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器械領域,手術機器人正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隨著全球老齡化加劇,骨科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發病率上升,患者對精準手術治療需求增大。手術機器人能輔助醫生開展復雜手術,減少創傷和并發癥,縮短恢復時間,契合現代醫療的發展趨勢。
當下,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中,海外手術機器人品牌仍占據較大市場份額。Markets&Markets分析報告顯示,2024年,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占據約60%的全球市場份額。其他國際競爭者,如史賽克(Stryker)占比近10%,美敦力(Medtronic)的Mazor Robotics和強生(Johnson&Johnson)的Auris Health市場份額均不超過5%。
相比之下,國產手術機器人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較小,但近年來,眾多國內企業積極投身該領域,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
根據高端醫械院數據中心統計數據,2022年-2024年,國產手術機器人獲批數量穩步增長,分別約為15款、26款、50款,其中腔鏡及骨科手術機器人占比最大。
進入2025年,國產手術機器人產品獲批上市的消息更是頻頻傳出。
據高工機器人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約13款國產手術機器人產品獲批上市。其中,獲批上市的腔鏡手術機器人有3款,骨科手術機器人有2款,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有2款,植發手術機器人有2款,口腔手術機器人有2款,血管介入和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各1款。
2025年以來,國產手術機器人產品獲批上市的具體情況:
從以上獲批的13款手術機器人產品類型來看,國產手術機器人正加速向多元化、精細化方向延伸,新品類呈現出“高端突破+消費醫療下沉”的雙軌發展特征。
比如國產手術機器人在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等高難度手術的精準化方面不斷突破,逐步向植發手術機器人、口腔手術機器人等消費領域場景拓展,在經皮穿刺機器人等基層醫療領域進行普惠化布局。
究其原因,除了開頭提到的患者對精準手術治療的需求日益增加因素,機械、電子、計算機、醫學等多學科技術的融合發展,也為手術機器人在新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可能。
從市場層面來看,在高端市場,目前進口手術機器人品牌仍為主導,國產手術機器人還在持續突破,有公開信息顯示,截至1月中旬,微創醫療的圖邁機器人全球累計訂單已突破60臺。
而在中端市場,國產手術機器人已占據主導,比如植發、口腔、經自然腔道、經皮穿刺等手術機器人,在價格方面,相比進口品牌更加親民。第三方專業醫療數據顯示,經皮穿刺和口腔手術機器人的國產化率分別達到100%和97%。
以下為2025年以來,13款獲批上市的國產手術機器人的具體情況:
腔鏡手術機器人
腔鏡手術機器人是當下手術機器人市場的主流產品,能助力醫生完成復雜微創手術,廣泛應用于泌尿外科、普外科、婦科、胸外科等多個科室。
據高工機器人觀察,微創醫療、瑞龍諾賦、敏捷醫療、思哲睿、術銳機器人、精鋒醫療等國內企業紛紛在腔鏡手術機器人領域發力。2025年以來,微創醫療、瑞龍諾賦、敏捷醫療等3家企業的腔鏡手術機器人相繼獲批上市。
微創醫療自主研發的圖邁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采用高度集成單孔設計,由醫生控制臺、患者手術平臺、圖像處理系統、高清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手術器械和附件組成,為外科醫生提供優異的操控體驗。
瑞龍諾賦自主研發的海山一腔鏡手術機器人,則采用獨創的分體式結構,機械臂可獨立布局,打破傳統一體式機器人的空間限制。此外,產品還具備模塊化組合、個性化定制的特點。
敏捷醫療自主研發的AGIBOT腔鏡手術機器人,內置高清3D監視器的醫生控制臺、具有部署引導功能的四臂患者手術平臺、3D融合視頻圖像處理器的圖像平臺以及可重復使用的多種多自由度手術器械,在多學科復雜手術中表現出色。
基于以上產品優勢,瑞龍諾賦的海山一腔鏡手術機器人在普外科、胸外科、婦科及泌尿外科的臨床試驗,成功率達100%。敏捷醫療的AGIBOT腔鏡手術機器人也已在多家醫院累計完成130余例臨床手術,涵蓋泌尿外科、肝膽外科、胃腸外科、結直腸外科、婦科、胸外科等多個學科的復雜術式,手術成功率100%。
骨科手術機器人
骨科手術機器人同樣占據重要市場地位。根據高端醫械院數據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約50款手術機器人產品獲批,其中骨科27款,腔鏡4款,兩者合計占比62%。
不過,骨科手術機器人涉及多學科技術融合,目前在多模態影像融合、實時定位與導航、智能控制算法等方面還不夠成熟。
今年2月,天智航的骨科手術導航定位系統獲批上市。該系統采用先進的圖像識別算法,提升多模態影像融合效果,能更精準地識別手術部位的骨骼結構;在實時定位與導航方面,通過高精度傳感器和優化的導航算法,實現手術器械或植入物在脊柱外科、創傷骨科開放或經皮手術中的精準導航定位。
