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下,機器視覺成為未來產業升級的重點技術,對培養新型創新人才意義重大。但當前該類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
教學內容陳舊,依賴傳統教材,未及時整合機器學習、圖像處理等領域新興知識,與學科前沿脫節,影響學生職業競爭力;
教學方式單一,多采用傳統多媒體教學,機械講解理論,忽視示例與實際案例,且過于側重理論,輕視編程與實操能力培養;
學生編程能力缺乏,專業培養方案重傳統課程,忽略編程技能,導致學生面對機器視覺復雜算法時無從下手,亟待改革。
為符合國家教育部門推動實驗實訓與日常教學結合的要求,并適應產業發展趨勢,提高學生的創新和就業能力,機器視覺類課程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需加入更多前沿技術和實際應用。
那么高校應當如何結合實際教學需求將實驗實訓快速落地呢?本期案例速遞,邀請了3所高校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
天津工業大學
引入維視智造8500+真實案例
“真題實做”助力科研
為滿足提升實踐教學與科研水平的需求,天津工業大學聯合維視教育,打造了綜合的機器視覺應用實驗室。該實驗室包含AI 視覺、AGV 物流、動捕視覺等模塊,覆蓋機器視覺多應用場景,致力于培養復合型工程應用人才。
在建設方案上,充分考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特性,和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應用需求,配備了維視教育MV-AI1000-VB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創新實驗平臺,通過EII 平臺及 OpenVINO 深度學習推理加速軟件,結合 OpenCV、Python 等開發環境,支持從基礎圖像處理到復雜 AI 算法的全流程教學。
也可借助維視智造的8500 + 真實工業案例,為高校科研團隊提供 "真題真做" 機會,為跨學科合作提供技術支撐,有效解決了算法和應用結合的問題。
實驗室落成后,師生可利用平臺開展實際工程應用相關的科研實驗,在本科教學中,學院也可借此培養學生算法實踐能力。授課老師和參與科研的學生對平臺提供的科研驗證模塊十分滿意,認為其為項目應用和科研驗證提供了穩定的幫助。
賀州學院
還原真實工業場景
培養學生實操就業能力
賀州學院地處廣西賀州,當地珠寶、農業等特色產業正在整合 5G 通信、農業物聯網、智能制造等前沿技術模塊快速發展。以服務地方產業發展為導向,賀州學院全力打造 "5G + 人工智能未來工場",推動學科專業深度交叉融合,因此,人工智能專業實驗室建設,必須緊扣當地產業需求,以提高實操能力,促進就業為根本目標。
在維視教育的實驗室建設方案中,項目配備 25 套MV-VS1000-AI人工智能教學平臺、1 套 MV-AI2000-VB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創新實驗平臺及 2 套MV-MVKB機器視覺方案集成套件箱,配套系統化師資培訓體系,形成"教學 - 實訓 - 科研" 一體化培養鏈條。
其中,MV-VS1000-AI人工智能教學平臺融合先進 AI 算法,支撐人工智能專業核心課程教學;MV-AI2000-VB 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創新實驗平臺滿足復雜場景實訓需求,助力學生掌握機器視覺、智能控制等關鍵技術;機器視覺套件箱則為珠寶檢測、農業病蟲害識別等特色應用提供實踐載體。
湖北某高校
AI+機器視覺
助力自動化專業人才技能躍遷
為順應學科交叉融合趨勢,某高校自動化專業結合"人工智能+" 微方向建設需求,聚焦機器視覺特色發展,與維視教育一同打造了集教學實驗、科研創新于一體的專業實驗室,為本科生構建從基礎理論到工程實踐的全鏈條培養平臺,適配智能分選、缺陷檢測等工程化場景實訓,形成 "教學實驗 - 課程設計 - 科研創新" 的閉環培養模式。
實驗室配備多臺MV-VS1000機器視覺算法研究實驗平臺、MV-VS1200S-VB綜合性機器視覺應用實驗平臺,以及MV-VIS200智能視覺分選實驗平臺、MV-MVKB機器視覺方案集成套件箱等維視教育設備,覆蓋基礎圖像處理、智能算法開發、工業視覺應用等全場景。同步提供 7 天現場安裝調試培訓及課題申報指導,助力教師團隊快速掌握設備應用與課程開發技巧。
實驗室落地后成效顯著,已成為湖北省內規模最大、設備品類最全的機器視覺教學實驗室。不僅為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專業千余名本科生提供了常態化實踐平臺,更通過設備的系統性覆蓋,助力學院在智能裝備檢測、工業視覺識別等領域開展跨學科研究,為培養 "懂算法、會應用、能創新" 的復合型工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3文章
4522瀏覽量
12259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5文章
48898瀏覽量
247857 -
維視智造
+關注
關注
0文章
78瀏覽量
279
原文標題:案例速遞|當機器視覺課程遇上AI,這 3 所學校的創新經驗值得借鑒
文章出處:【微信號:維視智造股份,微信公眾號:維視智造股份】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清遠見AI人工智能專業實驗室建設方案,以產業應用驅動高校教學實訓變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