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微傳感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北微傳感”)宣布,已完成數千萬B+輪融資。本輪投資方尚未公布。
企查查顯示,北微傳感已完成包括B+輪在內的三輪融資:2022年8月,北微傳感拿到無錫中電海康集團的A輪融資。2024年12月,公司拿到數千萬B輪產業融資,投資方為上海申能創業投資合伙企業和上海誠毅錦冠創業投資合伙企業。
助力國產大飛機、火箭上天
北微傳感于2010年成立,是一家專注慣性姿態傳感器研發、制造、銷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部位于江蘇省無錫市。
公司名稱是北大微電子的縮寫。北微傳感的創始人時廣軼是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后,在微電子和傳感器領域深耕多年。他2007年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獲自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發布論文30余篇。公開信息顯示,北微傳感員工中有36%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博士11名,研發及技術人員達到48%。
慣性傳感器是一種用于檢測被測物體慣性力,進而測量其加速度、角速度及相應運動狀態變化的傳感器。據了解,無論是火箭、飛機還是車輛,都需要實時感知本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各種變化,如速度、加速度、角度和高度等。北微傳感自主研發的北斗組合導航系統、慣性導航系統、傾角傳感器、航姿參考系統、電子羅盤、光纖陀螺儀等智能傳感器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駕駛、物聯網、自動化等多個領域。
作為傳感器廠商,北微傳感已經被應用于國產大飛機、火箭上天方面。在C919首次商業飛行中,北微傳感提供了高精度的舵面測量系統。該系統可以幫助飛機運維工程師更好地掌握飛機的舵面狀態,為飛機的安全性能和飛行質量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技術支持。
除了舵面測量系統外,北微傳感的高精度傾角傳感器還應用在C919飛機生產組裝過程中,用于測量地基變化、溫度變化以及工裝骨架的應力變化等信息。
在全球首枚成功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遙二液氧甲烷運載火箭,也應用了北微傳感的高精度傾角傳感器。
瞄準千億市場,加速國產替代
北微傳感瞄準的是千億市場。
當前,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特別是消費電子、汽車電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拓展,對傳感器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根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數據,2023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為 2259.1億美元。預計該市場將從2024年的2410.6億美元增長到2032年的 4572.6億美元,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為8.3%。
得益于在工業自動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和技術創新,以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國傳感器產業發展尤為迅速,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644.7億元,同比增長14.9%,遠高于全球增長率。賽迪顧問預測,預計到2026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到5547.2億元。
慣性傳感器是傳感器市場的細分領域之一。按照感知技術領域分類傳感器可以分為:慣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聲學傳感器、環境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等。2023年全球傳感器市場中,慣性傳感器市場份額占比最大,達到35%。
據此前相關研究報告,國產慣性傳感器企業的市場占有率較小,市場份額仍存在較大差距。前三名國際廠商共占據近80%市場份額,前五名國際廠商共占據超90%市場份額。
在此背景下,北微傳感等國內慣性傳感器廠商正以破局者的姿態全力突圍。北微傳感表示,此輪融資將進一步提升公司在慣性傳感領域的技術研發與產業化能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在面對貿易戰等外部挑戰時,增強韌性。
無錫傳感器企業融資火熱
過去一年,包括北微傳感在內的多家無錫傳感器企業融資達數億元,吸引了紅杉資本、中芯等明星資本領投。具體來看——
今年三月,聚荷達完成千萬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盛景微全資子公司維納芯、無錫聚聯創業投資、無錫高新區新投天使創業投資基金及無錫太湖人才種子賦能基金。去年年底,萊頓電子完成C+輪融資,融資額超億元人民幣,投資方為藍湖資本、中芯聚源等。
2024年9月,無錫勝脈電子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本輪投資由廬陽科創、合肥創新投、架橋資本共同完成;同年九月,無錫萊頓電子有限公司獲得了泰達科技、中芯國際旗下風投基金中芯聚源聯手的C+輪融資。
2024年5月,無錫弓望傳感技術有限公司宣布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本輪投資方為中芯聚源、弘暉基金、上海電科、思佰益、紅杉中國。
無錫傳感器企業為何能頻獲資本青睞?據悉,無錫是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物聯網產業是無錫市的支柱產業,占據江蘇省物聯網產業規模的半壁江山。在無錫物聯網產業戰略中,智能傳感器、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是主攻領域。眾多傳感器企業成長的背后,離不開無錫地方資本的助力,無錫高新投、無錫濱湖國投、錫創投等多個無錫地方投資基金出現在企業的早期投資中。此外,無錫還建立了“產業基金+銀行信貸+保險服務”的綜合性金融服務體系,在物聯網領域基金規模超600億元,總量全國領先。
目前,無錫已集聚傳感器核心企業超百家,形成了覆蓋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芯片模組、系統算法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格局,核心產業規模超百億元,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增幅。
END
采寫 | 新華日報·財經記者 陳公興
值班編輯 | 趙文婷
值班主編 | 趙偉莉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862瀏覽量
76623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