今年3月,柳葉刀RobPath髖關節置換手術導航設備也獲批上市。該設備可根據患者個體化情況,自動規劃最佳手術路徑,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設備還采用空間配準算法,可實時追蹤手術器械位置,并將信息直觀呈現于屏幕上,幫助醫生精準定位病灶,告別“盲操”時代。
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
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在肺癌活檢、消化道早癌治療中發揮關鍵作用,此前,我國在該領域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較弱,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關鍵技術與進口品牌存在差距。
但如今,隨著羅伯醫療、精鋒醫療、微創醫療、朗合醫療、巧捷力等越來越多國產手術機器人廠商的崛起,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被進口品牌壟斷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今年以來,羅伯醫療和精鋒醫療的經自然腔道手術機器人產品已相繼獲批上市。
羅伯醫療的消化道內窺鏡手術機器人采用消化內鏡外掛柔性機械臂,通過主從控制模式實現末端執行器4自由度運動,精確控制夾取位置與方向,并對有重復夾取需求的組織進行提拉,確保手術視野清晰。
精鋒醫療的精鋒支氣管鏡機器人CP1000,憑借其柔性內窺鏡技術,避免了傳統手術中的創傷和切口,提高了操作的精確度,并縮短了患者的術后恢復時間、降低了感染風險。
植發手術機器人
隨著脫發人群增多和消費升級,植發手術機器人市場潛力巨大,但因為視覺系統、機械臂精度和穩定性、智能化控制等配套技術缺陷,存在對毛發類型識別能力有限,毛囊分離、種植等環節自動化程度低等技術瓶頸問題。
針對以上難題,術之道、磅策醫療等相繼開發了植發手術機器人,并已在今年獲批上市。比如術之道的植發手術機器人,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算法優化視覺系統,提升對不同毛發類型的識別準確率;采用高精度機械臂系統,實現從毛囊提取到種植的精準操作。
而磅策醫療的HAIRO植發機器人則通過立體視覺定位技術精準識別毛發、借助算法規劃控制機械臂完成毛囊提取手術,在提升多胚毛囊提取率的同時,減少創傷傷口數量、保持毛囊穿刺的完整性、加快治療效率及增強患者體驗感。
口腔手術機器人
口腔手術機器人借助先進的定位和操作技術,精確控制手術器械,能減少手術對口腔周圍組織的損傷,縮短恢復時間。
今年3月,柏惠維康“口腔種植手術導航定位設備”和柳葉刀Dencore口腔種植導航系統相繼獲批上市。
柏惠維康的“口腔種植手術導航定位設備”,由機械臂、光學跟蹤定位儀、專用儀器車、牙科種植手術定位件、鉆頭標定板、腳踏開關等組成,配件包括夾持器、注冊板、探針、六維力矩傳感器,與特定手術工具聯合使用,用于成人口腔種植手術過程中種植體及手術工具的導航定位。
再看柳葉刀Dencore口腔種植導航系統,在軟件上進行種植體三維位點的設計,并在術前將CBCT影像導入設計軟件中,確保協助醫生實現精準無誤的口腔種植。
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
隨著人口老齡化,心血管疾病患者進一步增多,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但也存在缺乏精準觸覺力學反饋系統、影像導航技術和機械臂性能不足等問題。
3月25日,唯邁醫療自主研發的冠脈介入手術機器人ETcath獲批上市。唯邁醫療首席執行官楊賀透露,在前期數百例臨床試驗中,ETcath的手術成功率達到100%。
據唯邁醫療介紹,ETcath是一款實現"眼-手-腦"三位一體的介入手術機器人,實現DSA高清無噪聲影像、影像引導下精準安全操作、AI智慧影像分析平臺等三大系統數據閉環,進一步向智能化操作系統邁進。
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
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對癌癥早期診療至關重要,可彌補傳統手術精準度不足的問題。
當然,經皮穿刺手術機器人也面臨著影像引導技術精度與實時性不足、穿刺針操控與力反饋技術難題、機器人與手術流程的融合問題等諸多挑戰。為了解決以上難題,卓業醫療自主研發了AI經皮穿刺手術導航機器人,并于今年3月正式通過國家藥監局三類醫療器械認證。
該產品搭載百萬級點云3D結構光掃描技術,能夠實現無創體表三維建模。在動態感知方面,該機器人采用卓業醫療自主研發的呼吸運動補償算法,可實時追蹤體表位移,確保手術過程中穿刺路徑的精準性和穩定性。
小結
盡管國產手術機器人在技術創新上成果顯著,但仍面臨核心部件依賴進口、機械臂性能有待提高、缺乏精確觸覺反饋、技術標準不統一等挑戰。
未來,國內手術機器人企業需著力提升機械臂性能,研發先進觸覺反饋系統,統一技術標準,加強行業協作,同時探索創新商業模式,降低成本,提升產品性價比,在全球手術機器人市場中實現真正的“并跑”。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127瀏覽量
210549 -
醫療器械
+關注
關注
19文章
857瀏覽量
52188 -
手術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3瀏覽量
16040
原文標題:13款獲批上市,國產手術機器人迎來從“跟跑”到“并跑”的拐點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