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又到了兩年一度的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簡稱2025上海車展),作為全球汽車科技的風向標,此次依然以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為主。據統計,本次上海車展中展出的新車,新能源車型為67款,傳統燃油車為30款。
并且,本次車展共有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近千家全球知名汽車制造商和供應鏈企業參展,規模創歷史之最。此外,這屆上海車展的一大亮點是首次設立了汽車科技及供應鏈展示區,其中位于整車館的供應鏈企業展位數量已經達到23家,涉及智駕方案、智能座艙、車規級芯片、動力電池、充電樁等領域。
供應鏈企業走上前臺,智能駕駛成亮點
隨著車企新品在車展中競相亮相,一大批往常位于幕后的供應鏈廠商也粉墨登場。近50家國內外知名科技、半導體和芯片企業首次亮相。與往屆相比,本次供應鏈相關的展區規模同比擴大至10萬平方米。
其中參展的包括博世、采埃孚、寧德時代等全球領先零部件供應商,以及地平線、科大訊飛、Unity中國、芯馳科技等芯片、雷達、ADAS解決方案企業,此外,還有如億緯鋰能、欣旺達等電池廠商現場展示了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創新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供應鏈企業更是首次來到此次車展,包括商湯絕影、Momenta、小馬智行等。其中小馬智行在本次車展中全球首發新一代Robotaxi,亮相第七代Robotaxi家族全系,并首發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
從此次發布的情況來看,小馬智行發布了第七代Robotaxi,并搭載全球首個基于英偉達Orin-X芯片的L4級全場景解決方案,設計壽命達10年60萬公里,體積、重量、功耗降低超50%,成本下降80%。據介紹,系統配備超20項安全冗余、1000+項檢測設計及多重降級策略,可應對單點失效等極端場景,安全性比人類駕駛高10倍。
除了小馬智行外,聯想也在車展中出了一款L4級自動駕駛域控制器AD1。據了解,AD1采用兩顆NVIDIA DRIVE Thor SoC芯片,通過PCIe和NV-Link互聯,AI算力高達2100 TOPS@INT8,并支持FP8/FP4數據類型,Transformer模型推理速度提升5倍。并搭載聯想自研的AI中間件UltraBoost,優化模型加速和任務調度,適配端側大模型,提升感知與決策效率。
同樣是首次進入整車館展覽的Momenta,也展示了L4級的自動駕駛方案,通過數據驅動的“飛輪”技術,與上汽、廣汽、豐田等車企合作量產車型。地平線推出的征程6芯片算力提升至200 TOPS,支持L3級全場景智駕,適配20萬級車型,并與比亞迪、吉利等合作,推動高階智駕功能“平權化”。
此外,華為鴻蒙座艙登陸國外車型,ADS 3.0系統支持無高精地圖全域通行,與奔馳、奧迪合作推出HarmonyOS NEXT數字化服務,覆蓋L3級功能,中國技術正成為全球產業的重要支柱。
據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乘用車L2級及以上智能輔助駕駛的滲透率達到55.7%。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預測,到2025年,這一比例可能會接近65%。
智能座艙、HUD、動力電池新技術層出不窮
此次的車展中不少供應鏈企業還展出了自身的智能座艙平臺,例如聯發科推出了多款智能座艙產品,例如高效座艙HyperVisor、多模態Gen-AI智能座艙以及天璣汽車座艙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聯發科天璣汽車座艙平臺CT-X1芯片,是全球首款采用3nm工藝的車規級座艙芯片,支持130億參數大語言模型(如LLMs)和AI繪圖(Stable Diffusion),可1秒內生成圖像,實現3D圖形語音助手、多模態交互等創新功能。
CT-Y1/CT-Y0則是采用4nm制程制造的次旗艦芯片,實測安兔兔車機版跑分超107萬,戰平高通旗艦芯片,支持70億參數AI大模型。消息顯示,該平臺已獲國內6家頭部車企定點(如吉利、廣汽等),其中搭載CT-Y1的車型計劃2025年5-6月量產。
作為智能駕駛傳感器供應商的森思泰克在本次車展中展出的行泊一體域控制器方案聚焦艙行泊一體化技術路徑,基于業界主流算力芯片開發,通過座艙控制器實現ICC(集成式巡航控制)、HWA(高速公路輔助)、RPA(遠程泊車輔助)等智駕功能,減少傳統行泊分離架構的硬件冗余。
并且支持多傳感器數據共享(如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提升泊車場景中前視攝像頭的遠距離感知能力,彌補環視攝像頭短板。通過“一套硬件+多場景復用”模式,較傳統行泊分離方案節省約30%的硬件成本,同時縮短車企開發周期至行業平均水平的50%。
華勤技術也在車展中推出了自家的智能座艙方案,車展中展示了其旗艦座艙艙域控制器、高端座艙域控平臺等產品,其中旗艦座艙艙域控制器擁有230K DMIPS CPU,GPU可達3.0T FLOPS,可驅動多屏3D渲染與光追效果,NPU擁有30 TOPS INT8算力,支撐端側大模型實時推理。
均勝電子也在展會中推出JoySpace+智能座艙,整合多模態交互(視覺、聲覺、觸覺)、可折疊方向盤、光場屏技術及UWB數字鑰匙,支持影院級影音與個性化空間定義。
除了智能座艙外,HUD技術領域持續創新者澤景帶來了HUD5.0,擁有超清分辨率(1920x1080)和152 pix/°超高角分辨率,具備像素級動態背光控制技術,可通過智能算法實現精準光控。LCoS AR HUD則可以支持2K/4K畫質。
與此同時,此次展會中也可以看到,動力電池技術上也進行了不小的創新,推動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例如比亞迪發布硫化物全固態電池車型“海獅07 EV”和“星艦”,續航分別達1000km和1200km;蔚來ET9搭載150kWh固態電池包,上汽名爵MG4量產版低溫容量保持率超90%,奇瑞“獵風”續航突破了1500km。
其中,寧德時代還展示了第四代鈉離子電池,將首搭極氪009改款車型,該電池具備-40℃低溫續航保持率90%,充電10分鐘補能600公里的特性;同時推進全固態電池研發,計劃2028年前后商業化。
寫在最后
此次能夠看到,供應鏈廠商加強了對外展示的意愿,并且不少國內企業已經成功的打入到了國際車廠的核心供應鏈中,例如奔馳、奧迪、寶馬、豐田、日產等。
并且由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中的領先地位,在本次車展中還能看到完全由中國團隊主要設計、研發的車型。例如本次展出的純電車型日產N7,便專為中國市場打造,定位為家庭智能純電SUV,車型還搭載了由Momenta提供的L2++級輔助駕駛。
美系品牌上汽通用別克也將在今年全面部署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基于與Momenta的深入合作,別克L2城區輔助駕駛技術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做到無須依賴高精地圖,實現道路自動識別。
而豐田展示了其純電動bZ家族、雷克薩斯品牌各一款全球首發車型,以及豪華車型世極一款中國首發車型。大多數車企,都在強調更加“中國”的屬性。
-
車展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801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陽集團榮登2025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榜單
天馬微電子榮登2025中國汽車供應鏈百強榜單
祝賀! | 同星智能TSMaster軟件項目斬獲“2025中國汽車供應鏈創新成果”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