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核心方向,正處于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的關鍵突破階段。它采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鋰離子電池的液態或凝膠態電解質,具備更高的能量密度、顯著提升的安全性、可抑制枝晶生長的長循環壽命以及適應寬溫域的穩定性能。
然而,固態電池目前在壽命方面仍面臨顯著困境。例如,其循環壽命較短,普遍低于傳統液態鋰電池。多數試驗樣品的循環次數在 500-1000 次左右,而液態鋰電池的循環壽命通常可達 2000-3000 次,部分磷酸鐵鋰電池甚至超過 5000 次。這一短板限制了固態電池在電動汽車、儲能等對壽命要求較高的場景中的應用。
為實現長壽命固態電池,近日媒體從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講席教授孫學良團隊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莫一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岑俊江,提出了適用于全固態電池的一體化鹵化物材料新思路,并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鐵基鹵化物新材料。該材料集正極活性材料、電解質和導電劑功能于一身,展現出電極層面的自修復能力。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傳統固態電池正極通常由活性材料(如層狀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和導電劑混合而成,這種異質結構存在兩大瓶頸:一是能量密度損耗,非活性成分(如導電碳、固態電解質)一般占據 30%~40% 的體積,導致整體能量密度下降;二是界面失效問題,不同材料間的機械化學不相容性會引發界面副反應,循環過程中顆粒開裂和接觸脫離會進一步加速性能衰減。
近年來,通過 “一體化正極” 設計實現固態電池超長壽命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一技術突破的核心在于通過材料創新和結構優化,解決傳統固態電池正極中因多組分混合帶來的界面穩定性差、離子 / 電子傳輸效率低等關鍵問題。目前,一體化正極通過兩種創新策略突破上述限制。
第一種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講席教授孫學良團隊采用的動態自修復機制。近年來,孫學良院士團隊深耕鹵化物材料在全固態電池中的應用,研發出一系列具有高離子導電性、高穩定性的鹵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Nat. Mater.,2025;Angew. Chem. Int. Ed.,2025;Adv. Mater., 2024; Nat. Commun.,2023;J. Am. Chem. Soc.,2023);在理解離子傳輸機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具有一定普適性的鹵化物結構與離子傳輸的構效關系。基于在鹵化物離子超導體方面的長期研究基礎,該團隊及其合作者在這項工作中提出,使用成本低廉的鐵基鹵化物作為正極材料,通過結構調控使其同時具備鋰離子和電子混合導電能力,以及穩定的 Fe2?/Fe3?氧化還原電對,從而實現一體化電極設計。
實驗數據顯示,在不含任何額外導電劑和固體電解質的情況下,該電極在 5C 的高倍率下循環 3000 次后,容量保持率約為 90%。除了超長壽命,該材料的能量密度也十分出色,作為純 “一體化” 正極時,其能量密度可達 529.3 Wh?kg?1。
第二種是單一材料多功能化,例如中國科學院崔光磊團隊開發的 Li?.??Ti?(Ge?.??P?.??S?.?Se?.?)?(LTG?.??PSSe?.?)材料,兼具鋰離子傳導(σ_Li?=0.22 mS/cm)和電子傳導(σ_e=242 mS/cm)能力,無需添加導電劑即可實現高效電荷傳輸。數據顯示,LTG?.??PSSe?.?材料展現出 250 mAh?g?1 的比容量,且體積變化極小,僅為 1.2%。由該材料構成的均質陰極使全固態鋰電池在室溫下可實現超過 20,000 次的穩定循環,并在電池層面達到 390 Wh?kg?1 的比能量。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探索該材料的可擴展性及其在實際電池系統中的應用。
不過,盡管一體化正極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仍需突破一些瓶頸。例如,在材料規模化制備方面,需優化鹵化物正極的合成工藝、提升硫化物電解質的空氣穩定性;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探索鐵基鹵化物等低成本材料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在界面長期穩定性方面,需驗證動態自修復機制在極端工況下的可靠性。
相信隨著材料科學與制造技術的不斷突破,一體化正極有望成為固態電池商業化的關鍵跳板,推動其在電動汽車、大規模儲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然而,固態電池目前在壽命方面仍面臨顯著困境。例如,其循環壽命較短,普遍低于傳統液態鋰電池。多數試驗樣品的循環次數在 500-1000 次左右,而液態鋰電池的循環壽命通常可達 2000-3000 次,部分磷酸鐵鋰電池甚至超過 5000 次。這一短板限制了固態電池在電動汽車、儲能等對壽命要求較高的場景中的應用。
為實現長壽命固態電池,近日媒體從寧波東方理工大學獲悉,該校講席教授孫學良團隊聯合美國馬里蘭大學教授莫一非、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岑俊江,提出了適用于全固態電池的一體化鹵化物材料新思路,并成功研制出低成本鐵基鹵化物新材料。該材料集正極活性材料、電解質和導電劑功能于一身,展現出電極層面的自修復能力。相關研究論文已發表于國際期刊《自然》。
傳統固態電池正極通常由活性材料(如層狀氧化物)、固態電解質和導電劑混合而成,這種異質結構存在兩大瓶頸:一是能量密度損耗,非活性成分(如導電碳、固態電解質)一般占據 30%~40% 的體積,導致整體能量密度下降;二是界面失效問題,不同材料間的機械化學不相容性會引發界面副反應,循環過程中顆粒開裂和接觸脫離會進一步加速性能衰減。
近年來,通過 “一體化正極” 設計實現固態電池超長壽命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一技術突破的核心在于通過材料創新和結構優化,解決傳統固態電池正極中因多組分混合帶來的界面穩定性差、離子 / 電子傳輸效率低等關鍵問題。目前,一體化正極通過兩種創新策略突破上述限制。
第一種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講席教授孫學良團隊采用的動態自修復機制。近年來,孫學良院士團隊深耕鹵化物材料在全固態電池中的應用,研發出一系列具有高離子導電性、高穩定性的鹵化物固態電解質材料(Nat. Mater.,2025;Angew. Chem. Int. Ed.,2025;Adv. Mater., 2024; Nat. Commun.,2023;J. Am. Chem. Soc.,2023);在理解離子傳輸機制的基礎上,建立了具有一定普適性的鹵化物結構與離子傳輸的構效關系。基于在鹵化物離子超導體方面的長期研究基礎,該團隊及其合作者在這項工作中提出,使用成本低廉的鐵基鹵化物作為正極材料,通過結構調控使其同時具備鋰離子和電子混合導電能力,以及穩定的 Fe2?/Fe3?氧化還原電對,從而實現一體化電極設計。
實驗數據顯示,在不含任何額外導電劑和固體電解質的情況下,該電極在 5C 的高倍率下循環 3000 次后,容量保持率約為 90%。除了超長壽命,該材料的能量密度也十分出色,作為純 “一體化” 正極時,其能量密度可達 529.3 Wh?kg?1。
第二種是單一材料多功能化,例如中國科學院崔光磊團隊開發的 Li?.??Ti?(Ge?.??P?.??S?.?Se?.?)?(LTG?.??PSSe?.?)材料,兼具鋰離子傳導(σ_Li?=0.22 mS/cm)和電子傳導(σ_e=242 mS/cm)能力,無需添加導電劑即可實現高效電荷傳輸。數據顯示,LTG?.??PSSe?.?材料展現出 250 mAh?g?1 的比容量,且體積變化極小,僅為 1.2%。由該材料構成的均質陰極使全固態鋰電池在室溫下可實現超過 20,000 次的穩定循環,并在電池層面達到 390 Wh?kg?1 的比能量。研究團隊計劃進一步探索該材料的可擴展性及其在實際電池系統中的應用。
不過,盡管一體化正極技術已取得顯著進展,仍需突破一些瓶頸。例如,在材料規模化制備方面,需優化鹵化物正極的合成工藝、提升硫化物電解質的空氣穩定性;在成本控制方面,要探索鐵基鹵化物等低成本材料工業化生產的可行性;在界面長期穩定性方面,需驗證動態自修復機制在極端工況下的可靠性。
相信隨著材料科學與制造技術的不斷突破,一體化正極有望成為固態電池商業化的關鍵跳板,推動其在電動汽車、大規模儲能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209瀏覽量
34478 -
固態電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729瀏覽量
288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東莞超慧電子固態電容技術革新LED照明驅動電源,助力行業邁向高效長壽命新時代
? ? ? 隨著全球LED照明市場持續擴大,對驅動電源的可靠性、能效和壽命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日,固態電容(Solid Capacitor)憑借其卓越的電氣性能和超長壽命,在LED驅動電源領域嶄露頭角
低功耗、高散熱、長壽命:工控一體機廠家聚徽痛點攻克技術方案
工控一體機進一步發展和廣泛應用的瓶頸。如何攻克這些痛點,成為工業設備研發領域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將深入探討針對工控一體機低功耗、高散熱、長壽命痛點的有效技術方案。 一、工控一體機面臨的現狀與痛點 在工業生
3000次循環鋰電系統:高軌衛星實現15年超長壽命的秘訣
重量435kg,占飛艇總重的35%,存在重量龐大、效率低下等問題,但為后續儲能電池在航空領域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 到了1973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開始對液流電池進行研究,用于月球基地的太陽能儲電系統。1974年,

