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汽車車身控制模塊(BCM)作為汽車電子系統的核心控制單元,其性能高度依賴于微控制單元(MCU)芯片。隨著汽車智能化與電動化的發展,國產 MCU 芯片在 BCM 領域的應用逐漸擴大。本文結合行業數據與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國產 MCU 芯片在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及供應鏈方面的優勢與瓶頸,旨在為產業鏈上下游提供客觀且具前瞻性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汽車車身控制模塊(BCM);國產微控制單元(MCU);功能安全;AEC-Q100 標準;RISC-V 架構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迅猛發展,汽車電子系統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據麥肯錫2023 年研究報告顯示,新能源汽車的電子系統成本占比已達 45% - 55%,而傳統燃油車約為 25% - 30%。在這一背景下,汽車車身控制模塊(BCM)作為車身電子控制的核心,其對車輛舒適性、安全性和能耗表現的影響不言而喻。然而,長期以來,汽車 MCU 芯片市場一直被英飛凌、恩智浦等國際廠商所主導。近年來,國產 MCU 芯片在 BCM 方案中的滲透率逐步提升,2023 年市場份額約為 12%(來源:IC Insights),這表明國產 MCU 芯片在汽車 BCM 領域的突圍之路已經開啟,但前路依然充滿挑戰。
二、汽車BCM 方案的技術演進
(一)BCM 的核心功能
汽車車身控制模塊(BCM)是汽車電子系統中的核心控制單元之一,主要負責車身電子設備的集中控制與管理。其核心功能涵蓋車身控制、燈光控制和電源管理等多個方面。車身控制模塊負責車門鎖、車窗升降、后視鏡調節等操作的精準控制;燈光控制模塊則管理車輛的前照燈、尾燈、轉向燈等照明系統的自動開啟、關閉及亮度調節;電源管理模塊用于監測電池狀態、分配電力資源,并確保各電子設備在合適的電壓范圍內穩定工作。這些功能模塊相互協作,共同保障了車輛的正常運行和駕駛安全。
(二)BCM 的系統架構
汽車BCM 的系統架構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構成。硬件架構主要包括微控制單元(MCU)、傳感器、執行器和通信接口等關鍵組件。MCU 作為核心部件,負責運行控制程序并處理各種輸入輸出信號;傳感器用于實時采集車輛狀態信息;執行器則根據 MCU 的指令執行具體動作;通信接口用于與其他電子控制單元(ECU)進行高效的數據交換。軟件架構涵蓋底層驅動、中間件和應用層軟件。底層驅動負責與硬件直接交互,確保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中間件提供通信協議棧、診斷服務等功能,為應用層軟件提供通用的服務和工具;應用層軟件則根據具體功能需求編寫,實現車身控制、燈光調節等具體功能。這種分層的軟件架構設計,使得 BCM 系統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能夠適應不同車型和功能需求的變化。
(三)BCM 的技術趨勢:高集成度與功能安全
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BCM 的技術趨勢主要體現在高集成度和功能安全兩個方面。在高集成度方面,單芯片集成多核 MCU + 硬件安全模塊(HSM)成為一種趨勢,如 NXP S32K3 系列。這種集成化設計不僅可以顯著減少 PCB 面積,降低系統的體積和重量,還能有效降低功耗,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和可靠性。在功能安全方面,隨著汽車安全法規的日益嚴格,ASIL-B/C 級要求 MCU 具備鎖步核(Lockstep Core)、ECC 內存等冗余設計,以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通信接口的升級也是 BCM 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支持 CAN FD、以太網(100BASE-T1)等高速通信接口,能夠滿足車輛各系統之間大量數據的快速交換需求,為汽車的智能化和網聯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國產MCU 芯片的突圍路徑
(一)典型案例:國科安芯AS32A601 系列
國科安芯AS32A601 系列芯片是國產 MCU 芯片在汽車 BCM 領域的一個典型案例。該芯片采用了基于 RISC-V 指令集二次開發的自研 E7 內核,主頻高達 180MHz,具備高效的運算性能。在功能安全方面,AS32A601 系列芯片通過了 ASIL-B 級認證,集成雙核鎖步與 ECC 內存,能夠有效降低系統故障的風險。此外,該芯片還完成了 AEC-Q100 Grade 1(-40℃~125℃)可靠性測試,表明其能夠在汽車環境中長期穩定運行。這些技術特點使得 AS32A601 系列芯片在汽車 BCM 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為國產 MCU 芯片在汽車電子領域的應用樹立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二)國產MCU 芯片滿足汽車 BCM 方案需求的優勢
國產MCU 芯片在汽車 BCM 方案中展現出多方面的優勢。首先,在運算性能方面,國產 MCU 芯片能夠快速執行復雜的控制算法與數據處理任務,滿足汽車 BCM 對實時性與高效性的嚴格要求。其次,國產 MCU 芯片具備豐富的外設接口,支持汽車網絡的高速數據傳輸與多 ECU 協同工作,為汽車電子系統的集成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低功耗設計也是國產 MCU 芯片的一大優勢,通過采用先進的制程工藝與優化的電源管理策略,能夠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實現較低的功耗,延長電池壽命,符合汽車節能的發展趨勢。高集成度的設計減少了外部元件的數量與成本,同時降低了系統復雜度與故障風險,提升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最后,國產 MCU 芯片的定制化能力較強,能夠根據汽車廠商的具體需求,靈活調整芯片的功能配置與軟件支持,提供定制化的解決方案,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三)國產MCU 芯片在汽車 BCM 方案中的應用挑戰
