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今年,半導體行業的企業紛紛涌向香港進行上市,形成了一個明顯的趨勢。寧德時代以其驚人的速度,在大約3個月的時間內從提交申請到成功上市,并于2025年5月20日以“A+H”形式登陸香港交易所,總市值達到1.53萬億港元,募資46億美元,成為2025年度至今最大規模的IPO之一。
國際會計服務機構普華永道將全年新股宗數及集資額由年初預測的70至80宗及1300至1600億港元,分別調高至90至100宗及2000至2200億港元。該機構預測全年將有90至10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集資額可望超過2000億港元,并認為這股IPO熱潮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
電子發燒友網統計了2025年1月以來赴港上市的企業情況,有超過33家半導體、電池企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涉及RISC-V芯片、CMOS圖像傳感器、存儲芯片、碳化硅、電池等領域的企業。
2025年1月-7月3日半導體企業港股IPO申請概覽
細分領域“小巨人”扎堆上市,傳感器領跑!半數企業虧損上市
從細分行業來看,此次上市的企業涉及半導體多個領域,包括傳感器、電池、模擬、存儲、功率半導體等企業,其中傳感器領域的企業最多,包括埃斯頓、豪威集團、承泰科技、長光辰芯、歌爾微電子等5家;儲能電池企業、模擬芯片分別也有4家,電池企業包括億緯鋰能、海辰儲能、中潤光能、寧德時代等,模擬芯片企業有芯邁半導體、云英谷、杰華特、納芯微等。通信領域的企業有美格智能、紫光股份、廣和通。ODM企業有龍旗科技、酷賽智能。
從業績水平來看,本次以2024年各家企業的凈利潤情況為例,在33家企業,17家企業實現2024年盈利,16家企業處于虧損狀態,盈利和虧損的企業基本各占一半。
寧德時代、歌爾微電子、美格智能、兆威機電、億緯鋰能、龍旗科技、豪威集團、酷賽智能、兆易創新等企業在2024年實現了業績的增長。
例如寧德時代在2022年、2023年、2024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的凈利潤達到了307.29億元、441.21億元、507.45億元。廣和通在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分別為3.65億、5.65億和6.77億元,3年凈利潤達到16.07億元。兆易創新在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分別為20.53億元、1.61億元、11.01億元。
豪威集團在2022年、2023年的凈利潤分別為9.51億元、5.44億元,2024年大漲至32.79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85.68%。2025 年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4.68%,凈利潤暴漲 55.25%至8.66億元,已經超過2023年單年的凈利潤。
上述企業均保持了凈利潤的持續增長,不過也有在2024年出現增長放緩的企業。例如龍旗科技受原材料成本、研發成本變化影響,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分別為5.62億元、6.03億元、4.93億元。紫光股份2024年凈利潤有所下降,2022年到202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7.42億、36.85億和 19.82億元。凈利潤下滑,主要是由于期內公司營收成本增加、毛利及毛利率減少、金融及合約資產減值損失凈額增加。今年Q1的業績也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歸母凈利潤為3.49億元,同比下降15.75%。出現凈利潤增速放緩的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如何,備受關注。
相比盈利的企業,出現凈利潤虧損的企業更容易引起市場的關注。2024年出現虧損的企業有國民技術、芯邁半導體、埃斯頓、鴻基創能、云英谷、華大北斗、承泰科技、奕斯偉計算、杰華特、力積存儲、仙工智能、臥安機器人、基本半導體、納芯微、和輝光電、中潤光能等。
其中,和輝光電報告期內分別虧損16.02億元、32.44億元及25.18億,三年累計凈虧損超過70億元。虧損的原因包括折舊及攤銷,及財務成本等。
毫米波雷達企業承泰科技2022年至2024年,營收分別為5765.1萬元、1.57億元及3.48億元,同期分別虧損7917.4萬元、9659.8萬元及2176.8萬元。
埃斯頓招股書顯示,公司在報告期的凈利潤分別為1.84億、1.34億和 -8.18億元,2024年是公司上市10年來的首次虧損,主要來自光伏行業的工業機器人訂單下降。2025年一季度重新實現盈利,實現歸母凈利潤1262.99萬元。
云英谷提供主要應用于智能手機的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和主要應用于VR/AR設備的Micro-OLED顯示背板/驅動。報告期內的虧損分別為1.24億元、2.32億元、3.09億元。
此前,匯頂科技曾計劃收購云英谷100%的股份,但未就交易對價等商業條款達成一致,收購失敗。目前來看,還處于虧損的云英谷若能順利在港股上市能增長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也能緩解資金壓力。
在過去三年,華大北斗累計虧損超5.2億元。華大北斗是國內共享單車領域高精度定位芯片的最大供應商,市場份額超90%,客戶包括美團、哈啰、滴滴青桔等主流共享單車服務商。在過去幾年時間里,華大北斗用于共享單車的導航定位芯片累計銷量已超過1500萬顆。
在上述虧損的企業中,也不乏一些業內知名的“明星企業”,例如基本半導體,2024年收入計,基本半導體在全球碳化硅功率模塊市場排名第七,中國市場排名第六。國民技術是國內知名MCU龍頭企業,國民技術在全球平臺型MCU市場中,在中國企業中排名前五。
