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騰訊宣布獲得深圳市政府頒發的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牌照,這意味著,騰訊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在深圳市指定的路段進行公開測試上路。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于自動駕駛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各級地方政府逐步加大對于自動駕駛路測的支持力度,各地已相繼出臺允許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的相關細則。近期,福田汽車、一汽解放、騰訊陸續獲得路測牌照,意味著商用車領域的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上路測試也即將實現,這將正式開啟中國商用車跨越發展的新時代。
自2016年起,人工智能,物聯網,高性能計算等一系列新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中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持續加速,汽車與電子、通信、互聯網等跨界合作加強,在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產業鏈布局、測試示范等方面,已經取得了積極進展。
中國自動駕駛
汽車發展持續加速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大部分主流乘用車企業已經在部分量產車型上配置了L1級駕駛輔助系統,吉利、長安、上汽、一汽等企業部分L2級車型實現量產,尤其在前撞預警、車道線偏離預警、全景泊車輔助等領域,我國企業已經推出了大量具備國際同等先進水平的產品,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更高級別自動駕駛車型正在研發和測試。
2018年4月12日,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三部委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提出省、市政府相關主管部門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具體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工作。各地已相繼出臺允許自動駕駛汽車路測的相關細則。
自動駕駛汽車既需要自身傳感器實現對行駛環境信息的感知,也需要通過高速無線通信技術與周圍信息源進行數據交互傳輸,進而對車輛做出精確的決策控制。據悉,此次深圳交管部門只發放了一張牌照,發放給了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左世全說:“道路測試的開放能夠并且已經加快推動了我國自動駕駛汽車從研發測試向示范應用和商業化轉化的進程。”
亟待建立
安全監管平臺和法規
在整個自動駕駛汽車產業鏈上,互聯網公司、信息通信企業紛紛入局,新型創業公司大量涌現,在車載傳感器、自動駕駛系統、車載通信服務系統、汽車信息安全等領域大力投入研發,推動了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進程。
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蘇奎峰表示,今年是騰訊自動駕駛的產品化元年,將會重點推進L3產品的落地,并在L4、L5上做技術探索。
“中國擁有世界上最為龐大的汽車消費群體,未來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自動駕駛汽車,必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習慣及道路交通環境。中國先天已經擁有了引領世界智能汽車發展的強大市場基礎。”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沃爾沃汽車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自動駕駛汽車公共道路測試的下一階段,將是部分技術領先企業的商業化上市,目前來看,這一階段將在2019年-2021年之間實現。
其中,卡車將比乘用車“先行一步”。業內認為,卡車不但可以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得到很好的應用,而且在安全性卡車的使用場景和路況比上更有優勢。同時,卡車實施隊列行駛、電子地平線等自動駕駛技術可提升燃油經濟性,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運輸效率。相較于乘用車而言,商用車尤其是卡車在自動駕駛領域具備較早實現商業化落地的獨特優勢。
今年,優步和谷歌Waymo自動駕駛車輛均發生了事故,再次引起了公眾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安全性的質疑。
在左世全看來,除了汽車和道路安全,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安全問題就是信息安全。左世全說:“我國現在還沒有自動駕駛汽車安全監管平臺,還不能對數據流動進行監管管理,信息安全漏洞庫也亟待建立。” 左世全認為,自動駕駛技術進展速度很快,我國亟須建立權責統一的自動駕駛汽車事故責任管理法規,清晰界定用戶、駕駛員、自動駕駛系統等概念與角色定位,以及駕駛員、車主、汽車生產銷售企業、自動駕駛系統提供方對汽車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分等。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8文章
14146瀏覽量
169022 -
自動駕駛汽車
+關注
關注
4文章
380瀏覽量
41160
原文標題:中國自動駕駛汽車明年或可上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