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單片機的中斷系統十分重要,分為外部中斷和定時器中斷。本文主要詳解51單片機的中斷體系結構以及中斷的響應過程,具體的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
51單片機的中斷體系結構詳解
80C51的中斷系統有5個中斷源(8052有 6個) ,2個優先級,可實現二級中斷嵌套 。MCS-51系列單片機中斷系統的機構如下:
與中斷系統相關的特殊寄存器:
1)中斷允許控制寄存器(IE)------ 控制各中斷的開放和屏蔽
2)中斷優先級控制寄存器(IP)------設置各中斷的優先級
3)定時器/計數器控制寄存器(TCON)----定時器和外部中斷的控制
4)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串行中斷的控制
中斷類型分為三類:
1)T0、T1是2個定時器/計數器中斷,由片內定時器提供;
2)INT0、INT1是2個外部中斷,由引腳P3.2和P3.2提供;
3)RX、TX為串行口中斷所用,由片內串口提供。
1、(P3.2)/(P3.3)可由IT0(TCON.0)/IT1(TCON.2)選擇其為低電平有效還是下降沿有效。當CPU檢測到P3.2/P3.3引腳上出現有效的中斷信號時,中斷標志IE0(TCON.1)/IE1(TCON.3)置1,向CPU申請中斷。
2、TF0(TCON.5)/TF1(TCON.7),片內定時/計數器T0/T1溢出中斷請求標志。當定時/計數器T0/T1發生溢出時,置位TF0/TF1,并向CPU申請中斷。
3、RI(SCON.0)或TI(SCON.1),串行口中斷請求標志。當串行口接收完一幀串行數據時置位RI或當串行口發送完一幀串行數據時置位TI,向CPU申請中斷。
1)定時器中斷的使用(以定時器0為例)
……
TMOD |= 0x01 | 0x04; //使用模式1,16位計數器,使用“|”符號可以在使用多個定時器時不受影響
TH0=0xFF; //給定初值
TL0=245; //從245計數到255
EA=1; //總中斷打開
ET0=1; //定時器中斷打開
TR0=1; //定時器開關打開
void Timer0_isr(void) interrupt 1 using 1 //中斷服務程序
{
TH0=0xFF; //重新給定初值
TL0=245;
……
}
2)外部中斷的使用(以外部中斷0為例)
…………
EA=1; //全局中斷開
EX0=1; //外部中斷0開
IT0=0; //電平觸發
void ISR_Key(void) interrupt 0 using 1 //中斷服務程序
{
…………
}
中斷的響應過程
若某個中斷源通過編程設置,處于被打開的狀態,并滿足中斷響應的條件,而且①當前正在執行的那條指令已被執行完
1、當前末響應同級或高級中斷
2、不是在操作IE,IP中斷控制寄存器或執行REH指令則單片機響應此中斷。
在正常的情況下,從中斷請求信號有效開始,到中斷得到響應,通常需要3個機器周期到8個機器周期。中斷得到響應后,自動清除中斷請求標志(對串行I/O端口的中斷標志,要用軟件清除),將斷點即程序計數器之值(PC)壓入堆棧(以備恢復用);然后把相應的中斷入口地址裝入PC,使程序轉入到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中去執行。
各個中斷源在程序存儲器中的中斷入口地址如下:
中斷源 入口地址
INT0(外部中斷0) 0003H
TF0(TO中斷) 000BH
INT1(外部中斷1) 0013H
TFl(T1中斷) 001BH
RI/TI(串行口中斷) 0023H
由于各個中斷入口地址相隔甚近,不便于存放各個較長的中斷服務程序,故通常在中斷入口地址開始的二三個單元中,安排一條轉移類指令,以轉入到安排在那兒的中斷服務程序。以T1中斷為例,其過程下如圖四所示。
由于5個中斷源各有其中斷請求標志0,TF0,IEl,TFl以及RI/TI,在中斷源滿足中斷請求的條件下,各標志自動置1,以向CPU請求中斷。如果某一中斷源提出中斷請求后,CPU不能立即響應,只要該中斷請求標志不被軟件人為清除,中斷請求的狀態就將一直保持,直到CPU響應了中斷為止,對串行口中斷而言,這一過程與其它4個中斷的不同之處在于;即使CPU響應了中斷,其中斷標志RI/TI也不會自動清零,必須在中斷服務程序中設置清除RI/TI的指令后,才會再一次地提出中斷請求。
CPU的現場保護和恢復必須由被響應的相應中斷服務程序去完成,當執行RETI中斷返回指令后,斷點值自動從棧頂2字節彈出,并裝入PC寄存器,使CPU繼續執行被打斷了的程序。
下面給出一個應用定時器中斷的實例。
現要求編制一段程序,使P1.0端口線上輸出周期為2ms的方波脈沖。設單片機晶振頻率
Fosc=6MHZ.
