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病害(如裂縫、坑槽等)檢測
公路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是國家現代化的“脊梁”,其經濟、社會、戰略價值遠超單純的道路功能。未來隨著新能源、自動駕駛等技術的融合,公路將繼續扮演轉型升級的關鍵角色。
公路路面病害檢測的必要性
1.保障行車安全
預防交通事故:路面病害(如裂縫、坑槽、車轍、沉陷等)會降低車輛抓地力,導致打滑、顛簸甚至失控,尤其是雨雪天氣病害區域易積水結冰,進一步增加事故風險。
減少突發危險:及時檢測可避免病害突然惡化(如小裂縫發展為深坑),防止車輛爆胎、底盤損傷等意外。
2.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早期干預成本低:小規模裂縫或局部損壞若及時修復(如灌縫、補坑),可避免病害擴散,大幅降低后期大修費用(如基層重建或整體翻修)。
保護路基結構:表面病害若不處理,水分滲入路基會導致強度下降,引發更嚴重的結構性破壞,維修成本成倍增加。
3.降低養護成本與資源浪費
精準養護決策:通過定期檢測和數據對比,可科學規劃養護優先級,避免“過度維修”或“維修不足”,優化資金分配。
減少交通干擾:預防性養護(如微表處)比大規模修補施工周期更短,減少道路封閉帶來的擁堵和經濟損失。
路面病害檢測的現狀
傳統手段與新技術并行、自動化與智能化快速發展的特點,但同時也面臨技術推廣、標準統一、數據應用等方面的挑戰。
1.傳統人工檢測
方式:依靠人工目測、尺具測量(如裂縫寬度尺)、鉆孔取樣等。
半自動化設備:如激光測距儀、超聲波檢測儀,精度有所提升,但覆蓋率有限,適用于局部重點區域。
現狀:仍是部分中小城市或農村道路的主要手段,但效率低、主觀性強、安全性差(需封閉交通)。
現存問題與挑戰
1.技術瓶頸
隱蔽病害(如基層松散)檢測精度不足,依賴經驗判斷。
復雜環境(夜間、雨雪)下自動化檢測穩定性差。
2.成本與推廣
高精度設備(如三維激光掃描車)單價超千萬元,中小城市難以負擔。
3.數據應用不足
檢測數據多用于“事后修補”,未與設計、施工環節形成閉環反饋。
缺乏長期病害演化模型,預防性養護決策科學性待提升。
4.標準與法規滯后
新型檢測技術(如AI結果)的法律效力尚未明確,影響保險理賠等場景應用。
公路路面病害檢測系統是專門用于公路路面病害檢測的機器視覺組件,該組件集相機、激光、防護、同步、控制為一體,可以在各種交通應用場景下提供長時間穩定可靠的視覺圖像。
方案亮點
1.采用51Camera自主研發控制系統,可以達到us級精準控制同步
2.組件整體最高達到IP67 防護,具備自動調節內部溫度、氣壓等功能
3.現場部署方便、操作簡單、穩定性高
4.可以應用于戶外、高速、灰塵、嚴寒、炎熱、雨雪、光線干擾及其他各種復雜環境。
公路路面病害檢測是基礎設施運維的核心環節,其價值不僅在于“修補”,更在于通過科學管理實現“防患于未然”。隨著交通量增長和環保要求提高,智能化、高頻次的檢測將成為未來公路養護的標配,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可靠的支撐。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3文章
4469瀏覽量
121626 -
檢測
+關注
關注
5文章
4563瀏覽量
923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智能攤鋪壓實監測管理系統助力路面施工建設
瀝青路面智能攤鋪壓實監測管理系統
高速公路位移監測設備對交通安全的作用
?非侵入式路面狀況傳感器的技術優勢
瀝青拌合站監測質量管理系統直接提升路面施工的質量水平

瀝青層智能攤鋪壓實監測管理系統提升路面施工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路面智能攤鋪壓實管理系統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提升了路面施工質量

智能攤鋪壓實監測管理系統在公路建設中的應用介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