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硅技術是具有半個多世紀的技術,在可控硅調光技術之后,照明行業有采用0/1-10V模擬調光、DMX512與DALI等數字調光協議技術。但是,可控硅調光技術卻有著一定的的優勢,一個是歷史傳承原因,另外一個無需信號線,不用改變原有線路的簡便性,成本低、施工方便比較受工程方歡迎,所以可控硅調光電源還是占據調光電源最大的市場份額。
大家都說可控硅調光要做匹配測試到底在匹配什么?
一般可控硅產品仍具有兼容性等問題
盡管多個跨國大LED驅動IC的廠商都開發出了可以兼容現有可控硅調光器的IC芯片來,一般電源公司的可控硅電源都是利用這種通用IC方案實現的,針對市面上有幾百上千種不同規格的可控硅和晶體管調光開關,實際上所開發的IC根本不可能兼容大多數的可控硅開關,兼容性比較低,兼容一直困擾整個行業。
經常會聽到工程客戶說找了很多廠家的電源,都沒有辦法兼容到某某品牌的調光控制系統。除此之外大多數可控硅電源還有許多較常見的問題像調光效果不好、調光范圍窄、容易出現閃爍…等。
兼容性,就是調光器與調光電源的匹配
說到可控硅調光的兼容性問題,其中一個常見問題在于通常切相調光器在調光時所產生的最大和最小觸發角存在著很大的不一致,導致LED燈具調光性能的差異化。不同的品牌以及不同的產品型號,其觸發角的變動范圍都非常大,如此一來,其導通時間和施加給負載的功率也會出現變化。相切調光器的導通周期都與LED的工作電流直接相關,并因此而影響著燈具的發光量。假設LED驅動電源具有固定的調光曲線,針對不同的調光器,該驅動電源電路的性能表現也會不一樣。此外,調光曲線上的任何非線性都會加劇調光器之間的性能差異。
上圖是國外所做的一個測試,它是兩個不同品牌的相切調光器搭配同一個可控硅調光電源,假如該電源與A調光器協同工作,它就達不到最大100%的調光級。它將只能達到最多49%的調光水平,因為該A調光器產生不了寬達158°的觸發角。進一步說,它也實現不了1%的最小調光水平,因為該A調光器也實現不了低達30°的觸發角。在本圖中,它將只能達到1.7%的調光水平。A調光器的調光范圍相對B調光器為較窄,匹配性相對不高。
將最小與最大調光水平分別設置成匹配A調光器的45°和138°的觸發角。在這個場景中驅動器將完美匹配A調光器,但是 如果與B調光器配合使用,依然會存在問題。使用這些條件于該調光曲線,驅動器將達到其所期望的1%的最小調光級,以及100%的最大調光級;但是,這樣一來,在調光器的底端會存在著12%的空程(Dead travel),在頂端則存在著16%的空程,在這些區域里,調光器依然可以移動,但是不會產生調光效果。
雷特——帶“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可控硅調光電源
導致可控硅調光器或系統對LED調光電源的兼容性不佳的問題,主要原因就是阻抗匹配及維持電流兩大問題。雷特可控硅調光電源內置“人工智能”算法,內置高性能MCU,具有完全自我分析學習能力,以一條默認的調光曲線為出發點。帶“人工智能”識別技術的可控硅調光電源移動其調光曲線來適配A調光器(紅色A曲線);該曲線亦可被調節來適配B調光器(藍色B曲線)。自動校準調整硬件參數閾值,對應每一個調光系統自動生成一套合理的調光程序,調光效果接近極致、精準,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調光,可以99%的兼容各種品牌的調光器和調光系統,使LED切相調光兼容性問題降至最低。
除了兼容性的問題,可控硅調光常見問題還有:調光器或系統在低負載時由于維持電流不夠,很容易不穩定,導致LED燈閃爍。行業內的通用解決方式就是在可控硅調光電源的輸入端加上一個泄放電路,而這個泄放電路會造成多余的功耗浪費和調光一致性變差,同時調光范圍變窄,每一個工程情況不同,工程施方增加這個泄放電路裝置,并不一定能解決閃爍問題。
-
led
+關注
關注
242文章
23614瀏覽量
668997 -
可控硅調光
+關注
關注
2文章
33瀏覽量
16928
原文標題:“智能”可控硅調光-改變您對LED可控硅調光的一般印象
文章出處:【微信號:eLicht,微信公眾號:云知光照明微課堂】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SY59112A2_B4兼容高壓可控硅調光器
可控硅型號怎樣識別
可控硅相控整流電源的工作原理
可控硅輸出光耦的結構和特性
可控硅輸出光耦的工作原理
雙向可控硅怎么測量好壞
淺析SOP4 隨機相位可控硅光耦

雙向可控硅可以代替單向可控硅嗎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特性參數及型號選擇
可控硅的三個腳分別是什么
雙向可控硅工作原理圖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