1、方法:利用定時器T0作1ms定時,達到定時值后引起中斷,在中斷服務程序中,使P1.0的狀態取一次反,并再次定時1ms。
2、定時初值:機器周期MC=12/fosc=2us。所以定時lms所需的機器周期個數為500D,亦即0lF4H。設T0為工作方式1(16位方式),則定時初值是(01F4H)求補=FEOCH
串行端口的控制寄存器:
串行端口共有2個控制寄存器SCON和PCON,用以設置串行端口的工作方式、接收/發送的運行狀態、接收/發送數據的特征、波特率的大小,以及作為運行的中斷標志等。
①串行口控制寄存器SCON
SCON的字節地址是98H,位地址(由低位到高位)分別是98H一9FH。SCON的格式如圖五所示。
SMo,SMl:
串行口工作方式控制位。
00--方式0;01--方式1;
10--方式2;11--方式3。
SM2:
僅用于方式2和方式3的多機通訊控制位
發送機SM2=1(要求程控設置)。
當為方式2或方式3時:
接收機 SM2=1時,若RB8=1,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斷;若RB8=0,不
引起串行接收中斷。SM2=0時,若RB8=1,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斷;若
RB8=0,亦可引起串行接收中斷。
REN:
串行接收允許位。
0--禁止接收;1--允許接收。
TB8:
在方式2,3中,TB8是發送機要發送的第9位數據。
RB8:
在方式2,3中,RB8是接收機接收到的第9位數據,該數據正好來自發
送機的TB8。
TI:
發送中斷標志位。發送前必須用軟件清零,發送過程中TI保持零電平,
發送完一幀數據后,由硬件自動置1。如要再發送,必須用軟件再清零。
RI:
接收中斷標志位。接收前,必須用軟件清零,接收過程中RI保持零電平,接收完一幀數據后,由片內硬件自動置1。如要再接收,必須用軟件再清零。
電源控制寄存器PCON
PCON的字節地址為87H,無位地址,PCON的格式如圖六所示。需指出的是,對80C31單片機而言,PCON還有幾位有效控制位。
SMOD:波特率加倍位。在計算串行方式1,2,3的波特率時;0---不加倍;1---加倍。
-
單片機
+關注
關注
6044文章
44624瀏覽量
638943 -
51單片機
+關注
關注
274文章
5705瀏覽量
12438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51單片機體系結構是如何構成的
單片機中斷系統介紹_51單片機中斷系統結構
![<b class='flag-5'>單片機</b><b class='flag-5'>中斷</b>系統介紹_<b class='flag-5'>51</b><b class='flag-5'>單片機</b><b class='flag-5'>中斷</b>系統<b class='flag-5'>結構</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A7/26/wKgZomUMQq2ASMNfAABRGS5U2vI876.png)
51單片機體系結構
![<b class='flag-5'>51</b><b class='flag-5'>單片機體系結構</b>](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D9/4E/pIYBAF_1ac2Ac0EEAABDkS1IP1s68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