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驅動的產品中,電池壽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不論是醫療設備、工業物聯網設備還是消費者電子產品等都是如此。這不僅是一個技術問題,還直接關系到產品的市場表現,乃至企業的發展前景。以下是提升物聯網設備的3條最佳核心實踐,能夠顯著延長設備續航時間。
I. 深入了解設備的能耗特性
了解設備的能耗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個持續測量的過程,需要覆蓋設備的所有工作模式,包括但不限于:
睡眠模式
蜂窩通信周期
不同地理位置和環境條件下的使用場景
比如,將設備放置在原理網關或者極端溫度條件下,都會顯著影響產品能耗特性,并且大大不同于實驗室條件下的表現。
還有一個關鍵點,就在于電池壽命不僅是硬件問題,還是一項系統級挑戰。從硬件工程師到軟件開發者,每個角色都必須參與到低功耗設計中。如果你在為物聯網或者嵌入式設備編寫代碼,那就已經置身于能耗優化的核心環節。每一次固件或者軟件的迭代都可能影響到能耗情況。
II. 深入了解電池——不止于數據手冊
電池在實際使用中往往無法完全符合數據手冊中的描述。尤其是在復雜的實際場景中,更是如此。開發人員應當著重評估以下方面:
自放電特性
應對電流峰值時的性能
是否應用于設備的睡眠模式和工作周期
例如:如果設備存在頻繁的大電流峰值,而且由于空間有限只能使用紐扣電池,那么就需要驗證電池能否承受這樣的負載。紐扣電池通常不適合此類場景,但是唯一能夠確定的方式就是測量。
我們應該總是首先創建檔案,對以下不同電池特性都要進行分析:
多重電池類型
不同的廠商
不同的批次
然后通過對比分析,才能為產品的使用場景做出科學的電池選擇。
III. 使用真實的電池容量,而非理論值
在建立了電池檔案后,建議在設備上模擬電池使用情況,測試在實際運行中能夠真實提取使用多少容量,直到設備停止運行為止。
這一環節可以回答那個經典的問題,”在我的實際應用中,這塊電池究竟能夠提供多少電量呢?“比如,數據表生成電池容量為500毫安,但是在實際負載特性和工作周期中,最低可能只能用到20%-30%的容量。
通過模擬電池行為和不斷迭代測試,直到設備運行為止,如此可以獲得關于電池真實表現的寶貴洞察,而不是值依賴于理想化的參數。
結論:開發人員應構建”低功耗“意識
實現電池長久續航并非魔法,而是源于測量、驗證和持續優化的科學過程。只要使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就能設計出真正滿足電池性能預期的強大物聯網和嵌入式系統產品。
Qoitech推出的Otii Ace Pro搭配Otii電池工具箱,就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在產品開發的全階段無縫應用上述3大最佳實踐。Qoitech的愿景就是希望讓每一位開發人員的工作臺都具備高效的能耗分析和電池測試能力,歡迎訪問官網,或者郵件聯系我們sales@qoitech.com
關于Qoitech
瑞典公司Qoitech旗下的產品Otii,是低功耗測量領域里極具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以便攜的硬件和快速易懂的軟件實現7項功能合一(電源/數字萬用表/電子負載/邏輯分析儀/電池分析儀/電池模擬器/電池測試儀),精度達到us(微秒)級。致力于為物聯網和嵌入式行業提供精確預計電池壽命和挑選電池的方法。Otii賦能半導體、智慧農業、智能家居、智能表計等多行業的世界500強公司和中小型企業。
審核編輯 黃宇
-
嵌入式
+關注
關注
5148文章
19634瀏覽量
316862 -
電池續航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1瀏覽量
2400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嵌入式主板特點與應用場景解析


eUPS0505斷電續航模塊,為嵌入式系統保駕護航

Python在嵌入式系統中的應用場景
嵌入式系統存儲的軟件優化策略
嵌入式系統中的代碼優化與壓縮技術
嵌入式條碼掃描頭應用場景有哪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