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設計SMD電路板時,面對數百種電阻、電容和集成電路,尺寸該如何選擇?”
我偏愛使用直插式元件和洞洞板進行原型設計。這種方式的魅力在于,我能在短短一個下午,就把一個概念推進成一個可用的原型。而如果采用表面貼裝元件,就意味著要等1-2周才能收到定制的印刷電路板(PCB),這還只是在首次Layout 就完全正確的情況下。
不過,一旦跨越原型階段,必須承認,這種傳統方法的缺陷顯而易見:手工焊接的洞洞板耗時冗長,缺乏專業感,且調試困難。如今定制 PCB 單價已低至2美元,后續設計升級理應成為常態。雖然仍可沿用通孔技術(THT),但表面貼裝元件(SMD)普遍具有更緊湊的尺寸、更豐富的選項,且操作難度并不遜色。
現在,我將嘗試探討困擾 PCB 設計者的另一難題:令人目眩的表面貼裝封裝規格。在通孔元件領域,幾乎所有器件都有耳熟能詳的封裝尺寸;而涉及 SMD 時,僅電阻這一品類,DigiKey就提供約 100 種不同封裝規格。
無源器件
多數兩個引腳小型元件,從電阻、陶瓷電容到 LED,均采用長寬比 2:1 的矩形封裝,焊盤位于短邊兩側。最常見規格包括:
1206(公制 3216,3.2×1.6 毫米)。約傳統直插電阻體積的一半,該規格元件體積足夠大,未經特殊訓練的新手亦可焊接。無需借助放大設備或精密焊臺(但優質鑷子必備)。此類電阻功率通常為 1/4 瓦。
0805(公制 2012,2.0×1.25 毫米)。折中規格,在保留較高焊接便利性的同時顯著節省空間。與 0603 規格共同構成非緊湊型消費電子產品中最常見的雙雄。對應電阻功率通常為 1/8 瓦。
0603(公制 1608,1.6×0.8 毫米)。體積僅為1206的一半,靜電吸附明顯,若在焊接時對著元件打噴嚏可能致其飛失。手工焊接具一定挑戰性,建議使用尖頭烙鐵。此類電阻功率通常為 1/10 瓦。
0402(公制 1005,1×0.5 毫米)。操作難度較高,接近多數愛好者手工焊接極限。因需精準對位且肉眼難查焊點,建議搭配體視顯微鏡使用。此類電阻功率通常為1/16瓦,多見于小型高密度板卡(如電腦主板)。
更大或更小規格雖存在,但需特殊應用場景。例如智能手機與可穿戴設備可能采用 01005(0.4×0.2毫米)微型元件。然此類微型元件不僅人工操作困難,連貼片機亦面臨挑戰,故應用范圍有限。
選擇原則方面,尺寸較大的封裝通常具備更優直流特性:如 1206 電阻具有更高功率耗散能力;大尺寸電容則呈現更低等效串聯電阻(ESR)、更高耐壓值,并緩解 MLCC (多層陶瓷電容)固有的電壓敏感性容量衰減問題。
反之,大尺寸元件在交流特性方面往往遜色:物理尺寸增加導致寄生電感/電容效應更顯著。雖業余應用鮮受此困擾,但若涉足 GHz 級高頻領域(或需處理陡峭信號邊沿時),小尺寸元件更具優勢。
若無特殊約束,首推 1206 作為入門項目首選規格;若設計僅含少量無源元件,亦屬通用之選。更復雜板卡則建議默認選用 0805 規格。
集成電路(IC)
引腳數較少的芯片
多數引腳數較少的集成電路(如常見運放、8位微控制器)多采用矩形SOIC或SSOP/TSSOP封裝,這些封裝的芯片引腳是沿著兩個較長的邊來排列的。其中,SOIC 封裝的芯片相對容易操作,它的引腳間距是 1.27 毫米,正好是通孔元件引腳間距的一半。而 SSOP/TSSOP 封裝的芯片就更具挑戰性了,因為它們的引腳間距一般在 0.65 毫米左右,這就需要有好的電烙鐵以及敏銳的視力來發現引腳之間的橋接情況。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掌握好的焊接技巧并且大量使用助焊劑,這種封裝形式的芯片也是可以被成功焊接和處理的。
引腳數較多的芯片
