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長安旗下的SUV賣得確實很火,CS35、CS55、CS75均躋身于銷量前十的位置里。但與之相對應的是,長安的轎車產品依舊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tài),因此睿騁CC的到來便肩負起打破這種失衡僵局的重任,并且還得迎接名圖以及博瑞等競品的挑戰(zhàn)。說實話,之前深度體驗CS55以后,我并不擔心睿騁CC的產品力,但要想挑剔的消費者買賬,睿騁CC還得拿出更多真本事出來。
經得起細看
如果翻看去年能夠成為爆款的車子并從中找些共同點的話,我想那個關鍵字會是:顏值。尤其是隨著消費群體的逐步年輕化,以往單純的耐看和大氣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起碼細節(jié)上還要經得起推敲。
其實在轎車上要做到出彩的設計還是有一定難度的,要么容易用力過猛,顯得背離大眾審美。要么太過樸素,起不到先聲奪人的效果。所以當睿騁CC剛亮相的時候,蝶翼式中網惹來不少議論。不過從實車來看,整體的輪廓并沒有落入復制粘貼的套路,反而有著很強的長安家族風格。
為了迎合消費者們對乘坐空間的需要,睿騁CC在車身尺寸上并未作出任何妥協(xié),2770mm的軸距幾乎邁入了中級車的門檻,保證了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之余,再加上相當舒展的車頂線條,配合下方細膩的裝飾條,配合帶呼吸功能的LED前大燈,很好地提升了質感。
相對于把空調操控集成到中控觸屏的做法,睿騁CC選擇了既保留空調操作區(qū)域,但把控制方式改為全觸摸操作。觸摸面板在沒有通電前是不會點亮的,充當著烤漆面板的裝飾作用。而實際上手還蠻好用的,而且看起來也足夠酷炫。
拼配置更拼體驗
說實話,我要是簡單列個表來對比配置的話,大家也沒必要看文章,直接跳去我們的產品庫就可以了。之所以要著重提及這部分,主要原因這些科技配置的在功能和體驗上的差異,已經成為各品牌著力比拼的關鍵。
就以兩塊10.25寸的中控屏和液晶儀表盤為例,其分辨率高達1920X720,相當于手機400ppi的顯示效果,細膩程度上甚至比不少合資品牌還要出色,并且每個選項子菜單還有相應的動畫演示。加上兩塊屏幕分別有三種主題風格,合共9鐘組合,足夠把玩一陣子的了。
另外in Call車載系統(tǒng)所內置的功能都經過長安深度的優(yōu)化定制。例如高德地圖的版本也是長安專屬,它能夠與車輛行駛狀態(tài)進行信息互通,在油量不足情況下,會在地圖上出現(xiàn)“尋找周邊加油站”的信息;獨創(chuàng)的“三指飛屏”功能,可以把音樂和導航從中控飛到液晶儀表盤上,讓駕駛員能把注意力專注在路面上。雖然只是不起眼的細節(jié),但用起來的體驗就像原生安卓系統(tǒng)和國內手機廠家深度定制的差別,毫無疑問是后者好用多了。
另外,睿騁CC基本上把語音識別、ACC自適應巡航、預碰撞系統(tǒng)這些長安現(xiàn)實最新的科技配置都用上了。其中語音識別已經能操作諸如天窗開閉,空調溫度調節(jié)等硬件部分。而ACC自適應巡航也能實現(xiàn)0-150km/h速度區(qū)間徹底解放右腳。
在我看來,睿騁CC的配置水平已經在這個價位里頭能排上數(shù)一數(shù)二的位置了,別說合資難望其項背,即使自主品牌中也占有著很明顯的優(yōu)勢。
著眼于不起眼的細節(jié)
當然了,豐富的配置固然很吸引,但真正能打動人的,往往是不起眼的細節(jié)位置 。尤其作為長安新一代的轎車旗艦而言,睿騁CC在這方面還是很到位的。
駕駛體驗:舒適至上
