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飽含熱情全身心投入,推動并見證著產業崛起,他們更以自己豐富的技能和經驗,培育出一個個能工巧匠、高精專才、優秀企業家。他們是行業前輩,也是行業高工,他們言傳身教,樹立了實業者奮斗的楷模,影響一代代后起之秀。
楊工是線路板業界對楊興全高工的稱呼,他對這個叫法亦頗為享受,認為按早先“工、農、商、學、兵”的排名,自己還排在第一位呢。每次見到楊工都倍感親切,現已八旬的他精神矍鑠、個性開朗、聲音洪亮、對事對人興致都極高。本期【一代宗師】PCB行業行業高工人物系列報道,讓我們走近楊工,走近楊工的38載PCB從業路。
人物簡介
楊興全,1938年生,四川大學原子能系放射化學專業畢業;1988年經四川省授予高級工程師職稱。深圳"《印制電路資訊 》雜志主編、深圳市印制電路行業協會顧問、深圳市電子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培訓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印制電路專業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廣東清潔生產行業專家、電鍍/印制線路板行業清潔生產專家級審核師。
從1980年到成都國營913廠表面處理車間任職起,楊工開始進入線路板行業,此后,從線路板技術、管理,到行業的清潔生產、企業的環保審評,行業職業技能鑒定培訓、考評都留下了他的印記,而作為前輩,他也親眼見證了中國PCB行業的發展與壯大。
他一生做事但憑興趣,鐘情挑戰。因此,在90年有人出資邀請他做老板時,他一口回絕;也因此在初到深圳后的近十年時間里,他都其志不改的進入一個個管理混亂、需要提升的企業,在迎接新的挑戰的同時,不斷地實踐,開拓新的思路,推動著企業的發展和自我的完善。
2003年以后,屬于中國線路板行業的盛宴開場,無數的企業一夜間崛起,無數的老板積累了財富,成就了事業,然而楊工卻始終泰然處之,不斷尋找著自己中意的人生之路。
結緣線路板行業
1971年我國大規模核武器試驗基本結束,楊工參加了場外核試驗放射煙云的科技成果總結報告,楊工成為國家核試驗第一批人員。按照軍委擴大會議精神是屬于長期留部隊的專業技術干部。但楊工提出了離隊報告。原因很簡單,他無法忍受只拿錢不干活的生活方式,認為這樣會丟失一個人應有的價值。
1975年,他轉業回到地方,被分配到電子部成都國營第913廠。剛進去時,工廠領導看楊工簡歷上是做核試驗的,認為沒有對口工作,便讓他任廠里的政治部組織干事,負責黨員交流和干部管理工作。到80年的時候,楊工直接找到廠里領導,表示想做技術工作。
廠里在了解情況后,同意將其調到表面處理車間,任車間主任。當時的表面處理車間包含有電鍍、油漆、線路板等各種產品的生產制造。到車間后,楊工開始發現線路板這個行業不錯,發揮空間比較大:沒藥水自己配、沒曝光機拿到太陽底下曬,三搞兩搞板子居然就做出來了,此后便一發不可收拾,越做越有興趣。
而更深的結緣則是在1986年的那次PCB研討會。由成都科學技術情報網主辦的全國第三屆年會在成都舉辦,在交通等條件都十分有限的情況下仍邀請到了400多人參會,十分成功。當年,成都匯聚了眾多的軍工、郵電、通訊設備單位,像是電子部十所、核工業部903廠、如今長虹集團的前身等等,而從事相關產業的從業人員也有相當大一部分聚集在此,像中國電路板第一人王鐵中老師當時就在成都十所工作,還有現任CPCA顧問的林金堵教授等人也都在成都。
所以,召開PCB研討會的條件非常好,且因當時還沒有線路板這個行業,所以此次也是線路板行業的第一次盛大的研討會。整個研討會的組織工作楊工單肩挑起,從交通、食宿、安全、場地、資金等問題,事無巨細皆由他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策劃和安排。據楊工回憶,那段時間他每天只能睡5個小時左右。
