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吳子鵬) 當地時間本周三,英特爾公司正式宣布,其董事會已任命陳立武(Lip - Bu Tan)擔任首席執行官,該任命自 3 月 18 日起生效。
圖源:英特爾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 8 月陳立武宣布辭去英特爾董事會一職。他當時在聲明中表示,離職是基于個人重新安排承諾優先順序的需要,但他仍將支持公司及其重要工作。根據當時的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陳立武當時離開主要因為時任英特爾 CEO 的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和董事會產生了很大的意見分歧,陳立武本人并不認可帕特?基辛格在公司困境中的一些舉措,比如裁員力度。盡管上述消息沒有得到英特爾和陳立武本人的證實,但自這份任命宣布之后,便意味著英特爾將開啟一個全新的局面。那么,陳立武能否力挽狂瀾,帶領英特爾重拾往日榮光呢??
英特爾眼下的困境?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陳立武此番上任面臨的局面比當年帕特?基辛格上任時更為糟糕,現階段英特爾面臨的挑戰是全方位的。財報數據顯示,2024 年英特爾凈虧損達 188 億美元,為 1986 年以來首次年度虧損。其市值較峰值蒸發超 50%,僅余約 895 億美元,跌出全球芯片企業市值前十。?
從具體業務來看,在 CPU 業務領域,AMD 對英特爾的沖擊巨大。2024 年全球 PC 出貨量增長 3.4%,但英特爾客戶端業務收入同比下滑 9.4%,這反映出 AMD 等競爭對手在持續蠶食其市場份額。2024 年第四季度,英特爾數據中心及 AI 業務收入 38.16 億美元,同比下滑 4.2%,傳統服務器業務下滑 3.3%,Altera(FPGA)業務暴跌 11%。
?
在 AI 芯片領域,全球 AI 芯片市場規模預計 2025 年突破 1000 億美元,但前五大供應商里并沒有英特爾。且主要競爭對手英偉達在云端訓練和推理芯片的市場占比都接近 90%。英特爾未能推出可與英偉達 H100 競爭的 AI 加速器芯片,錯失人工智能浪潮紅利。此外,CUDA(英偉達)和 ROCm(AMD)生態在云端 AI 芯片市場占據主導,英特爾尚未建立開放工具鏈。?
在代工業務領域,英特爾代工業務(Intel Foundry)2024 年營收 175 億美元,但虧損高達 134 億美元,成為整體虧損的核心來源;外部客戶收入僅占 1%,遠落后于臺積電(2024 年代工收入 785 億美元,市占率 61%)。同時,英特爾 18A 工藝(相當于臺積電 2 納米)良率不足,量產延遲,導致代工業務持續虧損。?
下圖匯總了一些英特爾主要競爭對手的表現,它們全都表現不俗,這也反映出英特爾想要破局并非易事。?
為什么新 CEO 是陳立武??
看完英特爾目前的困局,我們再來分析一下為什么英特爾會選擇陳立武作為新任 CEO,大致可以歸結為六點。?
原因之一是陳立武曾長期擔任英特爾的董事,對公司運營有著深刻的了解。2022 年 9 月至 2024 年 8 月,陳立武在擔任英特爾董事期間,參與公司戰略決策,包括業務轉型、技術路線圖規劃及管理層監督。2023 年,他的職責擴展至監督英特爾的芯片制造業務,涉及工藝技術路線圖的優化和代工生態系統的發展。因此,陳立武對英特爾各項業務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不過此前他并非決策者。?
原因之二是陳立武曾在 Cadence Design Systems 擔任 CEO 期間(2009 - 2021)成績斐然。他帶領公司實現營收翻倍、股價暴漲 3200%,并推動其從傳統工具供應商轉型為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型企業。這一經歷與英特爾當前急需的 “產品領導力重建” 和 “代工戰略推進” 高度契合。?
