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和熟悉工業4.0技術的人們,包括我在內,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疑惑。在2014年的德國工業4.0最終工作報告中,開宗明義便談到了工業4.0的技術路線是從“集中式控制”轉向“分布式控制”。然而,從2015年開始在國內流行和被宣傳的數字化工廠案例中,卻很少看到這方面的體現,以至于讓不少人對工業4.0的技術路線產生了懷疑。
在目前的這些案例中,毫無例外,展示出來的技術核心都是把MES作為數字化工廠的骨干系統,來支持流水生產線的集中式控制與調度概念。如果要談到創新點,往往是向上實現了ERP與MES的連接,以及MES向下與設備PLC的打通,可以自動導入生產定單,可以在現場采集數據并進行分析,進行設備故障的預測、產品質量的檢測或是設備能源的分析。
這些創新點對應的業務基本上屬于設備科、質檢科或動力科的職責,它們在企業的生產組織和流程中都處于輔助的地位。雖然這些創新點對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產品質量有價值,但是對于生產效率的直接貢獻卻比較有限。
還有的數字化工廠,通過在產品或工裝上安裝傳感器,對每一件產品的生產過程進行跟蹤,在一條生產線上實現“單件流”的按單生產。實際上,這種按訂單配置進行混線生產的方式,在上個世紀末的汽車行業里早已是常識。
國內的上海通用汽車,在十多年以前就已經實現了這種混線排序生產,并且做到了上到訂車、下到設備連接的IT系統全覆蓋。其復雜性和精準性,與近年來流行的服裝定制和家電定制相比,要高出一大截。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汽車以外的很多行業,出現了很多拿設備連通、個性化定制或透明工廠為亮點的數字化工廠的案例。反倒是在汽車行業,卻少有人拿這些東西做宣傳。原因很簡單——這些在20年前的汽車行業里都已經實現了的東西,怎么拿出來講?
進入到工業4.0誕生第五個年頭的2018年,汽車工業終于要站出來講講了。大家都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工業2.0,其標志性技術之一就是福特汽車的流水線生產。時至今日,這種生產方式被各個行業所借鑒,并在老福特的那套流水線上做了很多改進。但是,這種生產方式也有很多缺陷,對生產的產品的配置能力(數量、類型等等)有不少限制,并且整條生產線的容錯能力低,很容易產生限制整條產線的瓶頸。工業4.0的分布式控制恰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在工業4.0時代,汽車工業又一次成為技術變革的領袖。
以德國奧迪汽車為例,在其2030智能工廠規劃藍圖中,提出了“模塊化生產(Modular Production)”的概念。在這個工廠中,傳統的生產流水線已經不復存在,零部件通過無人機在車間里傳遞,客戶通過三維掃描獲得身體尺寸以定制座椅,工人與機器人協同工作,車身零部件由3D打印機打印,汽車以自動駕駛的方式駛離裝配線…在打造智能工廠的過程中,無論是對當前生產流程的智能化程度,還是對未來幾年將發生的飛躍性技術創新,奧迪都有著清晰的認識和規劃。
圖:奧迪的2030智能工廠未來藍圖
在這次的漢諾威工博會上,SAP推出了第三代的開放集成工廠OIF(OpenIntegrated Factory)。OIF 3.0在1.0和2.0的基礎上,繼承了垂直集成和產品定制化生產的概念,引入了正在研發和創新中的無流水線生產調度的“動態模塊化生產”技術。
圖:漢諾威工博會現場的SAP OIF 3.0的“模塊化生產”展示
應該說,“動態模塊化技術”的實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過去我們所熟知的先將MBOM和工藝路線都確認下來,編制生產計劃,并使用MRP進行物料分解,最后再組織生產的做法,被時時刻刻可能會被AGV小車改變路線的做法所徹底顛覆。在這里,需要與之前的做法完全不同的算法和邏輯。
圖:動態模塊化生產技術
按照估算,以奧迪為例,采用了這種動態模塊化技術,可以讓企業在實現更多的產品變量的同時,讓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對于高度發達的德國汽車工業,這將是一次巨大的飛躍。而汽車工業利用工業4.0技術對于傳統流水線生產的擯棄,代表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展方向。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國內也會有類似的數字化工廠案例出現。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9157瀏覽量
62943 -
工業4.0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038瀏覽量
1198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智能工廠數字化工廠和智能制造的介紹與案例
化工廠人員定位系統能解決哪些問題?
智能工廠、數字化工廠與智能制造的區別
什么是數字化工廠?如何才能打造一個真正的數字化工廠
什么是數字化工廠 數字化工廠五大核心系統集成
什么是數字化工廠如何打造數字化工廠
智能制造與數字化工廠的區別
數字化工廠應用中的嵌入式ARM控制器
【直播預告】虹科云課堂數字化工廠直播重磅來襲!

工業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
MBox20網關:數字化工廠的智能加速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