由于當時成都火車票十分緊張,楊工還動員起了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及成都部一級工廠負責人員等所有與火車站有關人員,負責幫忙訂票,基本做到來參會人員想退票就能退票、想要哪天的票就能買到哪天的票。以至最后成都火車站的票房都知道了這事兒,有來買票的先問:是不是來開會的?可見當時研討會聲勢之大。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楊工認識了許多線路板的同行,也讓更多的同行知道了他。像是“賣藥水的何大校”(楊工對何余慶先生的稱呼),就是在那次研討會上相識,而且經過更深一步認識才知道原來兩人曾在同一個部隊,淵源極深。
對于PCB行業來說,此次研討會更大的意義在于:根據當時會議學術報告,編制出版了《印制電路技術》,并根據此書,在此后半年左右的時間內組織了一次PCB技術培訓課程,為眾多初入線路板行業的人員傳授了印制板的基礎知識,成都科學技術情報網為我國早期線路板行業的人才培養做出了極大貢獻。
通過行業活動和技術交流使楊工與行業里的很多人都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現任牧泰萊公司總經理陳興農,到1996年在景旺電子看到楊工時十分感慨,主動打招呼說是楊工的學生,曾在此次培訓中聽過他的課。同時,這兩次行業活動也把楊工帶入了一個充滿無限挑戰的精彩旅程。
精彩的九年
其實用“精彩”來做此節的標題,實在是存在“迎合”楊工自己對此的感受之嫌的,因為對于聽者來說,這委實是一段夠“折騰”的人生經歷。
研討會開完了、培訓班結束了,楊工在業界也聲名鵲起了。到1986年他已升任913廠印制板分廠廠長。1989年,香港啟發公司老總決定移民澳大利亞,在找不到合適的人管理公司的情況下,把公司賣給了后來深圳金世亨企業有限公司的老板,深圳金世亨企業有限公司面臨工廠籌建、人員培訓、企業管理、市場開發等。
幾經輾轉,金世亨公司派人到成都打聽到了楊工的電話號碼,把他約出來后,表明來意:金世亨將在深圳籌辦一個線路板企業,請楊工出面策劃,不僅要把公司建起來、人員培訓起來,公司具體工作都由楊工主持,一句話就是要把公司全面運作起來。
這對當時的楊工來說太具挑戰性,也太有吸引力了。他當即要求來人把籌建公司的可行性報告、營業執照等留下,而他則把這些文件拿到913廠成都招待所內認認真真的看了一個晚上。經過仔細考慮,楊工認為他可以勝任這一工作,也非常有興趣來做這件事,但因是國營單位的人,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來申請停薪留職。
經過一番斗智斗勇,楊工終于成功離開工廠,并拿到了到深圳所需的入關證明。1989年楊工從成都出發,到達深圳,而他極具戲劇化的精彩九年也就此拉開序幕。
籌建伊始的金世亨公司在現在的南油第三工業區內,當時那一片兒幾近荒蕪,還不時的停水停電,連吃飯問題都是經常派人去蛇口拉水回來,才能解決。楊工到公司后一直是吃住在工廠,以便隨時有問題隨時解決。玩命兒干了三個月后,方案終于出爐,工廠選址、設備清單也得以完成,隨后,金世亨老板又把楊工帶到香港考察了一個星期,從訂單情況、工藝水平等方面做了全面了解。
此后,金世亨公司的人員招聘、員工培訓、設備安裝、環保工程等一系列工作全面運轉起來,成立第一年實現盈利。漸漸地金世亨公司在業界開始聲名在外,與深南電路、華發電路不相上下,而當時公司生產制作的電子表用PCB,線路很細,工藝技術要求也很高,在90年代初期的珠三角企業,很多連它怎么做出來的都不知道。
正當楊工在金世亨干得風生水起之際,他原來的單位——電子部成都國營913廠出問題了。1992年,工廠打電話到金世亨找到楊工,要求其一定回去。回到工廠后,迎接楊工的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爛攤子”:車間人心渙散、設備空置,而員工幾乎已半年沒有發過獎金,整個車間一塌糊涂。