聞泰科技推出智能電池壽命增強器IC
在物聯網、智能穿戴、汽車電子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對高性能、長壽命電池的需求日益旺盛。面對這一市場需求,聞泰科技半導體業務推出了智能電池壽命增強器IC,不僅解決了微型設備在
華為固態電池引發的思索
超長續航:單次充電即可行駛3000公里極速充電:五分鐘內充滿80%極致安全:不可燃、不漏液長壽命設計:循環壽命達10000次以上如上是華為電池展示的優勢項,每一條都讓我們心動不已。為了

水系電解液寬電壓窗口設計助力超長壽命水系鈉離子電池
【研究背景】水系鈉離子電池(ASIBs)具有高安全、低成本、快速充電等優點,在大規模儲能中顯示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傳統的低濃度水系電解液(salt-in-water electrolytes

多功能高熵合金納米層實現長壽命無負極鈉金屬電池
合金界面層因其增強的親鈉性、豐富的活性位點以及均勻化的電場分布,有效地降低了鈉成核勢壘,抑制了鈉枝晶的生長,并實現了均勻的鈉沉積。實驗結果表明,該結構在不對稱電池中展現出超過1000個循環的平均庫侖效率高達99.5%,對稱電池中

江西于都500MWH全固態電池量產線正式投產
隨著科技的持續進步,全固態電池憑借其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及卓越的安全性等特性,已成為電池領域的研究焦點和未來發展方向,被視為下一代電池
如何選擇固態電池
隨著電動汽車和便攜式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對電池性能的要求越來越高。固態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長壽命等優勢,成為了許多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重點研究對象。 1. 了解
物聯網中高可靠低功耗長壽命繼電器方案_固態繼電器
和長壽命 無機械部件:固態繼電器采用半導體材料代替傳統電磁繼電器的機械觸點,因此沒有機械磨損和疲勞問題,從而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這種特性使得固態繼電器在需要高可靠性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