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媒泄漏監測的傳感器到底是選擇熱導原理,還是紅外原理的?在冷媒泄漏監測中,選擇熱導氣體傳感器(TCD)還是紅外傳感器(NDIR)通常基于成本、環境適應性、維護需求等實際因素。冷媒泄漏監測傳感器選型具體原因分析:
一、熱導氣體傳感器(TCD)的優缺點:
優點:
廣譜檢測:基于氣體熱導率差異,理論上可檢測所有冷媒(包括惰性氣體)。
響應速度非常快:在5秒之內即可響應。
結構簡單:無移動部件,抗振動,適合工業環境(如冷庫、壓縮機房)。
成本低:適合大規模部署(如冷鏈物流中的泄漏監測)。
響應穩定:對濕度、灰塵不敏感,維護需求低。
缺點:
靈敏度較低:通常只能檢測較高濃度(幾千ppm到百分比級),易漏檢微量泄漏。
選擇性差:無法區分冷媒與其他熱導率相近的氣體(如空氣、氮氣)。
校準復雜:需根據背景氣體(如空氣)調整基準值,環境溫度變化影響精度。
不適用于新型冷媒:對低GWP冷媒(如R1234yf)或天然冷媒(R290)的檢測效果較差。
二、紅外傳感器(NDIR)的優缺點
優點:
高靈敏度:可檢測極低濃度冷媒(ppm級),尤其適合微量泄漏(如HFCs、HFOs)。
選擇性好:通過特定波長吸收(如R134a吸收3.9 μm紅外光),避免其他氣體干擾。
響應速度快:實時監測(秒級響應),適合動態環境(如汽車空調生產線)。
非接觸式測量:不與被測氣體直接接觸,壽命長,維護成本低。
環保兼容性:適用于新型冷媒(如R1234yf、R32)和天然冷媒(R290、CO?)。
缺點:
成本高:精密光學元件和校準導致價格昂貴(是熱導傳感器的數倍)。
受環境干擾:濕度、灰塵或油霧可能影響紅外透射率,需定期清潔。
冷媒類型限制:需針對不同冷媒調整波長(如CO?需4.26 μm),多組分混合冷媒需多光譜傳感器。
功耗較高:適合固定安裝,便攜式設備需高容量電池。
三、熱導傳感器的典型應用場景
工業制冷系統:監測氨(R717)或CO?(R744)等制冷劑泄漏,無需高精度但需抗腐蝕。
低成本泄漏報警:家用空調安裝后的簡易檢漏(如R32安裝合規性檢查)。
老舊設備維護:檢測R22等傳統冷媒,兼容性強且預算友好。
四、何時仍需紅外傳感器?
盡管熱導傳感器有諸多優勢,但在以下場景紅外傳感器不可替代:
法規強制高精度檢測:如EPA 608要求的≤5g/年泄漏率。
新型低GWP冷媒的微量泄漏監測:新型低GWP冷媒(如R1234yf、R454B)的微量泄漏監測。
關鍵領域:如電動汽車空調的R1234yf泄漏,需防爆+ppm級檢測。
五、總結:冷媒泄漏監測傳感器選型邏輯
選擇熱導氣體傳感器:
預算有限,需大規模部署。
環境惡劣(多塵、高濕)。
檢測傳統冷媒或未知混合冷媒。
僅需定性報警(有/無泄漏)。
選擇紅外氣體傳感器:
高精度、合規性要求嚴格。
潔凈實驗室或生產線。
監測新型冷媒(HFOs、天然冷媒)。
需定量分析(泄漏速率)。
六、補充方案
在要求兼顧成本與精度的場景,可采用熱導傳感器初步報警+紅外傳感器儀器復檢的組合策略。
對比總結
工采網提供熱導氣體傳感器和紅外傳感器用于冷媒泄漏監測,具體應用選型請咨詢工采網技術工程師。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1文章
52282瀏覽量
762174 -
紅外傳感器
+關注
關注
9文章
540瀏覽量
48118 -
NDIR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965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紅外傳感器原理與應用

英飛凌與歌爾微攜手開發制冷劑監測傳感器
適合弱可燃(A2L)制冷劑檢測的氣體傳感器模塊FCM2630
紅外傳感器和超聲波傳感器有什么區別
人體紅外傳感器輸出信號有哪些
人體紅外傳感器的作用是什么
國內首家!漢威科技制冷劑泄漏檢測傳感器獲CQC認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