挑戰又開始了。了解情況后,楊工馬不停蹄的做了起來,首先是把工廠離開的員工找回來,然后又到處找客戶、找訂單,夜以繼日的工作,終于在2年后把公司做的像模像樣。而此時的楊工已是55歲,到了可申請提前退休的年齡。
工廠上了軌道,楊工覺得沒挑戰了。于是借著提前退休政策的機遇,向913廠領導提出退休。
1995年,楊工受聘到深圳景旺電子有限公司任總工程師,主持公司的技術、品質、管理工作。與92年的接手無異的是,此時的景旺經營狀況和產品質量也不佳,且管理混亂,效益不好。
楊工進公司后,還有好多人不服氣,說什么我們是做不好了,你做得好你來做。面對質疑,楊工沒有任何反駁,他親自到各個工序上去查看員工操作、親自寫各個作業文件,他也十分明確的告訴那些懷疑論者:只要你們按照我的方法做,做好了是你們的成績;做不好是我的責任。
一年時間過去了,景旺公司秩序井然一新,訂單增加、良率提高,企業開始盈利。那些心存懷疑的人開始相信楊工,對公司失望的人也看到了希望,他們開始感覺聽楊工的沒錯,不僅公司業務有起色了,自身價值也有了提升,還能越做越來勁兒。直到今天,景旺公司一有事還是習慣性的找楊工解決。
不止是這三家公司,在離職與任職的間隙中,楊工還十分不滿足的、見縫插針式地收拾了兩個小攤子。一個是在辦理退休期間(楊工的退休辦了半年時間之多),住在成都,被成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PCB廠拉去,做了半年;另外一個則是在退休批準后一個月時,深圳一家做單面板的公司,也是一個國營單位,也把楊工邀請過去,最終得以扭轉乾坤。
直到1998年受聘為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可以說楊工一直在為解決問題奔波不已,而當時的博敏電子也遠沒有現在的規模,楊工進去后,產品、管理等自不必說,從體系管理、建立文件、到計件工資的制定都是他一手抓起,此后的博敏電子一年一個臺階,現在在業界已是頗負盛名了。
雖然一直挑戰不斷,問題不斷,可楊工對此間的經歷卻推崇備至,也十分滿足,認為“經營不善、問題較多、壓力較大的企業會逼迫你不斷的去思索、去解決、去整頓,也會讓自己不斷的前進、進步”。
傾力為業界 惟愿風波平
在自己不斷提升的同時,楊工也為線路板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他的學生現在很多已成為管理階層,或是自己創業,像現在博敏的營銷副總經理孫育軍、制造副總劉洪耀、研發中心主任黃建國、星河電路董事長黃永強、達富多層線路板總經理王首民、湖南益陽海科特公司總經理徐建海等都與楊工有著深厚的師生情誼。
很多人更是對這段師生情誼一直牢記于心,對楊工毫無保留的栽培十分感恩。正如孫育軍所說:我們一踏上工作道路,第一堂課就是楊工的印制板工藝、技術、管理等等,他就是我的啟蒙老師。師生情意隨著時間流逝而愈加醇厚。
學生師恩難忘,老師也是深持“終生家長制”式的負責,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學生想跳槽了卻苦于找不到理想中的工作,可以找楊工;覺得這家公司工資低了,想通過換工作提高工資,也可以找楊工;學生做老板了,公司遇到技術、環保等方面的問題,還是找楊工……一切的一切楊工都是來者不拒,目的只有一個:希望自己的學生過得更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對于業界企業的求助,楊工也是十分熱心。幾年前,青島海爾和依利安達因手機用PCB板出現離子遷移或黑盤等問題告上法院,由于海爾在青島頗有名氣,是當地政府重點扶持企業,所以青島中級人民法院很快做出判決,凍結了依利安達在銀行里的存款。整個價值兩百多萬的手機板,被要求賠款二千多萬,這對當時的依利安達來說無疑是很難承受的。
