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屆 RISC-V中國峰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隆重舉行。作為中國大陸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 RISC-V 專業會展,本屆峰會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專家學者與產業領袖共襄盛舉。
RISC-V 國際基金會董事、睿思芯科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RISC-V 國際開源實驗室聯合主任譚章熹博士受邀發表主題演講,題為《從 Berkeley 到中國:RISC-V 十五年的開放“芯”路與東方征程》。他回顧了RISC-V從伯克利起步到在全球范圍內廣泛發展的全過程,并深入分析了其技術特點、商業挑戰及中國的戰略機遇。
譚章熹博士指出,RISC-V 的命名源自伯克利精簡指令集的第五代項目,“V”代表羅馬數字“5”。他表示,早期的RISC架構如MIPS、SPARC等由于由單一企業控制,難以形成持續的生態,而RISC-V從一開始就被設計為開源、免費、無專利限制的標準,任何個人或機構都可以在此基礎上開發自己的處理器,推動了技術創新和生態繁榮。他提到,自己自項目啟動以來便持續參與了 RISC-V 的架構設計和推廣工作,并深度參與了其在中國的發展進程。
在技術演進方面,他介紹,RISC-V指令集的基礎部分僅有四十余條,結構簡潔但高度模塊化,可根據不同應用場景靈活擴展,既適用于嵌入式設備,也能向高性能計算領域延伸。開源機制打破了傳統專有架構在授權、兼容性和供應鏈上的限制,為芯片設計提供了更具彈性的路徑。
同時,他進一步指出,RISC-V基金會總部已遷至瑞士,旨在保持中立立場,推動全球協同。目前基金會成員涵蓋70多個國家的4500余家機構,涵蓋科技企業、高校和研究單位,包括谷歌、Meta、蘋果等全球科技巨頭,充分體現了RISC-V的開放性和國際影響力。
在談及中國市場時,譚章熹博士表示,RISC-V對于推動中國芯片產業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意義。其開源特性可有效降低“卡脖子”風險,為本土產業鏈提供戰略替代方案。他介紹,中國正積極推進RISC-V生態建設,預計到2030年,中國在高性能RISC-V芯片市場的規模將達到200至300億元,占全球市場的20%至30%。深圳、上海等地已形成初具規模的技術和人才集聚效應,相關機構和高校也在加快產學研融合。
最后,譚章熹博士表示,RISC-V的發展重心正在向AI加速、數據中心及通用計算等高性能場景邁進,正面進入與x86、ARM的競爭階段。他認為,RISC-V已不再是一個可選項,而是在數字時代中承載國家技術主權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基礎。
-
開源
+關注
關注
3文章
3689瀏覽量
43832 -
RISC-V
+關注
關注
46文章
2572瀏覽量
48830 -
睿思芯科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2276
原文標題:譚章熹博士出席 RISC-V 中國峰會 詳解開源架構全球征程與中國機遇
文章出處:【微信號:gh_7562353870db,微信公眾號:睿思芯科】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Imagination亮相2025RISC-V中國峰會,GPU?與?RISC-V?協同賦能汽車智能化

普華基礎軟件即將亮相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
2025 年 RISC-V 中國峰會:以協作共探計算技術的未來新篇
RT-Thread睿賽德邀您共赴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齊享開放創新盛宴 | 活動預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