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報、電話到手機,從1G到4G,通信技術為人類和社會帶來了無盡的便利和福祉。如今我們正迎來5G時代,可5G到底是什么?
5G只是更快嗎?當然不是。
5G不再只是從2G.txt到3G.jpg再到4G.avi的網絡速率的提升,而是將人與人之間的通信擴展到萬物連接,打造全移動和全連接的數字化社會。
5G應用不再只是手機,它將面向未來VR/AR、智慧城市、智慧農業、工業互聯網、車聯網、無人駕駛、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無人機、應急安全等等。
這意味著什么呢?有運營商在白皮書里將5G定義為一次徹底的創新。
如果我們把一項技術創新為四類:漸進式創新、模塊創新、構架創新和徹底創新,從2G到4G是頻譜效率和安全性等逐步提升的漸進式創新,也是在維持集中式網絡構架下的模塊式創新,還有從網絡構架向扁平化和分離化演進的構架創新。
但到了5G,除了提供1G至4G時代的手機業務,還要面向各種新的服務,提供不連續的、嶄新的能力,因而這對于移動通信是一次徹底的創新。
網絡構架的演進與創新
移動網絡構架主要包括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從2G到4G,其構架演進是這樣的...
到了5G時代,移動網絡按循序漸進的方式引入5G網元設備。
第一步,5G NR(新無線)先行,5G基站(gNodeB)與4G基站(eNodeB)以雙連接的方式共同接入4G核心網。
第二步,5G基站獨立接入5G核心網(NGCN,下一代核心網)。
第三步,5G基站和4G基站統統接入5G核心網,4G核心網退出歷史舞臺。
以上5G網絡構架演進看似整體一致,實際上,我們把核心網和無線接入網分開來看,其內部構架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
先比較4G基站和5G基站是怎樣接入核心網的?
由上圖可知,核心網網元名字變了,有4G時代的MME/S-GW變為5G時代的AMF/UPF。
說起這個AMF/UPF,就要提到我們引以為豪的,由中國移動牽頭提出的SBA 5G核心網基礎構架。
▲5G系統服務架構
這是一個基于云原生設計原則的構架,不僅要對傳統4G核心網網元NFV虛擬化,網絡功能還將進一步軟件模塊化,實現從駐留于云到充分利用云的跨越,以實現未來以軟件化、模塊化的方式靈活、快速地組裝和部署業務應用。
AMF:全稱Core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負責控制面的移動性和接入管理,代替了不能MME的功能。
UPF:全稱User plane Function,就是負責用戶面,它代替了原來4G中執行路由和轉發功能的SGW和PGW。
無線接入網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呢?分離、分離、分離。
如上圖所示,首先是控制面和用戶面的分離;其次是基站被分離為三部分:AAU、DU和CU。
5G無線關鍵技術:微基站和Massive MIMO
5G的容量是4G的1000倍,峰值速率10Gbps-20Gbps,要提升容量和速率無非就是三板斧:頻譜帶寬、頻譜效率和小區數量。
▲提升網絡容量的三板斧
用公式來表達就是這樣的...
首先頻譜帶寬,高頻段的頻率資源豐富,同時,目前小于3GHz的低頻段基本被2/3/4G占用,所以5G就得向高頻段3.5GHz-30GHz(甚至更高)擴展。
問題來了,頻段越高,穿透能力越差,覆蓋范圍越小。
怎么辦?這就引出了5G的兩大關鍵技術:Massive MIMO和微基站(Small Cells)。
毋庸置疑,微基站已成為未來解決網絡覆蓋和容量的關鍵。未來城市路燈、廣告牌、電桿等各種街道設施都將成為小基站掛靠的地方。
Massive MIMO就是在基站側配置遠多于現有的系統的大規模天線陣列的MU-MIMO,來同時服務多個用戶。它可以大幅提升無線頻譜效率,增強網絡覆蓋和系統容量,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分集技術提升傳輸可靠性、空間復用提升數據速率、波束賦形提升覆蓋范圍。
MU-MIMO將多個終端聯合起來空間復用,多個終端的天線同時使用,這樣以來,大量的基站天線和終端天線形成一個大規模的虛擬的MIMO信道系統。這是從整個網絡的角度更宏觀的去思考提升系統容量。
波束賦形是指大規模多天線系統可以控制每一個天線單元的發射(或接收)信號的相位和信號幅度,產生具有指向性的波束,消除來自四面八方的干擾,增強波束方向的信號。它可補償無線傳播損耗。
在去年舉行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展)上,筆者看到了各大廠家的Massive MIMO。