于是在律師的建議下,依利安達決定找行業專家出具一份技術鑒定書,從技術方面的難以避免性來減輕賠付。依利安達通過廣東東碩科技有限公司王恒義高工找到楊工,在楊工的參與下,幾經調研、開會,終于拿出具體觀點和專家技術評估報告。同時找到深圳市印制電路專委會(現在的深圳市線路板行業協會)在兩位高工的個人簡歷上蓋了章,以此作為各自身份的旁證。
再者,線路板廠家與設備廠商之間也經常發生利益糾紛,楊工也積極出面調解,力求平息風波,讓產業上下游之間能夠和諧相處。創科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與奧士康公司因設備已經交付使用,卻遲遲未付完貨款,鬧到惠州惠陽中級人民法院。楊工了解情況后,就找到奧士康公司,奧士康公司的老板當即表態:楊老師,既然您來調解此事,沒問題,我們一切聽您的。
其實,在楊工看來,PCB廠家是手心、設備廠家是手背,兩方都要幫,絕不厚此薄彼。所以,他總是先了解矛盾雙方的想法,然后給予妥善處理,力求讓雙方都能實現利益最大化。服務業界、幫助學生和晚輩,楊工卻從不肯給別人帶來任何麻煩,如果要別人來為他的事兒操心就接受不了了。
PCB行業第一個清潔生產審核專家
2006年開始,線路板行業的環保壓力不斷加大,尤其是深圳市。當時出臺的相關文件明確表示:一、環保主管部門不再審批線路板與電鍍行業的擴建項目;二、審批項目只包含投資2個億以上的,或是經市政府特別批準的項目。并明確表示對于污染嚴重企業,每年將會有10%的企業被淘汰。
一直被政府視為污染嚴重的線路板行業首當其沖,企業開始面臨清潔生產和環評的種種問題。深圳市宗興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有意參與PCB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與環評工作。根據政府規定,此類企業必須要有行業高工支持,于是該公司找到了楊工。
楊工聽后覺得此事對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便欣然答應。恰逢此時,國家環保總局聯合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在廣州組織了第一批清潔生產培訓班,宗興環保便安排楊工參加,他也成為當時培訓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
開班后,楊工每天都十分認真的聽課。課聽完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老師說要考試。
于是令人捧腹的一幕出現了:
年近七十的楊工十分誠懇的問老師:我可以免考嗎?答曰:不能,要想拿到證書,必須參加考試。
楊工不甘心,再次心懷僥幸的問:那我可以開卷考嗎?這次答案更簡單:不能。
所有偷點兒懶的希望破滅后,楊工開始努力,因為他覺得不能白白花掉人家公司的錢,而毫無貢獻。此后的一個星期內,他堅持每天6點鐘起床、晚上12點睡覺,每天的工作也特簡單——背書。其實此事說來挺簡單,可我卻常想著這樣的場景: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手中捧書,時而默默強記、時而在本子上寫寫劃劃,以便加強記憶。有時會因為某個難記的名詞解釋而皺眉,有時則現出記住某個基本概念時的滿足。與眾多少年、青年人相比,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感動的畫面。
兩個半小時的考試很快過去,楊工答的很認真,在眾多的參考者中,他是最后一個交的卷。
回來后,楊工依然對此次考試表現的很沒底氣,他滿懷歉意的告訴宗興環保的負責人:這次你們可能白花錢了。然而天道酬勤的道理再次應驗,一兩個月后,楊工不但拿到了證書,還成為線路板行業中唯一一個獲得廣東省公布的第一批清潔生產審核專家稱號的人。直到現在,深圳市環保局組織的一些相關企業的清潔生產審核和環評活動都會邀請楊工參加。
