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授權自公眾號:硬件筆記本
大家好,今天咱們來詳細聊聊SPI接口,文章內容有點多,建議先收藏起來再慢慢看。
SPI現在已經成為MCU和外圍設備之間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了。它是一種同步、全雙工、主從式的通信接口。工作原理其實很直接:主機產生時鐘信號,從機跟著這個時鐘同步收發數據。允許雙向傳輸,可以在同一時鐘周期內進行主從設備的數據交換。
這種設計讓SPI既簡單又高效,特別適合需要快速傳輸數據的場合。不過要注意的是,SPI沒有標準的通信協議,不同廠家的設備可能會有差異,所以用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芯片手冊。
011
典型應用場景
SPI接口的核心優勢在于它的簡單性和靈活性,典型應用場景包括:
1、傳感器數據采集(如溫度傳感器、IMU),例如:TMP124芯片,它是由TI推出的工業級數字溫度傳感器,主打高精度+SPI接口組合,適合對測溫有嚴苛要求的場景。
2、存儲器讀寫(Flash、EEPROM),比如小容量的AT25040,常用來存儲配置參數和校準數據。
3、數字信號轉換(ADC/DAC)。比如通用ADC芯片MCP4921,它是Microchip推出的低成本12位數字模擬轉換器(DAC),主打簡單易用+SPI接口組合,適合需要數字控制模擬輸出的場景。
4、顯示驅動(OLED、TFT屏幕),例如咱們常用的0.96寸OLED屏,一般有I2C和SPI兩種接口,雖然SPI多占用兩個IO口,但速度比I2C快很多。
021
SPI的連接方式和工作速度
連接方式
SPI接口可以是3線式或4線式,這里主要介紹常用的4線SPI接口,4線SPI器件有四個信號:
片選(CS):片選信號,低電平有效
時鐘(SPI CLK, SCLK):時鐘信號由主機產生
MOSI:主機輸出,從機輸入
MISO主機輸入,從機輸出
主機和從機之間的SPI連接 這里要注意一下,主機和從機的MOSI和MISO的接線,這個跟串口TX,RX不一樣,很多人容易搞錯,主機的MISO接從機的MISO,主機的MOSI接從機的MOSI,直連不交叉。 那怎么判斷哪個是主機呢?咱們產生時鐘信號的器件稱為主機。主機和從機之間傳輸的數據與主機產生的時鐘同步。另外SPI接口只能有一個主機,但可以有一個或多個從機。關注公眾號:硬件筆記本 來自主機的片選信號用于選擇從機。這通常是一個低電平有效信號,拉高時從機與SPI總線斷開連接。當使用多個從機時,主機需要為每個從機提供單獨的片選信號。
工作速度
SPI速度的典型范圍:1 MHz至100 MHz(4 Mbps至400 Mbps),具體速率取決于器件等級:
消費級IC:1-10 MHz(4-40 Mbps) 工業級器件:10-25 MHz(40-100 Mbps) 但咱們在實際應用中,會受限于外設支持(如Flash芯片可達80 MHz,傳感器通常8 MHz)
這里再插一句,對比I2C來說,I2C速度就低太多了:標準模式100Kbps,高速模式5Mbps(理論值),但是I2C會少占用兩個IO口,所以I2C速度勝在省引腳,SPI贏在速度快。
031
數據傳輸
SPI的數據傳輸,整個過程是這樣的:
首先,作為主控的設備要產生時鐘信號(SCLK),這個信號就像通信的節拍器。同時,主機要通過拉低片選信號(CS)來選中要通信的從設備,這個CS信號通常是低電平有效,所以主機要給它一個邏輯0。
SPI最厲害的地方在于它是全雙工的,這意味著主機可以通過MOSI線往外發送數據的同時,從設備也能通過MISO線往主機發送數據,兩邊是同時進行的。具體來說,主機把數據一位一位地放到MOSI線上移出去,同時又在MISO線上一位一位地收數據。
所有這些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都是嚴格跟著時鐘信號的邊沿走的,你可以選擇在時鐘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來采樣數據。至于每次通信要傳多少位數據,這個得看具體器件的規格書,不同芯片的要求可能不一樣。
咱們來看兩張動圖
這個過程中要注意三點:
1、是時鐘必須由主機產生;
2、CS信號要提前拉低選中從機;
3、數據的收發是同步進行的,不是先發后收或者先收后發。這種設計讓SPI既簡單又高效,特別適合需要快速傳輸數據的場合。
原文授權自公眾號:硬件筆記本
041
工作模式
