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整合全校人工智能相關領域資源,正式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軟件學院院長王亞東教授擔任首任研究院院長。研究院成立后,將按照理論、技術、平臺、應用4個層次,人工智能基礎與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理論、腦科學與類腦智能等8個方向組建。
早于上世紀50年代與世界同步開始人工智能研究的哈爾濱工業大學,5月5日推出大動作:整合全校人工智能相關領域資源,正式成立哈爾濱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
該研究院將面向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和產業發展,匯聚全球人才,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引領世界人工智能科技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軟件學院院長王亞東教授擔任首任研究院院長。
王亞東教授
據王亞東介紹,首批入駐研究院的有30位研究人員,平均年齡40歲,正教授超過一半,集中了哈工大人工智能領域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
哈工大人工智能有60多年歷史,聚焦4個層次、8個方向
早在20世紀50年代,哈工大就開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幾乎與世界人工智能研究同時起步。
1958年,哈工大研制出國內第一臺會下棋會說話的計算機,***來校視察時參觀了這臺計算機。
半個多世紀以來,哈工大不但培養出了以高文院士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人工智能領軍人才,并且培養的人工智能人才總體數量位列全國之首。
目前,哈工大在人工智能方面基礎雄厚,覆蓋面寬,校內有7個一級學科與人工智能密切相關,其中計算機、控制等4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2000年以來,哈工大在人工智能領域中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人與智能系統等方向上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3項,發表論文2000余篇。
哈工大還與IBM、微軟、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等國內外著名企業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合作關系,共同開展科研攻關、人才聯合培養等,一大批創新成果成功應用推廣,一大批優秀畢業生投身人工智能研究并受到用人單位好評。
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后,將按照理論、技術、平臺、應用4個層次,人工智能基礎與機器學習、智能控制理論、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機器感知與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與知識工程、混合增強智能、自主智能、人工智能應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與商務、智能養老、智能遙感等)8個方向組建。
首批將有30位研究人員入駐研究院,集中了校內人工智能領域一批優秀的中青年學者。研究院將面向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匯聚一流的研究隊伍,創造一流的研究成果,培養一流的科技人才,打造國際一流的人工智能創新基地。
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由劉挺、張立憲、馬堅偉教授擔任。研究院專門設立了學術委員會,高文院士擔任學術會員會主任。
來自IBM、微軟,首批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百度、阿里、騰訊、科大訊飛四大企業,以及美國、德國、加拿大、中國香港等海內外著名高校、研究機構的知名專家學者、行業領軍人物擔任學術委員會委員。
焦李成:發展人工智能首先要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
今年4月2日,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下稱《行動計劃》),這是教育領域落實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具體舉措。
《計劃》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焦李成看來,“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多主體協同育人機制”是計劃中關于人才培養的最大亮點。
焦李成教授說:“人工智能學科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科布局,設立人工智能領域一級學科、加大‘雙一流’投入這些舉措對學科長遠發展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
“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高端專家人才相對稀少,人才依然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瓶頸,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擴大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影響力需要大量智力支撐,一流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根基所在。”
焦李成教授還表示,設立人工智能一級學科、在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學院是學科體系優化的第一步,設立一級學科和單獨設立學院有助于精準布點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以滿足國家和區域的產業需求,有助于加快建設一流人才隊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基地,從而進一步推動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專業和教材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在優化高校AI科技創新體系方面,關鍵是要解放思想、打破藩籬,堅持問題導向,改革科研績效分配制度,優化機制體制,激發教師內在活力。”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599瀏覽量
245966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487瀏覽量
133986
原文標題:哈工大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王亞東教授擔任首任研究院院長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開售RK3576 高性能人工智能主板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初步理解具身智能
北京將打造最大人工智能社區
嵌入式和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關系?
未來學家展望 2025 年十大人工智能趨勢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6章人AI與能源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一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risc-v在人工智能圖像處理應用前景分析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44】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
華工科技聯合哈工大實現國內首臺激光智能除草機器人落地
報名開啟!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將啟幕,國內外大咖齊聚話AI
FPGA在人工智能中的應用有哪些?
DigiKey 推出《數字化城市》第 4 季視頻系列,聚焦人工智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