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公里光纜的正常衰減范圍因光纖類型和工作波長而異,以下是常見情況:
1. 單模光纖
1310nm波長:衰減系數通常為 0.3~0.4 dB/km,典型值為 0.35 dB/km。
1550nm波長:衰減系數通常為 0.18~0.25 dB/km,現代工藝可逼近理論極限 0.15 dB/km。
2. 多模光纖
850nm波長:衰減系數通常為 2.0~3.5 dB/km。
1300nm波長:衰減系數通常為 0.5~1.5 dB/km。
3. 影響衰減的其他因素
光纖質量:雜質(如過渡金屬離子)會導致吸收損耗增加。
制造工藝:預制棒折射率波動、拉絲溫度控制影響衰減。
彎曲損耗:彎曲半徑小于30mm時,1550nm波長信號衰減呈指數增長。
溫度影響:溫度每下降10℃,宏彎損耗增加0.02dB/km。
連接器損耗:每個ST/SC連接器約0.5dB,APC型連接器需定期清潔。
熔接損耗:典型值0.1dB/點,機械微彎點可能產生0.35dB峰值。
4. 實際工程中的損耗計算
鏈路總損耗 = 光纜衰減 + 連接器損耗 + 熔接損耗 + 其他損耗(如分光器、法蘭盤等)。
工程案例:某10km單模光纖鏈路(含2個連接器和1個熔接頭),總損耗6.8dB,折算每公里0.68dB(含接頭損耗)。
跨海光纜實測:40公里中繼段平均損耗0.198dB/km(局部微彎點損耗峰值0.35dB/km)。
5. 衰減標準與規范
國標/郵電部標準:1310nm處衰減小于0.36dB/km,1550nm處衰減小于0.22dB/km。
ONU設備開通容限:通常為-29dBm,1分2分光器損耗約3dB,每增加一倍增加3dB。
法蘭盤引入插損:0.5dB/個,熔接頭引入插損0.1dB/個。
6. 優化建議
選擇合適的光纖類型:長距離傳輸優先選擇單模光纖(1550nm波長),短距離傳輸可選擇多模光纖。
提高制造工藝:優化沉積工藝,減少雜質和結構缺陷。
規范施工:避免過度彎折,確保連接器和熔接質量。
環境控制:保持溫度穩定,減少溫度對衰減的影響。
預留余量:實際工程中建議預留10%~20%的余量,以應對老化及環境變化。
審核編輯 黃宇
-
光纜
+關注
關注
2文章
730瀏覽量
3359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12芯光纜多模和單模怎么區分

復合光纜型號怎么表示
光纜用tpu外護套用在哪些型號光纜上
adss光纜和opgw光纜的區別比較
平均每公里電耗1.58度!全國首個600度電牽引車極寒續航成績來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