據說在這一年時間,各大廠家的Massive MIMO產品均在不斷更新和進步,相信今年的PT展我們能看到更多更新的設備。
3 5G是一場融合創新
5G超高速上網和萬物互聯將產生呈指數級上升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需要云存儲和云計算,并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產出價值。
與此同時,為了面向未來多樣化和差異化的5G服務,一場基于虛擬化、云化的ICT融合技術革命正在推動著網絡重構與轉型。
為了靈活應對智慧城市、車聯網、物聯網等多樣化服務,使能網絡切片,核心網基于云原生構架設計;面臨毫秒級時延、海量數據存儲與計算等挑戰,應運而生的是云化的C-RAN構架和實時的移動邊緣計算(MEC)引入。從核心網到接入網,未來5G網絡將分布式部署巨量的計算和存儲于云基礎設施之中,核心數據中心和分布式云數據中心構成網絡拓撲的關鍵節點。
這是一場由海量數據引發的從量變到質變的數據革命,是一場由技術創新去推動社會進步的革命,因此,5G需廣泛與各行業、垂直領域合作,共同激發創新,從而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
中國5G走在世界前列
我國從國家宏觀層面已明確了未來5G的發展目標和方向。《中國制造2025》提出全面突破5G技術,突破“未來網絡”核心技術和體系架構;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文件中,均提出要積極推進5G產業發展。
面向5G,我國通信各界緊鑼密鼓的籌備已然開始:從標準的討論制定,到產品研發和部署,再到設備性能功能的測試,一切都為了5G騰飛。
為此,我國在北京懷柔建設了全球最大的5G外場試驗環境,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貝爾、大唐、英特爾等全球重要的系統、芯片、儀器儀表等領域企業共同參與了該項目。
2017年6月,我國IMT-2020(5G)推進組公布5G第二階段測試,測試結果全面滿足ITU指標。據悉,在今年即將開幕的PT展會期間,將進一步發布我國5G技術第二階段測試成果。
總而言之,5G就是一場革命,它以技術為驅動,從人與人的連接延伸到萬物互聯,從個人和家庭延伸到社會各個領域,進而為社會經濟、生活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有人說,4G就夠了。IBM的老沃森曾說,世界上只需要5臺電腦。比爾蓋茨也曾說,640K內存都足夠了。
而對于5G這場技術和生態革命而言,顯然不是“夠不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創新更多”的問題。
2017年,這一年我們都在聊5G和物聯網。即將于9月27日開幕的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PT展)一定會給我們帶來更多5G和物聯網的創新。華為、中興通訊、愛立信、大唐電信、諾基亞貝爾、美國高通、甲骨文(Oracle)等這些展商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呢?
5G NR速率能再提升多少?時延能再降低多少?新的5G基站天線設備長啥樣?智慧城市、遠程駕駛、智慧工廠、遠程醫療等物聯網用例又是怎樣的一種體驗?融合于未來網絡的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又將如何推動這場網絡創新?值得期待。
網絡信號變得無處不在,以至于我們很多時候都感受不到它們的存在,好像電能和水一樣,但當它們消失時,我們幾乎無法生存,因為人類已經把越來越多的生活、工作內容塞進了網絡之內,沒有WIFI,我們可能變得不會交流;沒有WIFI,我們想要交話費時,幾乎找不到去營業廳的路;沒有WIFI,我們宛如同世界隔絕,再沒有能力去閱讀報紙、雜質來獲取資訊了....這些改變不是發生在一夜之間,它們如蜘蛛結網、細菌吞噬,是經年累月的。現如今,5G時代也開始入侵人類的生活,它在本質上不是絕對的新技術,而是對現有包括4G和WIFI在內的無線接入技術的演進,當然,在5G時代肯定出現一些突破式創新,總而言之,3G時代讓消費者能移動上網,4G時代讓消費者在有限的區域高速上網;5G時代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高速上網!
既然是之于現有無線技術的演進,在5G時代勢必會有一些技術消失,事實上,大量的WIFI連同它們的密碼都將逐步消失,正如手機短信的出現讓BP機尋呼臺徹底倒閉,更摧枯拉朽的是,5G時代“無處不在的高速網絡” 或將顛覆人類整個網絡生活,同時,逐漸滲透于現實生活中,甚至改變整個世界的存在形態。
5G時代會有哪些新鮮事兒,那些又會消失?
