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系統將不再是單純的數據采集工具,而是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智能感知節點:
3.將實時溫度數據與設備虛擬模型同步,實現工藝閉環控制

多參數融合監測是另一重要趨勢。現代半導體工藝需要同時控制溫度、壓力、氣體流量等多參數耦合:
熱-電聯合分析:結合晶圓電阻溫度檢測器(RTD)數據,提供更全面的熱特性評估
材料與結構創新也在持續推進:
- 柔性基板應用:采用聚酰亞胺柔性電路代替傳統硅晶圓,適應彎曲表面測溫需求(如先進封裝中的翹曲晶圓);
- 超高溫傳感器:開發鉑銠合金或碳化硅熱電偶,擴展測量上限至1600°C,滿足SiC外延生長等工藝需求;
- 自校準技術:內置參考結點和標準電阻,實現現場自動校準,減少設備下線時間;
TC Wafer技術瓶頸與發展方向
技術瓶頸 | 現有方案局限 | 未來發展方向 |
微污染風險 | 屬涂層防護增加熱容 | 非金屬傳感器、全密封設計 |
空間分辨率 | 最小結點直徑0.127mm | EMS納米熱電堆、SThM技 |
無線供電 | 3小時連續工作 | 能量收集、低功耗芯片 |
多場耦合干擾 | 被動屏蔽效果有限 | 多傳感器融合、AI補償算法 |
國產化產品進程值得關注。中國TC Wafer技術起步較晚,核心部件(如超細熱電偶線)仍依賴進口。但近年來,以瑞樂半導體為代表的企業已取得顯著突破:
- 開發出自主可控的多通道數據采集系統,采樣率達100kS/S;
- 實現300mm(12英寸0晶圓上68點測溫的高密度配置;
- 推出真空專用饋通組件,耐真空度達10??Torr;
隨著半導體制造精度不斷提升,溫度作為核心工藝參數,其監測需求將更加嚴苛。TC Wafer晶圓測溫系統將持續演進,從被動測量工具轉變為主動工藝控制的關鍵環節,推動半導體制造邁向“感知-分析-控制”的智能新時代。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熱電偶
+關注
關注
5文章
981瀏覽量
78146 -
測溫系統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4瀏覽量
22332 -
晶圓測試
+關注
關注
1文章
43瀏覽量
136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瑞樂半導體——TC Wafer晶圓測溫系統在半導體行業的應用場景
TCWafer晶圓測溫系統憑借其卓越的性能指標和靈活的配置特性,已在半導體制造全流程中展現出不可替代的價值。其應用覆蓋從前端制程到后端封裝測

熱電偶的工作原理
),稱為珀爾帖效應;其二,當有電流流過存在溫度梯度的導體時,導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取決于電流相對于溫度梯度的方向),稱為湯姆遜效應。兩種不同導體或半導體的組合稱為
發表于 01-13 10:20
測溫元件熱電偶和pt100區別
是TC信號!
5、熱電偶有J、T、N、K、S等型號,有比電阻貴的,也有比電阻便宜的,但是算上補償導線,綜合造價熱電偶就高了。熱電阻是電阻信號,熱
發表于 01-13 10:18
【熱電偶測溫】高性能的熱電偶測溫如何設計?
導讀一個高性能的熱電偶測溫,是不是有一個好的電路方案就夠了?其實不然,熱電偶測溫易受冷端溫度的干擾,需在PCB布板和結構上合理的設計才能消除干擾。接下來跟小編一起探討如何設計才能讓

熱電偶測溫準確性的影響因素
熱電偶作為一種常見的溫度測量元件,其測溫原理主要基于熱電效應,特別是塞貝克效應(Seebeck effect)。這一原理揭示了當兩種不同的導體或半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