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正迎來新變局。
近日,在廣州舉行的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宣布,美的的機器人與自動化板塊業務營收已突破300億元,成為全球前四的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
方洪波還進一步指出,“未來將不斷開發更適合中國市場需求的產品,讓更多企業用上機器人、用好機器人。”
早在2015年,美的提出“智慧家居+智能制造”雙智戰略,將機器人視為家電主業之外的“第二跑道”。經過10年的持續深耕,美的現已擁有庫卡、瑞仕格、高創、極亞精機等品牌,產品實現了從核心部件到整體方案、從硬件設備到智能系統的全覆蓋。
特別是曾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擁有超過50年的機器人制造經驗和技術積累。美的以庫卡的技術優勢為基礎,加強中國與德國團隊的研發合作和技術整合,積極推動技術創新,加快實現關鍵核心技術全面自主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收購庫卡也是美的布局機器人領域、從傳統家電企業向智能硬件公司轉型的關鍵舉措。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8月,美的首次在二級市場購入庫卡集團5.4%的股權,這是美的對庫卡關注和投資的開端。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美的相繼增持,最終在2022年實現對庫卡100%持股,完成私有化。
作為全球工業機器人巨頭之一,庫卡為何甘愿“賣身”美的?
最為重要的原因無非是迫于業績與市場壓力。早期的庫卡業務相對單一,主要側重于重型機械臂,聚焦汽車制造領域。隨著汽車制造業逐漸趨于成熟,市場空間有限,且面臨行業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下降等問題,業績增長面臨挑戰。
而美的的收購可以為庫卡提供新的發展機遇和資源支持。
當然,庫卡在被美的收購后的最初幾年,業績一度不升反降。直至2020年,中國成為了庫卡唯一增長的市場,再到2021年,受益于全球經濟復蘇、下游客戶工業自動化投入增加以及“自救”策略,庫卡業務規模有所增長。
最近幾年,庫卡更是不斷鉆研技術,將產品本土化。高工機器人在調研中獲悉,庫卡中國已建成完整的機器人產品開發和驗證體系。方洪波也透露,位于佛山順德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累計生產交付工業機器人超過8萬臺。
中國市場成外資品牌必爭之地
隨著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崛起,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外資品牌在華業績承壓。
尤其是2023年以來,工業機器人內外資市場份額發生較大的變化。根據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市場國產工業機器人份額首突破50%,達到52.45%,從銷量口徑上首次實現反超。
隨著國產化進程不斷提速,GGII預計,2024年中國市場國產份額有望突破55%,2025年中國市場國產份額有望突破60%。
市場份額的劇烈變化也給外資品牌帶來更大的壓力。
根據GGII調研,2024年上半年,外資機器人廠商在華營收普遍大幅下滑,具體表現為:發那科中國區機器人業務營收243億日元,同比下降61.97%;ABB中國地區機器人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43億美元,同比下降27.29%;(2023年12月-2024年5月)安川電機中國區機器人業務營收309.3億日元,同比下降13.22%。
某種程度來看,工業機器人外資品牌加速中國本土化戰略布局迫在眉睫。
據高工機器觀察,安川電機已在中國設立了工業用機器人和電機驅動技術的研發中心;發那科的上海智能工廠三期項目也已全面建成并投產;ABB的上海機器人超級工廠也已落成投產。
在2024年工博會上,ABB集團高級副總裁、機器人中國區總裁韓晨指出:“展會期間向大家所展示的機器人都已在中國生產制造,并誕生于位于上海的ABB機器人超級工廠。我們的供應鏈也深深植根于中國,95%的組件都是由中國本土采購。”
2024年11月,優傲也宣布,已與兩家位于江蘇南通的承包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委托其幫助優傲實現本地化生產。據優傲介紹,南通的生產供應鏈將實現高度本地化。同時,優傲還宣布,針對中國市場,公司推出兩款全新的協作機器人產品–UR7e和UR12e。
經過在中國市場的一系列布局之后,進入2024年下半年,ABB、安川電機在華營收已率先出現拐點。財務數據顯示,在2024年第四季度(2024年10-12月),ABB中國地區機器人與離散自動化業務實現銷售收入1.80億美元,同比增長22.4%;在2024年第三季度(2024年9-11月),安川電機中國區機器人業務營收157.7億日元,同比增長7.4%。