如前文所示,在成熟的5G時代,WIFI將會徹底消失,但這并不意味著人類泡在網上的時間會減少,甚至會更多,畢竟,現在還有一些偏遠地區沒有裝WIFI,而5G時代高速網路無處不在,可不止于一句空話,雄心勃勃的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甚至會用一些熱氣球,于沙漠、山區建造空中基站,如果有需要,南極都會飄揚出錯落有致的5G信號,而當網速增長到原來100倍的時候,人類的生活形態將隨之改變,一些配套的相關產業也勢必要調整自己的方向,以適合人類無處不在的高速上網需求:
在新一輪的技術革命中,網絡傳輸將會變得高速、低時延、大密度數據、多元化處理,這種基本技術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會帶來越來越多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舉個例子,筆者于學生時代,上網基本就兩件事聊QQ和看網頁,還不能奢望圖片較多的網頁,畢業之后,我第一次在PPTV上打開NBA火箭直播視頻時,整個世界都亮了,但直播信號依舊靠天吃飯,好的時候能順利地看上5分鐘,壞的時候就只能觀看PPT了。現如今,這些卡頓的圖片、視頻基本上已經消失了,但依舊有體驗不佳的情況出現,更何況,VR/8K視頻/大數據/車聯網等新應用場景的出現,又快速占滿了帶寬,5G時代有望充分釋放這些束縛,比如高清視頻采集將會變得無處不在,在合法的領域內,人類的一切活動都將被記錄,生產車間內,一切的設備運行狀況將會實時傳輸到管理者的辦公室內,到那個時候,大量的工作將會被無處不在的“天眼”取代,而這些數據將會在5G網絡下的高速運算下,快速得出判斷,從而實現人與機器、機器于機器之間的高效溝通,未來數據采集崗位將會消失,一些單維度的決策崗位也會消失,至于說,車間主任、秘書、私人秘書等崗位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另外,VR會在5G時代野蠻生長,現在VR之所以沒能大規模普及,核心就是體驗差,可體驗的范圍小,背后則受網絡速度、時延、噪音等因素的影響,一旦克服掉這些瓶頸,VR有望爆發,彼時普通的視訊會議將會消失,我們再也不用只看一個輪廓,通過高速網絡傳輸配上低時延、多元化的數據結構,遠在美國的客戶可以分分鐘做到亞洲供應商的桌子上,一尊看得見,摸不著的立體影像;同時,電商對VR的應用也會更加普及,5G時代,VR影像可以采集實體店或者商品的每一個細節,并完全轉化成消費者體驗,或許在5G時代,零售實體店真地會消失,最起碼,消費者不用非要去店里查看衣服質量,而買家秀和賣家秀的差距也會慢慢變小,直至消失。
其實,5G時代帶給人類的是整個社會形態的改變,同網絡相關的東西都會因此而發生顛覆式的改變,比如網絡文字、圖片、低畫質視頻都會消失,因為有了更好的交流工具,5G時代聊微信或許再不用文字,直接發一段8K視頻給朋友....
追憶往昔,手機形態也會消失?
如前文所述,人類的社會形態將會在5G時代發生改變,其中,不止于交流工具和模式,還有往昔美好的生活。現在,普通人類最好的生活莫過于在一個慵懶的周末下午,在高速WIFI的環境下,盡情地刷朋友圈和玩連連看,不用糟心于周一的會議或者還沒有完成的KPI,但是筆者預測,在5G時代,手機形態多半也會消失。
眾所周知,智能手機作為綜合性娛樂終端,沖擊了功能手機、游戲機、照相機、MP3和傳統的PC等等,強大的功能讓人愛不釋手,同時,大概是因其流量耗費嚴重、數據處理太過頻繁,以至于,絕大多數的Android手機都會遇到CPU內存不足的問題,一些舊iPhone則無法容納新版本的IOS,有些甚至直接變成磚頭,電池更是不堪重用,炸完一臺又一臺,而5G時代里,數據處理、流量傳輸都會有顯著的增長,如今任何版本的智能手機都無法荷載,前沿的巨頭肯定會找到一些辦法來提升CPU和電池的性能,但終究會有極限,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智能手機不再作為綜合性終端,而是被分解開來,當然,不是回到傳統的相機、MP3等電子產品,而是分解成為“萬物聯網”的效果,到了那個時代,全部商品、自行車、汽車都會高密度聯網,建筑物、墻體則都會變成液晶屏幕,手機形態將會消失。
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已經帶給人類生活天翻地覆之改變,信息交流變得更加迅速,卻丟掉了慢生活的種種情調,早些時候“收信”之后的喜悅已經轉換成“打電話不接,過后又不回電話”的惆悵。5G時代,唯快不破、勢不可擋,同時,希望留下些慢生活的美好。
-
通信技術
+關注
關注
20文章
1154瀏覽量
93251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9文章
4175瀏覽量
123534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13瀏覽量
573729
原文標題:說清楚!5G到底是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cqiota,微信公眾號: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