更高集成度的芯片(部分8位及多數32位MCU)常采用四邊布引腳的正方形封裝,如QFP、TQFP或LQFP。雖引腳間距各異,0.5 毫米最為常見。這樣的芯片可以由有經驗的用戶手工焊接,但如果使用立體顯微鏡,會極大地有助于確保引腳的正確對齊,以及檢查焊接的結果,由于引腳間隙僅約 0.25 毫米,很容易不小心將引腳短接在一起。
Microchip AVR128DB48:TQFP-48 封裝,0.5 毫米引腳間距
并不是建議完全回避此類 0.5 毫米間距的四邊封裝,但需要一套特定的工具來操作。建議在一些廢棄的元件或者專門用于練習的“訓練”電路板上進行一些實踐操作。
無外露引腳封裝
此外還存在一系列無外露引腳封裝,如 BGA、DFN、QFN、WLP 等。一般來說,那些你不能馬上認出來的縮寫,且不是“SOP”、“SOIC” 或“QFP”的變體,都屬于這類無外露引腳封裝。這類封裝專為空間極度受限的場景設計。雖可借助鋼網、熱風槍或自制回流焊臺實現手工焊接,但焊后檢測與修復困難。簡言之,引腳外露的封裝仍為更優選擇。
其它器件
部分特殊元件(如功率電感、連接器、開關及分立晶體管)采用非標封裝形式,并不是所有的封裝形式都實現了標準化。但前述關于元件尺寸與引腳間距的考量依然適用:例如常用于 LCD 屏的 0.5 毫米引腳間距 FFC 柔性排線連接器,其焊接難度堪比 LQFP-64 芯片;而尺寸近似 1206 無源元件的 SOT-23 晶體管易于焊接,而SOT-523封裝的晶體管尺寸較小,與0603貼片電阻的尺寸相似,其引腳間距也很小,在焊接時需要更高的精度和更精細的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焊接失敗。
存在一系列的元件,在這些元件中,通孔安裝仍然是更可取的,或者說表面貼裝的變體在尺寸或成本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前一種情況的一個例子是撥動開關和音頻插孔,通孔安裝提高了機械強度;至于后一種情況,一個好的例子是電解電容和鋁聚合物電容:無論你是使用引線還是焊盤,電容的外殼大小都是一樣的。此類情形無需執著于 SMD,回歸傳統方法并無不妥。
原文轉載自:https://lcamtuf.substack.com/p/making-sense-of-surface-mount-components,經過翻譯及校驗
注意:如果想第一時間收到 KiCad 內容推送,請點擊下方的名片,按關注,再設為星標。
常用合集匯總:
和 Dr Peter 一起學 KiCad
KiCad 8 探秘合集
KiCad 使用經驗分享
KiCad 設計項目(Made with KiCad)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法
KiCad 開發筆記
插件應用
發布記錄
審核編輯 黃宇
-
pcb
+關注
關注
4342文章
23339瀏覽量
405176 -
SMD
+關注
關注
4文章
592瀏覽量
494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表面貼裝技術(SMT):推動電子制造的變革
SMT元器件選擇與應用
SMD LED選型手冊 貼片燈珠
SMD與DIP元件的優缺點比較 SMD元件在LED燈具中的應用
SMD模塊在智能硬件中的應用
SMD燈珠的性能特點 常見SMD故障及解決方法
如何選擇SMD電阻規格 SMD電容的使用注意事項
SMD元件的應用領域 SMD芯片與傳統芯片的區別
SMD電阻器與傳統電阻器的區別
LED顯示屏中的SMD封裝技術:一場視覺盛宴的幕后英雄
【SMT貼裝元件指南】不同類型表面安裝器件大全

SMT貼裝元件指南 不同類型表面安裝器件大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