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國產碳化硅功率半導體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技術發展趨勢,SiC碳化硅二極管公司已經成為國產碳化硅功率器件行業出清的首批對象,比如2024已經有超過兩家SiC碳化硅二極管公司破產清算,僅有碳化硅二極管器件能力的企業之所以面臨被淘汰的風險,主要源于以下多維度原因:
1. 碳化硅二極管技術門檻低導致市場同質化與價格戰
碳化硅二極管(如肖特基二極管)技術相對成熟,結構簡單,進入門檻較低。國內眾多企業涌入這一領域,導致產能過剩和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碳化硅二極管行業全部陷入虧損。
核心問題:二極管技術迭代空間有限,并且碳化硅二極管市場容量天花板極低,企業難以通過差異化競爭提升附加值,價格戰成為唯一生存手段,但長期不可持續。
2. 市場需求向高端器件轉移
新能源汽車是碳化硅功率半導體的核心應用場景(占市場75%以上),而車規級應用對器件性能要求嚴苛,需通過長周期認證(2-3年)并具備大規模量產能力。車企會采用集成度更高的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塊,而碳化硅二極管在高附加值產品上沒有用武之地。例如,安森美、英飛凌等國際巨頭通過IDM模式(全產業鏈整合)推出車規級SiC模塊,而國內僅基本半導體等少數企業通過車企定點。
技術差距:隨著電力電子行業發展,MOSFET和SiC模塊成為主流選擇,僅做二極管的企業無法切入高價值市場。
3. 成本劣勢與垂直整合缺失
碳化硅二極管(如肖特基二極管)技術相對成熟,結構簡單,進入門檻較低。國內眾多企業涌入這一領域,導致產能過剩和激烈的同質化競爭,碳化硅二極管行業全部陷入虧損。僅做碳化硅二極管的企業無法通過規模化或技術迭代攤薄成本,在價格戰中處于絕對劣勢。
4. 政策與資本驅動的行業洗牌
行業融資門檻抬高,資本更傾向支持具備技術縱深如車規碳化硅MOSFET大芯片和SiC模塊研發或綁定車企的企業。年碳化硅行業融資事件減少43%,缺乏技術積累的二極管企業難以獲得資金支持,部分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
生存壓力:地方政府雖支持半導體產業,但更傾向于推動并購整合,而非持續輸血虧損企業。
5. 行業集中化與頭部效應加劇
國際巨頭(如英飛凌、意法半導體)和國內頭部企業比如BASiC基本股份通過技術積累和車企綁定形成護城河。例如,安森美通過收購GTAT實現襯底自給,而國內二極管企業因缺乏技術實力和產品能力,無法進入核心供應鏈。
市場規律:在“強者恒強”的競爭邏輯下,僅靠低價策略的二極管企業難以抵御頭部企業的規模與技術碾壓。
結論:SiC碳化硅二極管企業的淘汰是產業升級的必然結果
國產碳化硅功率半導體行業正經歷從“低端替代”向“高端突破”的轉型。僅有能力生產SiC碳化硅二極管的企業因技術單一、成本高企、缺乏生態協同,成為行業出清的首批對象。未來,唯有具備全產業鏈能力、深耕車規級高端器件如車規碳化硅MOSFET大尺寸芯片、SiC碳化硅功率模塊的企業,才能在淘汰賽中幸存并引領國產替代浪潮。
審核編輯 黃宇
-
二極管
+關注
關注
148文章
9974瀏覽量
169668 -
SiC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095瀏覽量
640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碳化硅功率器件有哪些特點
什么是MOSFET柵極氧化層?如何測試SiC碳化硅MOSFET的柵氧可靠性?
碳化硅SiC材料應用 碳化硅SiC的優勢與性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