證書拿到了,楊工忙碌的日子也開始了。記得年初參加一個PCB企業的搬遷儀式時遇到楊工,從他當時與人閑聊中聽到,原來他一直奔波在深圳、東莞等地的PCB企業之間,不止是參加企業清潔生產的審核,對于一些缺乏前瞻性的企業,他也一個個去動員,告訴他們:如果企業想要在深圳繼續做下去,那么在清潔生產方面宜早不宜遲。
當然,一些企業也在楊工的幫助下順利通過審核,或是開始積極改造環保工程。只2008年年底就有20多家PCB企業在楊工的幫助下順利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像龍崗一家員工達4000多人的臺資廠川億公司就屬此類。而原來環保并不達標的企業的環保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改造中。
說不盡的自行車情緣
楊工不會用電腦打字。據說為了這事兒,梁志立高工還說過他,認為很簡單的事,楊工就是不去學。聽楊工說,他當初也曾花錢報過一個學習五筆打字法的培訓班,想法是利用下班后的空閑時間去學習一下新鮮事物。
十分不幸的是,他遇“班”不淑。雖然自己以耳順以上之高齡擠在一群十五六歲的打工仔中間,極其認真的背著字根,可這個路邊的小培訓班仍然在楊工進去后不足兩個星期,就毫無預兆的宣告倒閉。而楊工學習的興趣也深受打擊,最后不了了之。其實,60多歲的時候楊工還翻譯了英文版的《IPC-6018微波成品板的檢驗和測試》,達兩萬多字。想想楊工之所以老不能玩得轉電腦,那個培訓班委實難辭其咎。
所以,楊工很多要發表在雜志上的文章,拿來的都是手寫稿。或許是曾在舊式私塾中練過毛筆字的原因,也或許是對中國國畫的情有獨鐘,他的字看來飄飄灑灑,很有幾分藝術色彩。
一直以來,楊工的愛好也十分簡單:爬山、散步,近幾年又喜歡上了打麻將。喜歡爬山和散步是因為它們都是十分經濟的消閑方式,于身體也大有好處。而打麻將在楊工看來則是一種可以讓人轉換思維的方式,所以雖已有三四年的“牌齡”,至今他仍是只玩賭對,不喊大小,雖輸多贏少卻也樂此不疲。
楊工與楊夫人合影
說來有點兒搞笑,讓楊工鐘情了一輩子的東西竟是自行車。1975年楊工從部隊復員到地方,雖是楊工的一再堅持,但按照軍委擴大會議的規定是不讓他走的,所以當他離開時部隊領導深懷歉意,因為楊工雖在部隊十幾年卻從未申請過補貼一類的東西,“我覺得很滿足,沒什么缺的”。
部隊領導卻不這么想,他們覺得能做到這樣十分不容易,所以在楊工離開時,不但各種轉業費、復員費都按部隊規定給予發放,且能多給就多給外,還特別提出讓楊工要一樣東西。楊工想都沒想就說,我要一輛自行車。
那時的自行車大概也算一個十分時尚的東西,由于物資緊缺,當時買自行車是要有車票的,普通人拿著錢買不到東西的情況并不稀奇。在楊工提出后,政委馬上打電話給一個軍人服務社的主任,告訴他:你偷也好、搶也好,必須把車給弄來。在政委的嚴格命令下,楊工如愿以償。后來他才知道,那輛自行車是從國家商務部的倉庫里找到的。
楊工得到了他的第一輛自行車,至今他都能清楚的記得,那是一輛上海永久牌自行車,當時社會上有一句順口溜:首永久,二鳳凰。可以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能擁有一輛永久或鳳凰牌自行車,足以令全家人自豪,甚至比現在擁有一輛寶馬或奔馳還拉風。后來,他在工廠里騎著它,也會迎來諸多羨慕的目光,“感覺很好”。
2000年以后,尤其是在深圳,私家轎車已是滿街跑了。而楊工出入也基本有公司派車。然而就在前幾年,博敏電子公司派他去江蘇博泰電子給一個培訓班講課,為期三個月,到泰州后不久楊工即花100多塊錢買了一輛自行車。當時隨行的人十分不解,問他:楊工你都有車了還買自行車干嘛?但是對楊工來說,這是一種無法釋懷的情結。
