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是一個很年輕的技術,起源于21世紀。
區塊鏈1.0
在2008年的一天,一個天才,中本聰發表了一篇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該文提出了一種完全通過點對點技術實現的電子現金系統,它基于密碼學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在線支付能夠直接由一方發起并支付給另外一方,中間不需要通過任何的金融機構。qu
在下一年,2009年,又是這個天才,在他的服務器上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區塊中的內容是當天泰晤士報頭版一則關于救助銀行新聞標題,該區塊也稱為創世區塊,并因此獲得了得了第一批的50個比特幣。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比特幣的快速發展階段,最初比特幣的價值是由用戶相互協商的。其中畢竟有名的是2010年5月21日,一個弗羅里達的程序員用1萬個比特幣購買了價值25美元的披薩。想想現在1萬個比特幣可以購買上百萬個披薩,不知那位程序員現在心情如何?
到2010年底前,比特幣對經濟總值已超過百萬美元。
在2011年,比特幣開始名聲大噪,2011年6月,維基解密開始接受比特幣的捐贈。不久,比特幣的經濟總值已超過2億美元。
隨著比特幣的發展,其他數字貨幣也層出不窮。在這發展過程中,比特幣作為其底層技術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這個階段以數字貨幣為主,可以稱為區塊鏈1.0階段。
區塊鏈2.0
在區塊鏈2.0階段,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不再只是數字貨幣,而擴展到了一個去中心化的應用平臺,該階段的標志就是以太坊的出現。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允許用戶在上面搭建各種應用。
2013年,創始人發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書《以太坊:下一代智能合約和去中心話應用平臺》,以太坊要做的是將區塊鏈怎樣應用于貨幣以外的領域。目標就是提供一個帶有內置的成熟的圖靈完備語言的區塊鏈,用這種語言可以創建合約來編碼任意狀態轉換功能,用戶只要簡單地用幾行代碼來實現邏輯,就能夠創建以上提及的所有系統以及許多我們還想象不到的的其它系統。這種合約稱之為智能合約。
2014年4月, Gavin發表了以太坊黃皮書,作為以太坊虛擬機的技術說明。按照黃皮書中的具體說明,以太坊客戶端已經用7種編程語言實現(C++, Go, Python, Java, JavaScript, Haskell, Rust)。并且做籌集資金開始預售以太幣。以太幣是以太坊貨幣單位。
2015年,正式啟動,第一個版本名為前沿。開始用的是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POW的算法,但未來可能考慮轉換成權益證明(proof-of-stake)POS。
以太坊最重要的技術貢獻就是智慧合約。
區塊鏈3.0
隨著區塊鏈的發展,去中心化的模式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利用這一技術,在全球各地構建去中心化的組織或社區。這些去中心化的組織或社區不是完全的公有鏈,也稱為聯盟鏈或私有鏈。私有鏈,組織或社區構建的,只能得到內部少數人可以使用,信息不公開。聯盟鏈則介于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由若干組織或社區一起合作維護一條區塊鏈,該區塊鏈上有權限的管理,在若干組織之間公開。
超級賬本項目是首個面向企業的開放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探索。在 Linux 基金會的支持下,吸引了包括 IBM、Intel、摩根等在內的眾多科技和金融巨頭的參與。超級賬本在之前的區塊鏈技術基礎上實現了完備的權限控制和安全保障。
超級賬本包括多個框架項目,其中廣為人知的是Fabric項目,Fabric 致力在一個***絡內,對指定資產資產的信息進行互換、維護和調閱。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757 -
比特幣
+關注
關注
57文章
7006瀏覽量
141338
原文標題:從零開始學區塊鏈(1)--深入淺出區塊鏈(二)--區塊鏈歷史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shequ,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愛好者社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