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定義:使一部機器的反應方式像一個人在行動時所依據的智能。經過超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渡過了簡單地模擬人類智能的階段,發展為研究人類智能活動的規律,構建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統或硬件,以使其能夠進行需要人的智力才能進行的工作,并對人類智能進行拓展的邊緣學科。涉及到信息論、控制論、計算機科學、自動化、仿生學、生物學、心理學、數理邏輯和哲學等自然和社會科學。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人工智能的3大階段和行業應用,其次深度剖析人工智能最新的商業和技術趨勢,并從數據、計算能力和算法3個角度去分析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階段和行業應用
人工智能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計算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第一個發展階段是在計算這個環節,它使得機器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計算,諸如神經網絡和遺傳算法的出現,使得機器能夠更高效、快速處理海量的數據。第二個發展階段就是感知智能,讓機器能聽懂我們的語言、看懂世界萬物。語音和視覺識別就屬于這一范疇,這些技術能夠更好的輔助人類高效完成任務。第三個發展階段是認知智能,在這一階段,機器將能夠主動思考并采取行動,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機器人,實現全面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工作。
目前,人工智能還處于感知智能階段。語音識別和視覺識別是這一階段最為核心的技術。近年來,隨著計算處理能力的突破以及互聯網大數據的爆發,再加上深度學習算法在數據訓練上取得的進展,人工智能在感知智能上正實現巨大突破。
圖一:人工智能的三大發展階段
隨著人工智能的第三次浪潮的到來,人工智能在各大行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下圖是Mckinsey咨詢公司調研的各大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度和未來AI投資走向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方面,最為廣泛和領先的是汽車/組裝、金融、電信等高科技領域。其次是物流、零售、媒體等行業。目前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也是未來3年AI投資增長最快的領域。
圖二: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程度和未來投資走向分析(來源:Mckinsey咨詢公司)
二、人工智能的商業和技術發展趨勢
人工智能產業鏈根據技術層級從上到下,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基礎層主要包括計算能力層和數據層,技術層主要包括框架層、算法層和通用技術層。應用層主要指針對于場景應用的解決方案層。人工智能產業鏈中,基礎層是構建生態的基礎,價值最高,需要長期投入進行戰略布局;通用技術層是構建技術護城河的基礎,需要中長期進行布局;解決方案層直戳行業痛點,變現能力最強。
在人工智能平臺化的趨勢下,國內外各大公司包括互聯網巨頭,軟件公司,傳統企業,初創企業等紛紛加入到人工智能生態體系的建設中,當下人工智能競爭格局初步形成,商業模式主要分為以下5大模式(見圖三)。
模式一:生態構建者——全產業鏈生態+場景應用作為突破口。以互聯網公司為主,長期投資基礎設施和技術,同時以場景應用作為流量入口,積累應用,成為主導的應用平臺,將成為人工智能生態構建者(如Google、Amazon、Facebook、阿里云等)。
模式二:技術算法驅動者——技術層+場景應用作為突破口。以軟件公司為主,深耕算法平臺和通用技術平臺。同時以場景應用作為流量入口,逐漸建議應用平臺(如Microsoft、IBM Watson等)。
模式三:應用聚焦者——場景應用。以創業公司和傳統行業公司為主,基于場景或行業數據,開發大量細分場景應用。
模式四:垂直領域先行者——殺手級應用+逐漸構建垂直領域生態。以垂直領域先行者為主,在垂直領域依靠重量級應用(如出行場景應用、面部識別應用等)積累大量用戶和數據,并深耕該領域的通用技術和算法,成為垂直領域的顛覆者(如滴滴出行、曠視科技等)。
模式五:基礎設施提供者——從基礎設施切入,并向產業鏈下游拓展。以芯片或硬件等基礎設施公司為主,從基礎設施切入,提高技術能力,向數據、算法等產業鏈上游拓展。
圖三:人工智能競爭格局和5大商業模式(來源:阿里云研究中心)
三、人工智能的核心三要素
人工智能的核心三要素分別是:數據、算法和計算能力。數據是基礎,大數據為機器學習裝上引擎;算法是核心,將人工智能帶到全新高度;計算能力是保障,為算法的實現提供堅實的后盾。下面分別介紹三要素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數據是所有計算和應用的基礎,數據的創建位置可以分為核心、邊緣和端點。核心是指企業內部或云端的特定計算數據中心。它涵蓋所有類型的云計算,包括公共云、私有云和混合云。邊緣是指不處于核心數據中心的企業級計算機/設備。
它包括服務器機房,現場服務器。端點是指網絡邊緣的所有設備,包括PC、手機、攝像機、聯網汽車、可穿戴設備以及各種傳感器。根據咨詢公司IDC預計,到 2025 年,全世界將創建和復制 163ZB 的數據,是 2016 年所創建數據量的十倍。隨著數據量的激增,數據和信息的安全性也將大大提高,到 2025 年,需要安全保障的數據百分比將接近總體數據的90%。
算法是人工智能中的核心,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關系如下圖所示。機器學習是一種實現人工智能的方法。機器學習最基本的方法,是使用算法來解析數據、從中學習,然后對真實世界中的事件做出決策和預測。深度學習是一種實現機器學習的技術,是機器學習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其動機在于建立、模擬人腦進行分析學習的神經網絡,它模仿人腦的機制來解釋數據,例如圖像,聲音和文本。深度學習與淺度學習相比,強調結構模型的深度,通常有4層以上的隱層節點。深度學習海量數據,訓練復雜度高,分類及預測精度高;淺度學習數量量小,訓練簡單,分類及預測精度低。
圖四:人工智能相關領域關系圖
計算能力是保障,為算法的實現提供堅實的后盾。一項深度學習工程的搭建,可分為訓練和推斷兩個環節:訓練環境通常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輸入,訓練出一個復雜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訓練過程由于涉及海量的訓練數據和復雜的深度神經網絡結構,需要的計算規模非常龐大,通常需要GPU集群訓練幾天甚至數周的時間。推斷環節指利用訓練好的模型,使用新的數據去“推斷”出各種結論。推斷環節的計算量相比訓練環節少,但仍然涉及大量的矩陣運算。在推斷環節,除了使用CPU或GPU進行運算外,FPGA以及ASIC均能發揮重大作用。根據訓練和推斷環節的數據量大小和對計算能力的需求不同,下圖列出了符合計算能力要求的各種硬件。
圖五:機器學習中訓練與推斷對計算能力和運算量的需求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7文章
49035瀏覽量
249787 -
機器學習
+關注
關注
66文章
8505瀏覽量
134677
原文標題:人工智能的最新發展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sensors-iot,微信公眾號:sensors-io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工智能技術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
物聯網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奧迪威以番禺區NO.1榮登2024廣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總榜!

虹科與友思特榮登2024廣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榜單
如祺出行入選2024廣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榜單
中軟國際亮相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軟通動力亮相第三屆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大會
奧迪威入圍 2024 廣州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榜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