盡管國產MCU 芯片在汽車 BCM 方案中具有諸多優勢,但在應用過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在功能安全與可靠性認證方面,汽車 BCM 作為涉及車輛安全的關鍵部件,其使用的 MCU 芯片必須通過嚴格的汽車級可靠性認證,如 AEC-Q100 等標準。目前,部分低端國產 MCU 芯片在可靠性測試與功能安全認證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與國際標準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這限制了其在高端汽車 BCM 方案中的應用。在與國外品牌競爭方面,國外 MCU 芯片廠商在汽車電子領域擁有長期的技術積累與市場份額優勢,其產品在性能、可靠性、生態系統等方面具有較高的認可度。國產 MCU 芯片在進入汽車 BCM 市場時,面臨著來自國外品牌的激烈競爭,市場份額與品牌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技術支持與生態系統建設方面,國產 MCU 芯片廠商需要為汽車制造商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與完善的生態系統。目前,部分低端國產 MCU 芯片廠商在技術支持團隊建設、開發工具提供、軟件庫豐富度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可能影響汽車制造商在使用國產 MCU 芯片時的開發效率與用戶體驗。
四、國產MCU 芯片在汽車 BCM 方案中的特點分析
(一)性能特點
國產MCU 芯片在性能方面表現出色。以 AS32A601 為例,該芯片采用自研 E7 內核,主頻高達 180MHz,能夠快速執行復雜的控制算法與數據處理任務。在存儲資源與數據處理能力方面,AS32A601 芯片配備了 512KiB 的 Flash 存儲器與 512KiB 的 SRAM,能夠存儲大量的控制程序、配置數據與運行時數據。同時,芯片內置的 DMA 控制器可實現數據的高速傳輸與處理,提升了系統的整體效率。通信接口與網絡連接能力也是 AS32A601 的一大優勢,芯片集成了多種通信接口,支持汽車網絡的高速數據傳輸與多 ECU 協同工作,為汽車電子系統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集成特點
國產MCU 芯片在集成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以 AS32A601 為例,該芯片集成了多種模擬與數字外設,減少了外部元件的數量與成本。同時,AS32A601 芯片通過內置的電源管理模塊、傳感器接口、執行器驅動接口等功能模塊,實現了車身控制、燈光調節、電源管理等 BCM 功能的高度集成。這種高集成度不僅降低了系統成本,還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為汽車 BCM 方案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有助于簡化電路設計,減少 PCB 面積,提升系統的整體性能。
(三)可靠性與安全性特點
國產MCU 芯片在可靠性與安全性方面不斷進步。以 AS32A601 為例,該芯片能夠在寬溫度范圍內穩定工作,適應汽車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的使用需求。同時,芯片具備良好的抗振動與抗沖擊性能,確保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的可靠性。在抗干擾能力與電磁兼容性方面,AS32A601 芯片采用了多種抗干擾設計技術,提高了芯片對電磁干擾的免疫力。此外,AS32A601 芯片支持 ASIL-B 等級的功能安全標準,內置了多種功能安全機制,能夠實時監測芯片的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并處理故障,確保 BCM 系統的安全可靠運行,為汽車的安全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成本與市場特點
國產MCU 芯片在成本與市場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以 AS32A601 為例,該芯片通過優化設計與生產工藝,在保證性能與質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芯片的成本,相比國外同類產品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同時,國產 MCU 芯片的供應鏈相對穩定,受國際政治經濟因素影響較小,為汽車制造商提供了可靠的芯片供應保障。此外,國產 MCU 芯片廠商能夠更加專注于國內市場,深入了解汽車制造商的需求,提供更加貼近客戶的解決方案和服務,從而在成本和市場支持方面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有助于提升國產 MCU 芯片在國內汽車市場的占有率。
五、結論
國產MCU 芯片在 BCM 領域的突破,標志著中國汽車半導體產業從“替代”走向“創新”的重要轉變。盡管在高端功能安全、工藝制程上仍需追趕,但憑借成本優勢與快速響應能力,國產 MCU 有望在 ASIL-B 級以下市場實現規模化應用。未來,需持續加強產業鏈協同與技術生態建設,推動國產芯片向汽車電子深水區邁進,為我國汽車產業的自主可控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審核編輯 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778瀏覽量
431571 -
mcu
+關注
關注
146文章
17581瀏覽量
356494 -
BCM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26瀏覽量
53290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722瀏覽量
3814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國產沁恒微芯片怎么樣?
線上研討會 | 打造國產“芯”車身應用方案:云途MCU解決方案&川土微CAN/LIN SBC應用分享

航順芯片HK32MCU受邀出席汽車芯片國產化與技術創新閉門研討會

航順芯片HK32MCU受邀出席汽車芯片國產化與技術創新閉門研討會

國產MCU有推薦嗎?最好是經過市場驗證的!
國產8位MCU為什么能被國內的電子工程師大量應用?
車規級國產MCU-小華半導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