基于對各企業的調研,結合產業數據的跟蹤分析,GGII預計202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增速在5%-10%區間,同時,企業間的分化態勢仍將延續,部分外資廠商為了保住市場份額或將主動降價參與新一輪的市場競爭,這無疑將加劇中國市場的內卷化程度。
機器人內外資廠商博弈升級
一直以來,“內卷”都是機器人行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話題。
尤其是在大環境不確定背景下,疊加外資廠商加大力度進行中國本土化布局,或主動參與價格戰,未來國內機器人市場內卷將進一步加劇,內外資廠商的博弈也將進一步升級。
就近幾年的經營業績情況來看,國產機器人在銷量創新高的同時,也正面臨著“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魔咒。GGII數據顯示,2023年國產機器人總體的銷量占比超過50%,四大家族的銷量占比32.58%,但從收入規模角度看,國產機器人總體的產值規模明顯小于四大家族機器人業務營收總和。
再看2024年業績預告,在2024年,國產頭部企業普遍出現不同程度虧損,僅為數不多的幾家企業實現盈利。
高工機器人注意到,外資機器人廠商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國內機器人廠商則紛紛去海外市場尋找新的增長點。
GGII、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量為8243臺,同比增長44.84%;2024年全年出口量為26149臺,同比增長22.95%。
特別是協作機器人的出口,在2024年開啟“快跑”模式。GGII、海關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中國協作機器人出口量為4182臺,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1.72%。
多家協作機器人頭部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預測,如果沒有外部環境產生比較大的政治、經濟負面影響,未來幾年國產品牌在海外協作機器人市場可能仍將保持強勁增長。
隨著中國在協作機器人領域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協作機器人企業正在全球市場嶄露頭角。截至目前,遨博智能、大族機器人、中科新松、達明機器人、艾利特機器人、法奧機器人、珞石機器人、節卡機器人、越疆機器人、埃斯頓酷卓、華盛控科技、非夕科技、思靈機器人、長廣溪智造等眾多國產協作機器人企業均已在海外市場有所布局。
另外,埃斯頓、埃夫特、新松機器人、匯川技術、新時達、凱爾達、華數機器人、卡諾普、藦卡機器人、爾必地機器人等工業機器人本體廠商也已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值得注意的是,外資機器人廠商紛紛在中國建廠,國產機器人廠商為了更好地以全球視野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也紛紛在海外當地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建立研發中心、建設生產制造基地等,以從產品、技術、人員、服務等多個方面滿足客戶的本地化需求。
就目前來看,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銷量總體仍保持快速增長。據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埃斯頓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為20,390臺,全年出貨量目標是3萬臺,2025年工業機器人出貨量目標為5萬臺;埃夫特計劃投資近19億元建設機器人超級工廠暨全球總部項目,建成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產10萬臺高性能工業機器人;凱爾達也預計2024年自產機器人銷量將達到3000臺,2026年公司自產機器人銷量有望突破10000臺。
最后,根據GGII判斷,在整體需求沒有大幅復蘇的前提下,機器人行業的競爭仍將延續白熱化態勢。從競爭格局看,TOP10廠商份額有望提升,同時躋身TOP10的國產廠商數量有望增加,預計2025年,行業分化與斷層現象將更加凸顯。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702瀏覽量
208668 -
工業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1文章
3378瀏覽量
92923 -
美的集團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3469
原文標題:躋身全球工業機器人四強,美的攪動市場競爭格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