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平臺承載著千萬家中國企業以及數十萬家企業出海的要求,覆蓋金融、政府、國企、游戲、電商、媒體等眾多行業。
滿足用戶的需求,是云計算研發人員的最大目標,設計POLARDB也是因為用戶的需求。
早期基于開源環境,用戶自己簡單搭建一個架構就能運行起來,但隨著業務的發展,行業用戶對數據庫的要求也與日俱增,如性能要更強,容量要更大,兼容性更好,運維也要更加便捷,同時還不能修改其源代碼……這成為阿里云開發POLARDB的思路。
阿里云數據庫團隊負責人曹偉
阿里云數據庫團隊負責人曹偉解釋,開發POLARDB產品的出發點,是針對客戶高性能數據庫的需求;針對客戶大容量數據庫的需求,以及成本和數據擴容速度、更靈活的計費形式等方面的需求。
三大核心目標:重新定義下一代云數據庫
隨著數據量的膨脹,越來越多企業將其IT資產遷移到公有云上,這引發了人們對云數據庫現狀與未來趨勢的反思。
POLARDB是全球首款使用了RDMA技術和傲騰存儲技術的公有云數據庫。作為一個商業化的產品,POLARDB擁有了來自十多個行業的上千用戶。
阿里云開發企業級的云數據庫POLARDB有三個核心目標。
一是HTAP:TP+AP,TP指的是事務性數據庫,比如在淘寶上下一個單,這個訂單被寫到數據庫里,OLAP是對用戶消費習慣進行分析的時候需要對海量數據進行掃描。過去方案都是將TP數據同步到AP系統中,用戶開發成本很高。
曹偉認為,未來云數據庫將是包含有AP和TP兩種數據的拷貝。
云數據庫的第二個發展趨勢是Serverless(無需定時維護)。以往用戶購置數據庫都是配置在服務器上,不管用不用,從購買的第一天開始就付費。未來云計算都是按量付費方式,當所有云廠商都提供這種服務的時候,傳統的計費模式就會被淘汰。
第三大趨勢是智能化。過去索引優化、SQL優化以及執行計劃的優化,大都基于多規則,而利用大量用戶使用數據庫的優化模式來得到更智能的策略,將成為新的趨勢之一。
POLARDB創新性地采用共享磁盤的計算與存儲分離的架構來實現可擴展性與高性能。
計算節點與存儲節點分離,分別優化
阿里云將計算節點、存儲節點分離,把數據庫層的計算放在計算節點層,數據庫存儲放在存儲節點,分別優化。計算節點采用大內存、更高主頻的CPU優化;存儲節點以性價比更高的3D NAND、傲騰技術來進行優化,計算層實現了靈活調度,最終提高了性能、降低了成本。
借助用戶態的網絡協議站和用戶態的I/O協議棧等技術以及對存儲端保證3副本或者5副本的同步,阿里云實現全球容災能力。
在硬件方面,阿里云采用了RDMA技術、ROC技術以及英特爾的Web技術、傲騰技術以及基于3D XPoint顆粒的Apache Pass這樣的NVDIMM的技術。阿里云正在與英特爾以及更多的存儲廠商合作Open Channel SSD技術。
在曹偉看來,這些即將面市的創新硬件將從根本上改變數據庫的設計模式,從而創造出更好、更強、更低成本的數據庫產品。
當前,阿里云POLARDB達到了開源的MySQL能力的6倍性能。在存儲節點,由于使用了傲騰SSD以及英特爾的3D NAND SSD,通過混合存儲技術和用戶態I/O協議棧技術,阿里云將數據庫的性能提高了30%;因為傲騰技術創新的3D XPoint介質比NAND顆粒提供了更好的I/O延遲和I/O QoS穩定性,在數據庫的整體QoS上阿里云在95%延遲的指標上提升了76%的性能。
從阿里云在Optane加速POLARDB的實踐來看,從阿里云的角度來看,唯有多個層次上的創新才能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方案。阿里云在軟件系統上的研發投入以及成果有目共睹,應對雙十一的海量并發就是最好的例證,在數據庫這樣的基礎關鍵軟件上的有所創新,在底層的硬件上也有許多研究和突破,與英特爾的此次合作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
在現場,曹偉還表示,這一合作當中,確實需要阿里云做出許多優化。換言之,如果沒有技術積累的話,是很難有今天的合作成果的。
從對于存儲市場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欣喜的看到了英特爾基于創新的3D Xpoint技術的實際應用,3D NAND不再是SSD的唯一標準,因為Optane在創新的應用場景下展現出了獨特價值,低延遲、高耐久性等,隨著未來英特爾繼續對3D Xpoint技術的不斷開發,相信會展現出更大的價值空間。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44瀏覽量
55767 -
云數據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7瀏覽量
16655 -
阿里云
+關注
關注
3文章
975瀏覽量
43234
原文標題:阿里云下一代云數據庫產品POLARDB
文章出處:【微信號:D1Net11,微信公眾號:存儲D1n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