在動力方面,睿騁CC配備的是1.5T+愛信6AT的組合。在長安的1.5T發(fā)動機隊伍里面,裝在CS75上的那臺是帶GDI直噴技術的,而在睿騁CC上的只是歧管噴射的版本。不過從賬面參數(shù)來看,115kW(156PS)的最大功率和225Nm的最大扭矩依然看齊同級別的主流水平。
而實際的體驗也正如預料那樣,長安對于這套動力組合的調校很到位,即使沒有GDI直噴技術的加持,但低扭的輸出也足夠應付走走停停的市區(qū)道路。不過這臺發(fā)動機并非那種能給到很強爆發(fā)力的類型,它更側重于發(fā)力的平順度和持續(xù)性。
正如睿騁CC名字中的CC所代表的China Class一樣,發(fā)動機的性格還是蠻契合車子自身的定位的,畢竟考慮這臺車的消費者也不會拿它去做一些激烈駕駛的動作,所以這種節(jié)奏我倒是覺得挺合適的。
愛信的6AT也算是長安沿用多年的老朋友了,在睿騁CC上不用擔心出現(xiàn)掉鏈子的情況。如果以順滑流暢的標準去衡量它的話,這臺6AT絕對能拿到高分。唯獨在深踩油門急加速時,它的響應性還是相對慢一些。
正如我上面說的,在平順和換擋效率之間,睿騁CC選擇了前者,并盡可能把這個優(yōu)勢盡可能擴大。相對于那些用雙離合的對手而言,起碼睿騁CC在起步蠕動以及擋位銜接的流暢度上,已經能與對手拉開一段距離。
以往在試駕長安的SUV時,底盤的厚實感會給我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放在自主品牌里面,長安的底盤調校算是穩(wěn)居前列的代表。在睿騁CC上,那種很容易討好屁股的厚實感同樣保留下來,尤其是碾過井蓋或者顛簸路段時,耳邊雖有沉悶的懸掛動作聲,但身體垂直方向的振動基本被懸掛吸收干凈。
很多時候我們評價一臺車的底盤時,會出現(xiàn)“高級感”這么一個字眼,看起來可能比較玄乎,其實可以把它理解為既能吸收路面的坑洼,又能恰到好處地拉住車身,避免多余的車身起伏。而睿騁CC正好符合這種特性,加上整車的隔音到位,哪怕應付中國這種時好時壞的路況,同樣能得心應手。
至于方向盤的設定上,睿騁CC同樣帶有三段助力可調的選項,個人更喜歡運動模式下偏沉一點的手感。要是設為最舒適的模式,力度輕盈得可以一個手指輕松轉動,低速挪車時倒是十分方便,不過路感也會相應地更加模糊。但不管怎么樣,能把選擇權交給駕駛者總比沒有要強。
噪音測試:隔音水平到位
從整體的NVH來看,睿騁CC其實可以拿到一個不錯的分數(shù),尤其在怠速狀態(tài)下,車廂內和外界已經有明顯的隔絕感。唯一失分的地方在于風噪的控制方面,當速度提高至100km/h以上的時候,車內乘客的交談需要稍微提高一點音量,還好沒遠不至于無法接受的程度,算是個小瑕疵吧。
油耗測試:油耗表現(xiàn)超出預期
考慮到睿騁CC所在價位的消費者會比較看重車子的油耗表現(xiàn),我們選擇了模擬日常上下班的用車節(jié)奏來進行油耗測試,經過150km的城市擁堵+環(huán)城高速的綜合道路后,最終表顯油耗為7.9L/100km,實際的平均油耗為8.01L/100km。盡管睿騁CC沒有采用雙離合變速箱,但整體油耗表現(xiàn)仍屬理想,可見在傳動效率的優(yōu)化上,睿騁CC已經能和競品對手拉開差距。
總結:其實一周的相處下來,與其說睿騁CC的競爭對手是博瑞等這些國產轎車中的爆款,不如說睿騁CC最終的目標是瞄準中級車市場而來的。當然了,現(xiàn)在談論勝負還為時尚早,不過在不少方面,睿騁CC確實能對這個級別的自主品牌乃至合資對手造成威脅,只要和全新逸動形成上下夾擊之勢,恐怕轎車市場又會迎來新一輪的洗牌了。
-
SUV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35瀏覽量
31020 -
長安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5瀏覽量
16157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