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腦電圖(Pediatric EEG)是兒童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監測的重要工具。出生后的第一個月后,嬰兒從新生兒成長為嬰兒,因此在電極放置方面也從新生兒腦電圖組合升級為標準的10 - 20腦電圖組合。然而,與新生兒一樣,嬰兒和兒童——尤其是在最初幾年——其腦電圖不斷發展,需要充分了解其正常發展時間線以便正確解讀。兒科腦電圖的一個關鍵部分是其不斷發展的后放電反應(PDR)。
本文將從時域分析的角度,系統介紹兒科腦電圖的特征、解讀方法及臨床應用,并結合具體案例與圖像進行論述。
HUIYING
正常變異與病理波形鑒別
嬰兒出生第一年的腦電圖特征主要是大量緩慢、高振幅的δ波活動,這些記錄應是連續且對稱的。在嬰兒2至4個月大之前,腦電活動不受睜眼狀態影響;而在大約6個月大時,清醒狀態下開始出現4至5赫茲的后放電反應。隨著嬰兒接近一歲,θ波逐漸加入到腦電活動中。困倦狀態下,腦電背景依舊非常緩慢和高振幅,特別是在初期,常見1至2赫茲的波動,振幅可達200微伏。到了一歲時,清醒狀態下的后放電反應頻率增加到約6赫茲。這一系列變化體現了嬰兒大腦發育的正常過程。
新生兒期(0-1個月)
新生兒腦電圖以不連續的爆發-抑制模式為主,背景活動呈現低電壓(<30?μV)與高電壓(>50μV)交替。早產兒(<37周)的腦電圖表現為更稀疏的δ波(0.5-2 Hz)和θ波(4-7 Hz),缺乏明確的睡眠周期分化。足月兒在清醒狀態下可見中央區優勢的θ節律,而睡眠期則出現特征性的“交替型腦電圖”,表現為高幅慢波(50-150?μV)與低幅快波交替出現。
嬰兒期(1-12個月)
1.正常發育模式
隨著髓鞘化和突觸連接的增強,腦電圖逐漸連續化。3個月時,后頭部出現α頻段(8-12 Hz)的節律性活動,但頻率較成人低(6-9 Hz)。6個月后,清醒狀態下后頭部α節律穩定在8-10 Hz。睡眠紡錘波在3-4個月開始出現,最初為非對稱性,至12個月發展為雙側同步。
2個月
4個月
8個月
12個月
2.關于睡眠
嬰兒大約2個月大時開始在睡眠中出現長達15秒的紡錘波,這些波可能在2歲時仍不同步,同時伴隨頂點波和K復合波的出現。初生幾個月內,嬰兒約一半睡眠時間為REM睡眠,這一比例在1至2歲時降至三分之一。
4個月嬰兒睡眠紡錘波和高振幅中央波
兒童期(1-12歲)
兒童EEG的成熟遵循“后向前”梯度,枕區節律發育最早:
幼兒期(1–3歲):后頭部α節律(8–10 Hz)開始形成,但穩定性差
學齡期(>6歲):α頻率增至9–12 Hz,θ波占比下降,前頭部β活動(>13 Hz)逐漸顯著。
3歲后頭部優勢節律(PDR)達到8Hz
6歲偶見后頭部慢波(Posterior Slow Waves)
8歲PDR頻率趨于穩定
15歲時與腦電波成年人非常相似
正常變異波形
1.入睡前或覺醒前的高同步狀態(Hypnagogic Hypersynchrony):入睡期高波幅θ爆發,常見于3–10歲。
2.后頭部慢波(Posterior Slow Waves):青少年期偶見,需與異常慢波區分。
3.慢α變異(Slow Alpha Variants):它本質上是來自后頭部節律性慢波活動(PDR)的兩個波合并為一個波,因此其頻率約為通常PDR的一半。
Posterior Slow Waves of Youth
Hypnagogic Hypersynchrony
slow alpha variants
HUIYING
常見兒科癲癇綜合征及EEG表現
綜合征 | 發病年齡 | EEG特征 |
---|---|---|
嬰兒痙攣癥 (West綜合征) | 3–12個月 | 高節律失調(Hypsarrhythmia):高波幅雜亂慢波、棘波、多灶性放電。睡眠期可能短暫正常化,但清醒期持續異常。 |
Lennox-Gastaut 綜合征(LGS) | 1–8歲 | 慢棘慢波(1.5–2.5 Hz)、全面性快棘波(10–20 Hz),睡眠期增強。 |
良性Rolandic癲癇(BECTS) | 3–13歲 | 中央顳區棘波,常于睡眠中激活。 |
兒童失神癲癇(CAE) | 4–10歲 | 雙側對稱3 Hz棘慢波,放電持續4–20秒,伴意識中斷,過度換氣可誘發。 |
嬰兒痙攣癥
Lennox-Gastaut綜合征
BECTS
失神性癲癇
總結
兒科腦電圖的時域分析需緊密結合神經發育階段,對波形形態、節律演變及年齡特異性模式進行動態評估。臨床應用中,既要避免將發育性特征誤判為異常,也要警惕隱匿性腦功能障礙的早期電生理標志。
HUIYING
回映產品: 閉環可穿戴青少年經顱電刺激儀
閉環可穿戴青少年經顱電刺激儀以低強度(-2mA~+2mA)電流作用于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實施tDCS、tACS、tPCS、tRNS等刺激方式以改變皮層興奮性、增加突觸可塑性、影響大腦內源性振蕩等方式,達到提升專注度,控制思維和情緒與決策的能力。
閉環版本:通過采集FP1和FP2通道的腦電進行效價和喚醒度的評估進而獲取情緒類型,基于情緒類型動態改變刺激的強度,進而實現閉環的情緒調控或者抑郁癥等治療。
適用領域:多動癥、抑郁癥、自閉癥數學能力增強、創造力提高、音樂處理能力提高、改善社恐、
采集系統
參數
采集系統基礎參數:
采樣率:最高16KHZ;
共模抑制比:≥100dB;
噪聲:≤5uV;
輸入阻抗:≥1000MΩ
腦電EEG:單通道, 2~100uV
刺激系統基礎參數:
刺激模式:tDCS/tACS/tPCS/tRNS四種模式靈活可調。tDCS經顱直流電刺激,tACS經顱交流電刺激,tPCS經顱脈沖電刺激,tRNS經顱白噪聲電刺激
刺激強度:-2mA~2mA連續可調,調節分辨率0.01mA,輸出電流誤差<=±10%。
刺激時間:0~60min可調
刺激頻率:針對于tPCS/tACS模式,1Hz~99Hz范圍內可調,頻率步進為1Hz,輸出頻率誤差<=±5%。
淡入淡出時間:0~120s可調,確保刺激的安全性
脫落檢測:通過實時阻抗檢測分析電極脫落狀態確保刺激有效性
-
時域分析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11215 -
腦電波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173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DS1299EEGFE-PDK按照手冊里設置后,無法產生正常的腦電波波形是怎么回事?
開源腦電波圖機
求教腦電波檢測電路
基于RTlinux的腦電波信號采集系統設計
腦電時域分析系列之Normal Asleep腦電波形時域分析

Normal Variants 正常變異腦電波形時域分析

Normal Awake腦電波形時域分析參考

腦電波形時域分析之nonepileptiform abnormalities

腦電波形時域分析之the neonatal eeg新生兒腦電

腦電波形時域分析之癲癇樣活動(Epileptiform Activit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