原因之三是陳立武擁有 MIT 核工程碩士學位和舊金山大學 MBA,在技術和投資方面造詣頗深。他于 1987 年創立華登國際(Walden International),專注于科技、半導體、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投資,曾參與多個國內明星半導體企業的投資,包括中芯國際、中微、思瑞浦、瀾起科技等。陳立武對產業深刻的認識能為英特爾在 AI、先進制程等領域的戰略投資提供獨特視角。英特爾董事長 Frank Yeary 明確表示,陳立武的 “技術行業專業知識” 是其接任 CEO 的核心優勢。?
原因之四是陳立武與半導體產業鏈關系良好。他在 Cadence 時期與全球代工廠、芯片設計公司建立了廣泛聯系,熟悉半導體產業鏈的協同邏輯。他強調 “將客戶置于一切工作的核心”,并提出通過深度傾聽客戶需求來定制解決方案,這一理念可促進英特爾在芯片設計與代工服務領域的協同發展,增強與客戶需求的匹配度,提升產業端到端的整合能力。英特爾代工此前在吸引外部客戶方面進展緩慢,陳立武有望帶領英特爾強化 IDM 模式下的設計與制造協同,同時拓展外部代工客戶群,提升產業鏈整體效率。而且,他和產業鏈之間的良好關系,也更有利于引進外部力量。有外媒報道稱,臺積電已向英偉達、AMD 和博通提議投資于一家合資企業,該合資企業將運營英特爾的晶圓廠,臺積電在合資企業中的持股比例將不超過 50%,此次談判尚處于早期階段。?
原因之五是陳立武強調 “以工程為重點”,旨在通過技術驅動、產品創新和效率提升,系統性解決英特爾當前面臨的核心困境。這和上一個原因有所不同,原因四更側重于從外部拓展客戶,而原因五注重解決 IDM 本身的問題。在技術上,聚焦前沿技術攻堅,通過優化研發資源配置,集中資源突破 AI、5G 等關鍵領域的技術瓶頸,縮短從研發到量產的周期;在代工上,強化制程工藝優勢,以工程能力為核心,推動先進制程(如 Intel 18A/20A)的良率提升和產能爬坡,縮小與臺積電、三星的差距;在質量和成本方面,通過工程流程的精益化改造,降低設計缺陷率和制造成本,改善毛利率水平;在公司運營方面,減少跨部門協作的審批層級,加速技術團隊與制造、市場團隊的協同響應速度。這個理念是對英特爾工程師文化的重塑,有望幫助英特爾重拾技術領先優勢。?
原因之六是華人 CEO 在硅谷的成功讓英特爾也堅信陳立武能夠帶領英特爾走出困局。近年來,硅谷半導體行業已形成以黃仁勛(英偉達)、蘇姿豐(AMD)、陳福陽(博通)等華人 CEO 為代表的領導力標桿,這些企業憑借技術突破和市場敏捷性實現高速增長。陳立武在 Cadence 任職 CEO 期間,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英特爾選擇陳立武,部分原因也是對這一成功范式的戰略跟隨,試圖通過華人領導者的技術洞察力與執行力重振競爭力。?
寫在最后?
陳立武在 Cadence 的成功案例被視為 “技術公司扭虧為盈” 的標桿,英特爾選擇他也是選擇了回歸技術的本質,不再繼續忍受臃腫團隊的拖累。其主張的 “以客戶為中心” 戰略,將推動英特爾從傳統 IDM 模式轉向開放代工生態,增強與英偉達、臺積電的差異化競爭能力。另外,陳立武強調聚焦 AI、先進制程(Intel 18A/20A)等核心領域,計劃通過工程能力重塑縮短技術差距,同時布局 Chiplet 等新興技術標準,這些都有望重塑英特爾公司的形象。目前,資本市場已經給出了反應,那么你覺得陳立武能否在英特爾再創輝煌呢??
另外,鑒于陳立武“華人CEO”的身份標簽,英特爾董事會選擇他是否是在釋放深耕、做好中國市場的信號呢?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141瀏覽量
1736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讓英特爾再次偉大,新CEO推動18A提前量產,14A已在路上

世紀大并購!傳高通有意整體收購英特爾,英特爾最新回應

英特爾新篇章:重視工程創新、文化塑造與客戶需求

英特爾新CEO出爐!芯片行業資深人士陳立武將掌舵

英特爾揭秘影視制作軟件的法術秘籍
英特爾前CEO基辛格被追討2億美元薪酬
英特爾推出全新英特爾銳炫B系列顯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