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電動車保有量快速上升,電池作為核心能源單元,其安全性、壽命與充放電效率成為影響整車性能的關鍵因素。延長電池使用壽命,不僅是技術進步,更是市場競爭力的體現。作為科睿唯安 2025 年度全球百強創新機構之一,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以全棧式車規解決方案,動力總成控制的精準化升級發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動力總成控制的精準化升級
ST 的 SPC56/57 車用微控制器結合 L9177A 電子燃油噴射 IC,具備處理復雜動力控制邏輯的能力,可廣泛支持發動機的噴油、點火及尾氣處理流程,有效滿足全球主流排放法規。此方案已在多款混合動力系統中落地應用,幫助車企在保持高效輸出的同時,實現整車能效最優化,加速傳統動力系統向智能電氣化的升級過渡。
智能電池管理系統,讓性能與安全并進
面對不斷提高的安全標準與續航表現需求,ST 推出的智能電池管理系統(BMS),以 L9963E 多芯電池監控與均衡芯片與 L9963T 隔離通信收發器為核心,整合 ST 的 32 位 MCU、電源管理芯片、VIPower 智能開關和 EEPROM 存儲等關鍵器件,構建符合 ASIL 安全等級的整體解決方案。
系統可通過實時監控電池的電壓、電流與溫度,防止過充、過放與過熱等風險狀況的發生,有效延長電池使用壽命。同時,智能電芯均衡技術可動態分配電量,提升整包電池的整體可用容量和充放電效率,并根據不同工況靈活調整配置,廣泛適用于 HEV、PHEV 與 BEV 等主流電動平臺。
在驅動電機的過程中,牽引逆變器(Traction Inverter)承擔著將電池直流電轉化為交流動力的核心任務,其轉換效率直接決定整車的加速性能、續航能力與系統熱穩定性。尤其是在高振動、高溫差的汽車環境中,對逆變器性能的要求更加嚴苛。
為此,ST 提供涵蓋功率器件、控制芯片與通信接口的完整電驅解決方案,包含通過 AEC-Q101 認證的 IGBT、Si/SiC MOSFET 與整流二極管、高隔離度的 AEC-Q100 柵極驅動器,以及可實現高性能控制的 SPC5 32 位車規級 MCU。通過這些器件的協同應用,可顯著提升牽引逆變器的功率密度、降低熱損耗,并實現模塊化擴展,加速產品開發周期。
驅動電動化轉型,實現可持續出行藍圖
從電池管理系統到高效電驅平臺,意法半導體依托穩定可靠的車規產品矩陣與成熟的生態支持體系,為全球 OEM 和系統集成商提供完整的電動化解決方案。無論是兩輪電動車、乘用車,還是高壓 eMobility 應用,ST 都能為客戶提供從硬件選型、功能安全到系統集成的全方位支持,助您把握電動化趨勢,共創智能、綠色的未來出行體驗。
STMicroelectronicsL9177A - 車用引擎控制 IC
L9177A 是 ST 基于專有 BCD 工藝開發的高度集成電源與信號前處理芯片,專為雙缸內燃機的低端車用應用設計,適用于如小型摩托車、輕型汽車(K-Car)、船用引擎等場景。芯片內置多組關鍵電源管理模塊,包括 5V / 300mA 主穩壓器、5V / 40mA 傳感器追蹤穩壓器,以及 5V / 2.5mA 待機穩壓器,是低功耗雙缸引擎控制系統的理想解決方案。
STMicroelectronics SPC582B60E1 - 用于汽車一般應用的 32 位 Power Architecture MCU
該系列延續了 ST SPC5x 產品的技術優勢,并引入多項新特性,以滿足未來汽車電子在功能安全(如 ASIL-B 等級)、高速通信(多通道 ISO CAN-FD)以及功耗與性能比(MIPS/mW)等方面的更高要求。
STMicroelectronicsL9963E - 鋰電池監控與保護芯片
L9963E 是專為高可靠性車用與儲能系統設計的鋰電池監控與保護芯片,支持最多 14 串電芯監控,適用于 48V 以上高壓平臺。具備高精度電壓與電流測量功能(支持庫侖計量),并支持多顆 L9963E 串接(Daisy Chain)架構??赏ㄟ^變壓器隔離接口與主控 MCU 實現高速通信,具有低 EMI、遠距離和高可靠性的通信特性,滿足嚴苛的汽車系統需求。
Sony IMX728 - 車用 CMOS 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
IMX728 車用圖像傳感器采用高動態范圍(HDR)成像與 LED 閃爍抑制(LFM,LED Flicker Mitigation)等技術,能夠在多種汽車行駛場景中實現高清圖像的穩定獲取,全面提升成像性能。
-
意法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231瀏覽量
109674 -
電池管理系統
+關注
關注
41文章
536瀏覽量
33981 -
牽引逆變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44瀏覽量
10518
原文標題:智能電池管理系統(BMS):強化電池安全與壽命的關鍵解決方案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35b6c826f6e2,微信公眾號:益登科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