據楊工說,買了自行車的當天,他就在泰州鄉間的小路上一口氣騎了三個多小時,大呼過癮。此后的三個月內,他騎著這輛自行車逛遍了泰州的大街小巷,那種滿足感難以名狀。再后來,培訓結束,楊工把這車交給了公司,現在江蘇博泰公司食堂買菜都騎著它。“雖沒騎多久,我還是賺了”。
直至今天,聽著楊工眉飛色舞的述說,仍能感受到那種由衷的喜愛。因為深圳的車愈來愈多,也因為楊工年事已高,家里人反對他買自行車,更勸說其不要騎自行車。有了那么多美好的回憶,在這場與自行車的情緣里,楊工是不會留有遺憾的。
走與留的斗爭
說來無奈,楊工每每離開一個地方都要經過一番斗智斗勇,且不時耍點兒小手段,用楊工自己的話描述為“坑蒙拐騙”。
其實,這在楊工也是實在沒有辦法,本來這些事換在今天也應當是不必費那么多的周折的。但在當時,人才流動率小,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捧到了“鐵飯碗”,不出意外,基本就要預備在那兒干一輩子了,更何況楊工是屬于實干家一類,單位就更不打算放人。可于楊工而言,這種情況太痛苦了。
所以,他每次都拿出“撼泰山易、撼我志難”的決心,矢志不渝的為了出走而斗爭。
第一次的斗爭十分溫和,嚴格意義上講也就是積極爭取吧。也是1975年的轉業,上面已經講過,按照軍委擴大會議的要求,他們是不屬復員隊伍之列的,可楊工下決心要走,因為當時確實無事可干。可部隊政委的態度也十分明確:不放人。
無奈之下,楊工想了一個辦法:每個星期天從早上八點開始,他就到政委家門口等著,就站在那里,也不敲門。政委出門時看到他,就問:咦,老楊你怎么在這兒,有事兒嗎?此時,楊工就立刻接過話來,開始爭取離開事宜。
半年時間內的每個星期天里,政委出門都能不意外的看到楊工的身影,半年時間后,他終于看清了楊工離開的決心,也終于被楊工感動,楊工的第一次斗爭以勝利宣告結束。
第二次的離開就沒有那么容易了,因為當時的楊工已是印制板分廠的廠長,雖然他也培養了一個接班者,基本負責起具體業務,但當楊工表示要到深圳金世亨公司時,工廠仍然采取了沉默的反對。
按照楊工一貫心思細膩的性格,他當時考慮了兩套方案:第一,雖然他到金世亨公司可能會成功也可能會失敗,但不管成敗與否,他每月不僅不會再要工廠給的80元工資,還會向廠里交100塊錢,只求保留廠籍。這也是他認為的最好的解決方式;第二,工廠堅決不放人,但由于他對金世亨項目興趣比較大,仍會選擇離開,但需要金世亨公司給予一定的支持。
金世亨公司對楊工開的各項條件是滿口答應的,唯一需要爭取的只是工廠的支持。
雖然出走在即,廠里卻遲遲不肯表態,楊工等不及了。恰好那時廠長出差在外,而楊工與當時廠里的保衛科干事的關系也比較好,楊工就小小的“蒙”了他一下,讓他私下給開了證明,然后溜走。走之前他還給保衛科干事支了招:如果廠里找你麻煩,你就說,他(指楊工)也是干部,他說你同意讓他走,我只好信了。
接著,他又干了一回地下工作者,把行李托付給每天坐廠里的班車的同事,讓他們一趟趟運到了工廠在成都的招待所,然后又找人從招待所打包運到了機場。至此,成功脫逃。
后來廠里還是同意了第一套方案。而楊工也主動承擔起這樣的任務:在深圳有好的合作項目、信息優先考慮工廠;原廠里的員工子女就業有困難也可以來找楊工,且有一個收一個,做到照單全收,如果他們不想在深圳做了,楊工也負責出路費送他們回家;如果廠里有需要,楊工隨時回去……
所以,在92年工廠有困難時,楊工出面收拾了“爛攤子”,而這也造成了他不得不繼續通過 “耍手段”才能離開。
到了55歲,楊工按國家規定申請退休,廠里又一次采取了“不表態”方式的拒絕。楊工直接去找廠領導,廠領導告訴他,這是上面的要求,如果非要走,必須出具健康證明。楊工也夠直接,他十分實誠的問領導:是要真的還是假的?廠領導的回答也很絕:隨便。
這下好了,總算找到了一個缺口。楊工隨即動用各種可以用得上的關系,開出了醫院的生病證明。讓人十分不明所以的是,證明等等上交后達半年之久,一如遠去的黃鶴,音信全無。半年之后,消息傳來:要求重檢。
