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華為云中國行2018第一站上透露,截至目前,華為云收入同比增長了7倍。華為云的智能體以及深度學習、圖像搜索兩項AI云服務成為用AI為云計算打開更多空間的鑰匙。鄭葉來說,現在是充斥了機會主義、容易遺忘初心的時代,華為云回歸商業的本質,以技術信仰維護商業信仰。
時隔一年,華為云中國行再次啟程。
6月26日,華為云中國行從大本營深圳出發,向外界展現一年來華為云最新進展和應用實踐。
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在華為云中國行2018深圳站透露,截至目前,華為云收入同比增長700%,華為云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著實讓國內競爭對手感受到壓力。
華為云BU總裁鄭葉來
目前,國內云市場從“人口紅利”的1.0時代向“數據紅利”的2.0時代轉變,ICT則面臨從垂直行業向平臺型產業的轉化,軟件產業走向SaaS化,互聯網應用云基礎設施也發展到2.0時代。
華為30年ICT領域積累,以技術信仰維護商業信仰
去年10月份,時任華為輪值CEO徐直軍在上海的金蝶用戶大會分享了華為云的邊界,即“三不”:
不做應用:不和應用的開發商爭利,保護客戶現有的投資,讓現有的應用平滑遷移到華為云上;
不碰數據:不用技術的手段非法獲取客戶的數據,不強迫任何客戶進行數據的交換,不用客戶的數據進行變現;
不做股權投資:不沿著華為云進行上下游股權投資。
“到今天為止選擇華為云的客戶都是出于對我們的信任,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真愛’。我們和客戶見面第一句話是,如果你用得不好,一定要投訴。”鄭葉來說。
在這個大智能時代破曉、數字化轉型加速的最好的時代,也是充斥了機會主義、容易遺忘初心的最壞的時代。“我們有所為有所不為,回歸商業的本質,我們提供越來越好的產品和服務給我們的客戶,讓客戶成長,讓客戶有價值”。
聊到很多云廠商在機場“刷”廣告, 對此,鄭葉來講起華為云機場廣告的由來,“別看廣告語這么簡單,團隊整了兩個多月,整來整去我覺得不好。其實很簡單,要告訴我們的客戶和合作伙伴——第一,我們有技術,30年在ICT領域的積累。第二,有未來,我們期望選擇我們的客戶和我們一起成長,彼此有未來。第三是我們這么老實,值得信賴。所以就刷三句話“有技術、有未來、值得信賴。”事實證明,大家反應很好。
AI云服務:既是對云計算企業的要求,也可能是最賺錢的技術趨勢
AI 能力在企業核心業務和生產流程中的應用,是當前 AI 技術最具價值的釋放方式,機器將接管大部分信息處理工作,特別是非結構化數據的自動化處理。
2025年全球企業對AI的采用率將達86%, 企業數據利用率將劇增至80%左右。未來企業的核心經營任務之一,是通過機器學習來提升數據資產的利用率,使數據價值化。
但對于企業來說,建立內部AI系統意義不大,因為這樣幾乎不可能以高性能和可擴展的方式操作。同時,AI訓練計算量大,訓練時間長,并且技術難度高,企業使用有門檻。因此,這些問題客觀上促成云計算公司利用云提供AI服務,而這也可能是迄今為止最賺錢的技術趨勢。
一方面,企業通過云快速獲取機器學習服務,另一方面,有了云計算才有了各種智能的模型,為行業提供各種解決方案。目前,亞馬遜AWS、谷歌云和微軟Azure等公司都在提供AI云服務。
在深圳站活動現場,鄭葉來分享了華為云的兩項非常”有用”的服務:深度學習服務和圖像搜索服務。兩項服務均是華為云推動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走向落地應用的最新技術進展。
華為云的深度學習服務基于系統軟硬件結合方案,對分布式訓練的調度策略、分布式梯度壓縮,對算法進行深度優化后,在1000塊GPU的大規模集群中,分布式訓練線性加速比能達到0.8。這意味著在億級圖片規模下的模型訓練,華為云深度學習的分布式模型訓練時間可以從30天縮短至小時級。同時通過算法優化,使針對企業特定場景的模型訓練數據需求大大降低。
同時,內置大量訓練好的模型,支持模式選擇自動化,免除了模型訓練的編程過程,大幅降低企業使用難度。傳統醫藥企業九州通在智能物流方面已經與華為云深度合作,通過深度學習服務打造協同營銷平臺的圖像藥品搜索,真正實現需求到物流的打通。
華為云圖像搜索服務具備精準、高效、易用的特點,輕松實現以圖搜圖、精準比對。圖像搜索服務的搜索準確率超過99%,億級圖片的搜索比對任務能夠以秒為單位計算時間,還預置了行業特征模型。同時還開展了線上醫療診斷,提升線上線下一體化體驗。