SPI有4種工作模式,主要通過CPOL和CPHA兩個參數來配置:
如下是SPI模式0的時序圖。
傳輸的開始和結束用綠色虛線表示;采樣邊沿用橙色虛線表示;移位邊沿用藍色虛線表示。當然,這些圖形僅供參考。要成功進行SPI通信,必須參閱器件的數據手冊并確保滿足器件的時序規格。
如下是SPI模式1的時序圖。此時:
時鐘極性為0,表示時鐘信號的空閑狀態為低電平;
時鐘相位為1,表示數據在下降沿采樣(由橙色虛線顯示),并且數據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移出(由藍色虛線顯示)。
如下是SPI模式2的時序圖。此時:
時鐘極性為1,表示時鐘信號的空閑狀態為高電平。
時鐘相位為1,表示數據在下降沿采樣(由橙色虛線顯示),并且數據在時鐘信號的上升沿移出(由藍色虛線顯示)。
如下是SPI模式3的時序圖。此時:
時鐘極性為1,表示時鐘信號的空閑狀態為高電平。
時鐘相位為0,表示數據在上升沿采樣(由橙色虛線顯示),并且數據在時鐘信號的下降沿移出(由藍色虛線顯示)。
051
多從機配置
咱們的多個從機可與單個SPI主機一起使用。從機可以采用常規模式連接,或采用菊花鏈模式連接。
常規SPI模式:
在咱們SPI常規連接模式下,咱們主機必須為每個從設備單獨配備一個片選信號線(CS)。當主機將某個從機的CS信號拉低時,這個從機就被選中,此時MOSI和MISO線上的時鐘和數據信號就可以和這個特定的從機進行通信。關注公眾號:硬件筆記本
這里有個重要限制:同一時間只能有一個從機的CS信號被拉低,如果同時拉低多個CS信號,會導致多個從機同時在MISO線上返回數據,造成數據沖突,主機就無法分辨這些數據到底來自哪個從機。
隨著系統連接的從機數量增多,主機需要提供的片選線數量也會相應增加。比如連接8個從機就需要8根獨立的CS線,這會快速占用主機的IO口資源,從而限制了系統能夠支持的從機數量。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采用一些擴展技術,比如使用多路復用器(MUX)來產生片選信號。不過這種方案會增加一些硬件復雜度,需要額外添加多路復用器芯片。
菊花鏈模式:
在SPI菊花鏈連接方式下,所有從設備共享同一個片選信號(CS),從一個從機傳播到下一個從機。具體工作過程是:主機發出時鐘信號(SCLK)后,數據首先傳輸到第一個從機,第一個從機將數據提供給第二個從機,這樣依次傳遞下去。所有從機都使用同一個時鐘信號進行同步。
這種連接方式的特點是數據傳輸需要更多的時鐘周期。如下圖,比如在一個8位數據寬度的系統中,如果要讓第三個從機收到數據,就需要24個時鐘脈沖(3個從機×8位),而在常規SPI模式下只需要8個時鐘脈沖。這是因為數據需要依次通過每個從機,每個從機都會對數據進行處理和轉發。
菊花鏈配置:數據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SPI設備都支持菊花鏈模式。在使用這種連接方式前,必須仔細查看所用芯片的技術手冊,確認其是否支持菊花鏈功能。有些芯片可能只支持常規的獨立片選模式。此外,菊花鏈模式雖然節省了片選信號線,但會降低通信效率,因此要根據實際應用需求權衡選擇。
061
總結
SPI接口雖然簡單,但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很多細節:
1、接線要正確(直連不交叉);
2、模式要匹配(看器件手冊);
3、多從機時要合理選擇連接方式。
記住這些要點,就能用好SPI接口啦!如果遇到問題,最靠譜的辦法就是查閱器件的數據手冊。
原文授權自公眾號:硬件筆記本 特此鳴謝!
掃碼關注,看更多技術文章
-
SPI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806瀏覽量
96316 -
通信接口
+關注
關注
3文章
252瀏覽量
31504 -
SPI接口
+關注
關注
0文章
266瀏覽量
35624 -
SPI通信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瀏覽量
116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求分享一下FlexIO時序圖嗎?
AD9945與STM32之間通過SPI通信,通信時序怎么寫?
什么是時序圖_時序圖怎么看_教你如何看懂時序圖

SPI通信筆記

SPI總線協議及SPI時序圖詳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