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匯信息公眾號發布《麻小扎啤龍門陣,聊聊車載以太網測試》的文章已經過去好些年頭了,回顧這些年車載網絡測試的發展歷程,我們見證了技術的巨大變遷。
一、燃油車時代
回顧早期的車載網絡,在燃油車主導的時代,車載網絡就像生物體的周圍神經系統,采用分層式架構來滿足基礎控制需求。在這個階段,CAN總線扮演著"運動神經"的角色,負責控制單元之間的通信,雖然帶寬有限,但足以支持主干單元的協同工作。而LIN總線則如同"末梢神經",處理車窗升降、雨刷控制等低速率場景。
隨著技術的進步,FlexRay與MOST總線開始嶄露頭角。FlexRay實現了X-by-Wire線控技術的突破,而MOST總線則支撐起了CD換碟機等早期娛樂系統。
在這個階段,測試工作相對簡單直接。測試人員主要依靠示波器和協議分析儀就能滿足50%的測試需求,測試場景基于固定的信號交互,數據流向也相對穩定。每個ECU的功能單一,測試復雜度和工作量基本均衡,測試流程也相對固定。這個階段對于北匯來說也是一個測試積累的階段,建立了CAN/LIN網絡測試基礎以及燃油車的功能測試能力。
二、電動化智能化迭代
隨著特斯拉Model S的橫空出世,揭開了車載網絡智能化改造的序幕。車載以太網開始滲透到診斷系統、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三大核心領域。在診斷系統方面,OBD接口升級至DoIP協議;智能座艙領域,高清環視系統催生了高帶寬需求;自動駕駛領域,則需要處理毫米波雷達點云數據的傳輸。
這一時期,域控制器架構初現雛形,通過功能域劃分理念,傳統ECU的數量開始減少,預埋硬件加軟件升級的模式開始萌芽。通信協議也逐步標準化,AUTOSAR等以太網通信框架、SOME/IP協議以及DoIP診斷協議得到廣泛應用。
測試體系也迎來了重大革新。測試架構全面升級,需要同時覆蓋物理層、協議棧和應用層的以太網全鏈路測試成為新常態。域控制器整合了更多功能,單個控制器的測試項目呈倍數增長,跨域協同測試成為新的挑戰。測試分工也發生重構,Tier1從單一功能測試轉向域級集成測試,OEM增加了多域協同驗證的職責,專業測試服務商開始參與企業標準的制定以及符合性認證。自動化測試腳本的普及和測試數據管理體系的建立,顯著提升了測試效率。北匯信息也迎著變革的東風快速前進,建立了車載以太網的全鏈路測試以及第三方認證測試的機制,提供了多樣化的技術咨詢服務。
三、軟件定義汽車
而進入軟件定義汽車時代,智能電動汽車的普及推動車載網絡向"數字神經系統"進化。新一代架構的區域控制,智駕一體對計算能力和數據吞吐提出了更高要求。時間敏感網絡(TSN)開始落地,對數據的分類、細化和時間要求更加嚴格。服務化通信模式逐漸普及,SOA架構解耦了軟硬件,軟件模塊可以動態加載更新,第三方應用生態也開始接入。
在這個階段,測試工作面臨著更大的挑戰。測試規模呈指數級增長,服務接口數量復雜程度遠超探索階段,測試場景呈現組合爆炸式增長,軟件版本迭代周期急速縮短。測試從靜態驗證轉向持續迭代驗證模式,從單點功能轉向系統級協同驗證,從封閉測試轉向開放生態測試。
測試策略也全面升級,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驅動的敏捷測試、軟件架構分層驅動的系統測試、場景數據驅動的智能化測試成為主流。測試重心開始轉移,從功能正確性向系統魯棒性轉移,從單一場景向全域場景覆蓋轉移。北匯信息也順應技術發展趨勢,結合自身特點,提供TSN、SOA等相關技術的測試方案,為行業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總結
當車載網絡從"血管系統"進化為"神經網絡",測試體系也經歷了從"聽診器"到"CT掃描"的質變。這種協同進化揭示出一個重要規律:技術復雜度每提升一個數量級,測試維度需要擴展三個維度。唯有建立技術研發與驗證能力的正反饋循環,才能駕馭智能汽車時代的復雜性挑戰。這種演進不僅體現了技術的進步,更展示了整個汽車行業在追求卓越過程中的不懈努力。
-
測試
+關注
關注
8文章
5608瀏覽量
128227 -
車載以太網
+關注
關注
18文章
240瀏覽量
23393 -
燃油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3瀏覽量
90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泰克示波器MDO3024在車載以太網測試中的應用




車載以太網與傳統以太網的區別
車載以太網的優勢和應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