通常需要多次測量的方法更簡單。這一進步具有多功能性,有可能與其他技術相結合,提供更精確的控制和洞察力。
Kim 教授說:“我們的工作為研究分子動力學和控制化學反應開辟了令人興奮的途徑。”
審核編輯 黃宇
-
成像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296瀏覽量
31522 -
全息
+關注
關注
0文章
28瀏覽量
93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DSD1794A的MONO=0默認雙聲道模式;而DFMS=0默認單聲道模式,這二者在默認設置上,為何截然不同?
opa695用示波器探頭與sma轉bnc線觀察出現截然不同的結果,為什么?
基于神經網絡的全息圖生成算法
增強現實ar和全息投影的區別
閃光科技高靈敏超快成像及燃燒診斷技術交流會在西北工業大學成功舉辦
![閃光科技高靈敏<b class='flag-5'>超</b><b class='flag-5'>快成像</b>及燃燒診斷<b class='flag-5'>技術</b>交流會在西北工業大學成功舉辦](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3/1A/wKgaomZ4p4uACA2YABBH1ExJ7V0231.png)
斯坦福大學研發全新AI輔助全息成像技術
基于色散超構透鏡的定量相位成像技術
![基于色散<b class='flag-5'>超</b>構透鏡的定量相位<b class='flag-5'>成像</b><b class='flag-5'>技術</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C/5B/wKgZomYghiGATb7fAAAY7SPDFsQ509.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