納芯微是國產模擬芯片龍頭,截至7月3日,其市值已超250億元。2024年,承泰科技是中國國內最大車載前向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市場份額為9.3%。
圖:承泰科技產品矩陣
港股成“補血”新通道,國際化布局與技術突圍雙加速
隨著政策的鼓勵和市場的開放,越來越多半導體企業,包括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選擇赴港進行二次上市,形成“A+H”雙重上市布局。
在上述的統計中,有17家已經在A股上市,包括美格智能、兆威機電、國民技術、億緯鋰能、龍旗科技、埃斯頓、豪威集團、兆易創新、杰華特、紫光股份、大族數控、廣和通、納芯微、和輝光電、江波龍、天岳先進、寧德時代等。其中大族數控成立于2002年4月,2022年2月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納芯微也于2022年4月22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2021年5月,和輝光電在A股科創板上市,募資81.7億元。
圖:已在A股上市的企業
業內人士指出,在港股上市有著諸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港股市場擁有成熟的再融資機制,這為企業提供了接觸國內外資本的機會,同時也有不少企業在海外建廠,擴大國際業務版圖,利用港股募資,能夠支持其海外項目的投資和發展。
在此次統計的企業中,有不少企業的海外業務持續增長,例如2024年兆易創新海外營收57.02億,同比增長24.47%,總營收占比高達77.51%。江波龍境外收入124.25億元,同比增長59.16%,占營業收入比重71.15%。又如臥安機器人,其業務主要面向海外市場,包括日本、歐洲、北美等全球超90個國家及地區,其中2024年近57.7%的營收來自日本,加上歐洲及北美這兩大區域,合計貢獻了95%的營收。
酷賽智能以印刷電路板組裝起家,2009年推出自有手機品牌“酷比”(koobee),2017年進行戰略調整,成立ODM業務部。2024年,消費類智能手機的營收占其總營收的70%左右,貢獻了1.9億元。其客戶包括美國前五大電信運營商中的3家,中東、南亞等地區的本土品牌。海外市場對其尤為重要。
針對在港股上市,杰華特表示,為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布局,增強公司的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根據公司總體發展戰略及運營需要,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二是港股上市為企業提供了新的融資途徑,成為緩解現金流壓力的重要手段,這為有強烈補流需求的企業非常重要。港股募資在一方面能夠降低資產負債率,另一方面能夠為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提供資金支持。
從研發方面來看,資金可以將用于提升底層技術能力,擴展和多樣化公司的產品線,尤其是加強現有產品線中的關鍵產品的發展,以滿足更廣泛的市場需求并提高市場份額。
為持續保持技術競爭力,半導體企業需持續投入研發支出,尤其是在涉及新興技術和新興領域的公司中更為關鍵。例如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襯底企業天岳先進2022年到2024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28億元、1.37億元和9500萬元,分別占總營收的30.6%、11%及7.4%。例如廣和通正在持續加大對端側AI解決方案和機器人解決方案的投入。
在上述統計的企業中,不少企業因為持續的研發投入,而出現凈利虧損。例如仙工智能每年要支付大量的銷售費用及研發費用,其中研發支出分別為3931萬元、6374萬元、7131萬元,占同年收入的21.3%、25.6%、21%。奕斯偉計算在報告期內的研發支出分別為14.40億元、14.45億元、13.37億元,占收入比例分別為72%、82.5%、66%。此外,投資規模大、正片收入未能放量等也是奕斯偉計算虧損的原因。
此外,在此次統計的企業,有不少企業曾沖刺A股失敗,于今年重啟港股IPO之旅。2023年12月酷賽智能參加深圳證監局的上市輔導,但1個月后終止了A股上市進程,轉戰港股IPO。長光辰芯也曾于2023年6月向科創板提交上市申請,但在2025年1月主動撤回。海辰儲能在2023年7月提交A股上市輔導備案,但最后終止了A股上市。2023年12月中潤光能深交所創業板IPO申請過會,但在2024年6月撤回上市發行。
小結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正通過多種方式增強自身競爭力,資本市場的積極參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國家正在通過資本市場為半導體行業“輸血”,加速實現高端芯片和關鍵材料的自主可控。
相較A股,H股更加側重于國際化領域,未來這輪赴港IPO的企業在順利上市后,將對接國際資本,進一步發揮在國際市場上的發展潛力。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5文章
52860瀏覽量
7661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國內第五大模擬芯片廠商納芯微港股IPO:汽車領域營收超7億,機器人賽道已破局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歌爾微電子計劃在港股主板上市
IPO撤單潮!10月至今5家半導體企業終止上市,涉及射頻、AI等企業

A股36家半導體企業發起并購
鑫華半導體擬A股IPO,大基金持股20.63%
68家半導體企業發上半年業績 業績正增長占比達80.88%
最高增長853.5%!半導體行業走出低谷,迎來反彈

昭和電工、KLA等10家日美企業成立半導體封裝聯盟US-JOIN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