這就有點兒過了。而楊工也無疑是經不住這番“考驗”的,于是他采取了回避政策。一來二去,幾番折騰,讓人不得不感嘆,當時之用人制度的確太過禁錮人才了。
把這些事兒單獨拿出來說,并非想控訴什么,在一個個事件中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是非之別。只是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的楊工,也是一種性情,人生本應如此:率性、真誠、毫不拘泥,也會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耍一點兒不損人的小手段。
只愿于他人有益,于國家有功
于國家有功、于他人有益是楊工對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界定。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楊工是成功的。1962年,他從四川大學原子能系放射化學專業畢業后,即被分配到北京總參防化兵研究院從事國防科研工作,在放射源標準的制定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楊工保存的、由核武器效應試驗史編委會編制的一本名為《大西北 大戈壁 大事業——中國核武器效應試驗史》的書中,編委會對于楊工早年在核試驗方面對國家做出的貢獻也是肯定有加。書中提到:大約從1967年開始,核試驗場外放射煙云外場任務的具體取樣和測量工作由軍區派出防化分隊擔負,防化研究院負責對分隊人員的技術培訓和作業的組織指揮,主要負責人是楊興全同志。
此書2004年出版,總共200本左右,開篇即蓋有《秘密》字樣的紅章,是專門給那些為當年試驗做出貢獻之人收藏的。
這個他人,據楊工解釋為“企業”。這一方面他的一生作為大家更是有目共睹。且不說從成都913廠、深圳金世亨公司、景旺電子、博敏電子等企業都在他對具體業務的主持下,一步步走向盈利。單講他在印制板行業通過總結留給行業的各種資料、文章、書籍,以及現在很多企業管理上的改進措施,已是一筆不菲的財富。
《印制板企業管理》于2003年由楊工編輯出版,本書通過一些圖、表、數據、資料、實例等詳盡描述了PCB企業在組織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營銷管理、工程(技術)管理、物料管理、設備(設施)管理、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知識。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徐緩先生在本書序言中寫到:“深奧的企業管理知識,終于變成了通俗易懂、內容新穎、條理清晰、實用性強的培訓教材。”對此書評價甚高。
直至今天,仍有許多企業的老板把此書放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認為,它比較系統的解決了一個PCB企業所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而且有理有據,對于一個初涉線路板管理的人,按照此書的思路來思考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據楊工講,此書完全是他在管理金世亨公司、景旺電子公司及博敏電子公司工作中的經驗總結,意在理順管理者的管理思維、啟發管理創新,實現科學管理思維與有效管理方法相結合。
在楊工看來,有總結才會有提高。所以,無論在哪家公司,他都會在年底對公司進行一次總的評價,哪些做的好,哪些需要在第二年改進,列得清清楚楚。原來線路板企業每年都會有一次企業管理評審,其中很多管理上的東西都是那時楊工提出來的。
