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今年4月,外界傳聞“華為即將退出美國市場”后,本月6日,又有消息稱“華為決定裁撤全部據點,撤出美國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市場研究機構IDC統計,2018年第二季度,華為智能手機出貨量超越蘋果,成為僅次三星的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而且2017年,華為全球網通產品的出貨量也首次超越競爭對手愛立信與諾基亞,登上龍頭。
事實上,這并非華為近年來首次回應是否撤出美國市場。
早在5年前,華為就曾“放棄”美國市場,但并未完全退出。
2013年4月,時任華為執行副總裁徐直軍在年度分析師峰會上表示:“我們對美國市場已經沒有興趣了。”
而時任華為CTO的李三琦也說:“我們其實很希望進軍美國市場,但得面對現實。在美之外的其他地區市場也足夠大,而且增長迅猛,我們需要集中精力發展。”
今年4月,外媒報道,華為解雇了5名美國雇員,釋放出了要轉變在美政策的信號。《紐約時報》文章稱,美國市場將不再出現在華為的未來規劃中,華為將結束十年來在美國付出的毫無疑義的努力,收回在美國市場的布局。
在隨后的舉行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徐直軍表示:“中美關系不是我在這里說得清楚的,或者可以推動解決的。”
徐直軍稱,有些事情不以華為的意志為轉移,既然沒法左右,還不如不去理它,“作為華為來講,我們聚焦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么困難,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有研究機構將這番話解讀為美國已不再是華為全球戰略的一部分,預計今年年底就會徹底退出美國市場,引發外界密切關注。
針對上述說法,華為方面回應界面新聞稱,“關于美國市場的發展情況一切以官方消息為主”。
而說到華為我們必須還要說到的是“達芬奇計劃”。
在具體計劃中,達芬奇包含了多項重要AI任務,比如研發云端使用的AI芯片、推出基于華為云的AI語音和圖像識別應用等。
實際這種思路也并不陌生,就是Google目前所推行的TPU+Google云的AI打法。
有人士分析說,邁出這一步的華為,不僅意味著進入爭奪激烈的戰場,而且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擔憂和限制,此前已經在美禁止了華為電信設備和智能手機——一旦讓所有設備加持AI,特朗普可能更受不了。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華為決心已下,眾志成城。
知情人士的消息說,華為內部執行達芬奇項目的高管正是Eric Xu——徐直軍,他目前是華為的輪值董事長,也是分管華為業務戰略和研發的負責人。
甚至在總部月度會議上,關于AI研發的具體工作都要求實時匯報,華為高層顯然已經達成的共識是:利用AI賦能產品和解決方案,將讓華為更富競爭力。
其中,首要且核心的任務是AI芯片研發。
自研AI芯片挑戰英偉達
華為在芯片半導體方面,并非從0開始,他們在2004年就成立了子公司海思半導體,并且在近年來已經將自研芯片搭載到了所有智能手機中。
現在,AI芯片也將由華為海思負責研發,第一款產品會面向數據中心。
之前,華為云端數據中心的AI能力主要來自英偉達GPU,但近來大勢洶涌,華為希望逐步減少對美國公司的依賴。
而且對于已經隆重推出的華為云來說,如果能夠給更多客戶提供AI能力,能帶來差異化競爭優勢。
實際上,也不止華為一家看到了這種優勢,在百度剛剛結束的AI開發者大會上,也高調發布了面向云端數據中心使用的AI芯片“昆侖”。
就在華為這般調整下為何還是再次站在了繼中興之后的又一個媒體聚焦中呢?
今年年初,華為公司計劃大舉重返美國智能手機市場,還砸入重金與美國運營商AT&T合作,原計劃在年初的CES 2018上正式宣布雙方的合作,但最終卻因為美國政府的阻撓而告吹。
華為余承東對此也是氣憤不已。隨后與華為合作的美國百思買也已經停止了與華為合作,停止銷售華為手機。這也意味著華為手機喪失了碩果僅存的一個重要的美國線下銷售渠道。
隨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還制定一項新規,進一步限制華為公司的美國業務,使得小型、農村地區運營商更加難以購買華為的電信設備。
此舉標志著美國針對華為及其中國同行的限制措施升級。特朗普政府稱,華為等中國公司的電信設備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
另外,一直要求恢復對中興制裁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Marco Rubio),不久前還要求調查華為和和美國數十所高校的研究合作項目,質疑華為與美國大學的基礎科研合作項目是否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
馬爾科·盧比奧甚至還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公開表示:“如果美國不搞倒中興,就永遠搞不倒像華為這樣規模更大的公司。”
顯然,在美國政府及政客的重重阻撓之下,華為已經越來越難以在美國繼續維持原來僅存的一些業務。
根據華為美國官網此前的的信息顯示,華為美國總部設立在德克薩斯州普萊諾市,并在硅谷、布里奇沃特、新澤西、芝加哥和圣地亞哥等地設立了13個區域性辦事處。華為美國的員工總數約為1200人。
華為目前在美國擁有數千家客戶,包括區域性運營商、中小企業等等。這些客戶雖然可以用愛立信、思科或是其他廠商的產品替代華為的設備,但仍需要技術支持。
在今年4月的2018華為分析師大會(HAS2018)上,華為輪值首席執行官徐直軍表示:“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改變,所以最好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要,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服務,并建立更好的產品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在某些情況下,選擇放手才會讓自己輕松。”
而徐直軍的這番話被研究機構Atherton Research解讀為,華為將要退出美國市場。由此也引發了一波密集的關于“華為將要退出美國市場”的報道。
不過,很快華為對此消息進行否認,并稱之為謠言。
然而時隔4個月不到,業內再次傳出華為即將退出美國市場的消息,恐怕這也并不是空穴來風。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81瀏覽量
253398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文章
1918瀏覽量
35299 -
特朗普
+關注
關注
1文章
289瀏覽量
19858
原文標題:華為徹底反擊,或退出美國市場,特朗普終于能放心了?
文章出處:【微信號:mcuworld,微信公眾號:嵌入式資訊精選】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歐盟將決定蘋果與Meta是否遵守《數字市場法案》
華為重奪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榜首
美國多IP服務器和美國多服務器有什么區別
華為持續領跑中國UPS整體市場
中微公司正式起訴美國國防部,挑戰CMC清單決定
大量裁撤華為系員工,OPPO回應!
消息稱三星顯示擬引入每周64小時工作制
華為TOP 5000應用已全部啟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
非美投行:德國若替換華為無線設備,將花費196.38億
數據點修改后未生效的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