中國圖庫網利用華為云圖像搜索服務,極大改進了版權圖片的追責過程,準確率達99%,有效構建了圖片版權保護鏈新生態。
只有大腦是不夠的:華為云智能體實現智能世界
伴隨著實時感知、聯接能力全面提升,人與物將在數據構筑的智能環境中進行交互,從而進入智能世界。
華為云表示,智能世界是智能體+物理世界,華為云EI智能體通過云上的AI平臺、智能邊緣平臺和無處不在的聯接,將復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智慧,經過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于物理世界,實現智能世界。
以交通智能體為例,最核心的是燈口和路口管控的智能體,一個路口就是一個智能體,根據交通擁堵狀況,實時調整交通燈控制策略,只要每個路口變得智能,一條交通干道就變得都智能了,讓交通一路暢通。
華為云在龍崗坂田基地做了測試,嘗試提升深圳這個密度最高的城市的出行體驗,最大的亮點是:不止是基于歷史統計的定周期優化,還有實時感知的信號燈優化,做到區域協同的實時感知優化,并且能基于現實的變化,不斷完善學習,不斷的演進。最直觀的表現是每天早晚高峰最堵的路口綠燈多了起來,這是以人為本的智慧城市。
同時,以工業智能體為例,通過工業智能體貫穿全流程,從研發設計——智能產線——工業管理——物流——營銷,融合數據,打通產業價值鏈。通過大數據綜合分析,回傳,將復雜物理世界的海量信息和行業知識,經過智能體的計算分析反饋作用于工業制造的全流程之中,提升制造企業生產成品率,提高制造階段的產出,讓企業在商海中占得先機, 提升生產效率。
85%的企業應用將被部署到云,成立一年多華為云收入增長7倍
上月,華為發布《GIV2025打開智能世界產業版圖》白皮書,用一組數據揭示了云計算的未來前景:在轉型壓力和用戶快速部署、業務彈性、智能管理需求推動下,預計到2025年
100%的企業都將聯接云服務;
85%的企業應用將被部署在云端,云服務將全面滲透到企業運作流程中;
數據中心內 90% 的運算負載和92%的存儲都將承載在云數據中心上,云化將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關鍵因素。
云服務帶來的 IT 資源利用提升將促使社會整體效益增長,據模擬軟件 CLEER 的估算,若將E-mail 程序、電子表格應用和客戶管理軟件都部署在云端,可使計算能耗降低87%。
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給云計算公司帶來巨大的機遇,華為去年組建云BU,抓住了數字化轉型的浪潮。
鄭葉來說,截至目前,華為云收入同比增長700%,上半年合作伙伴增長45%。僅2018年上半年,云市場新增上架應用872個,很多政企客戶的核心數據、價值數據安心地搬到華為云上。
此外,華為云推出的云服務器C3,計算性能優于業界15%,可高達1500萬PPS的網絡轉發性能,成為爆款云服務。華為云軟件開發服務DevCloud,已在線上擁有9萬名開發者。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5184瀏覽量
255569 -
AI
+關注
關注
88文章
34909瀏覽量
277855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58瀏覽量
122694
原文標題:深度學習不能只有大腦:華為云智能體連接物理世界實現智能世界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10BASE-T1S 以太網 —— 連接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

元戎啟行最新戰略RoadAGI:所有移動智能體都將被AI驅動

《零基礎開發AI Agent——手把手教你用扣子做智能體》
AI賦能邊緣網關:開啟智能時代的新藍海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成都匯陽投資關于智能體時代來臨,具身智能有望成為最佳載體
明達Mbox網關重塑分揀線的高效與智能

工業智能網關如何助力企業實現生產流程的優化?
工業智能網關如何高效、安全地實現車間數據的采集?
啟明云端WT32-ETH01智能網關方案,樂鑫ESP32技術開發連接應用

智能網關: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

智平方打通具身智能核心痛點:將AGI拓展到物理世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