2008年12月12日深圳市線路板行業協會(SPCA)正式成立。第一次會員大會上宣布聘請楊工擔任協會副秘書長,在暫時沒有任何酬勞的情況下,楊工仍樂呵呵的走馬上任。他覺得有了協會,深圳市的線路板企業在與政府溝通時就不再是單一的,而成為一個整體,這對于行業爭取正當的權利和利益是十分有利的。在協會的第一次會員大會上,楊工充分發揮其聲音洪亮的優勢,不辭辛苦的為參會企業代表唱票、計票、宣布投票結果。現在,協會的各項活動也多得楊工參與并獻計獻策。
至今,協會已經舉行了GPCA二屆二次暨SPCA三屆二次全體會員大會,楊工依然在為協會獻計獻策。
2017年5月,GPCA二屆一次暨SPCA三屆一次全體會員大會 楊工唱票
“如果幫一個人,而他又成功了,我覺得那是他自己的努力,而非我的功勞,但我會感到十分欣慰;如果幫一個企業,老板賺錢了,企業做好了,那也是他決策的正確。至于他賺多少錢,未來企業如何壯大都不關我的事,而我也會去尋找我的興趣所在,尋找自己相中的路。”這就是楊工。
與時共進 永不停歇
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變革時代,變化因素太多, 社會化矛盾突顯。人們要在變革中,善于觀察、勤于思維、勇于創新、在變革中求發展。而創新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熱門話題和核心動力,只有創新才能化解社會矛盾,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創新國家才能富強,只有創新人民才能幸福,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人生價值。
楊工常說,企業要通過創新、從單一的制造業,轉變為“創造+制造”。企業應通過管理和技術創新, 產品和服務的優化,企業文化和品牌的差異化,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個人通過創新活動, 不斷提升觀察能力、思維和閱讀能力、實踐和總結能力、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唯有變者才能生存”,所以說,創新是企業實現持續發展的靈魂。只有創新才能解困,才有發展的機遇,才能做大做強。退休后的楊工,仍心系行業,在企業管理、人才培養、環保等方面,楊工總是不斷思考,提出意見建議,供行業同仁參考,解答。
2017年5月 楊工在GPCA二屆一次暨SPCA三屆一次全體會員大會上關于《排污許可證簡介》的講解
2018年8月3日 “2017年度電路板行業綠色環保企業”評選,楊工擔任評選委員會組長
2018年6月19日 中共深圳市社會組織委員會深圳市電子信息類行業協會聯合黨委(籌)等到訪SPCA 黨支部
2018年9月1日 博敏電子技術成果鑒定會
2018年9月14日 廣東PCB電子行業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交互體驗峰會 楊工發言
對楊工來說,進入PCB行業已經38載了,正如楊工所說要“創新”,這些年來,楊工也一直都在學習,在創新。而楊工身上那種“與時俱進,永不停歇!”的精神是值得每一個后來者學習的。在楊工身上我們看到了老一輩技術人的專注、熱情、耐心,還有對行業未來發展無怨無悔的奉獻。而像楊工一樣的這一代人對PCB行業的熱衷是值得后輩學習的,毫不夸張地說,他們是用生命在經營、捍衛PCB這一行業,他們見證了電路板行業的全發展歷程,同時,他們用專業和專注的精神投身行業并將這種精神以身作則傳授給下一代。
謝謝您,楊工!盡管您已八旬了,本可以安心在家,頤養天年,但為了行業的發展,仍四處奔走,為行業提建議,為后輩傳授經驗!PCB行業因為有您的努力和付出而更精彩、更輝煌!
師者,人之模范也
PS :在《印制電路資訊》2017年9月刊刊登的,九月教師節獻禮【特別策劃】中,我們制作了一期關于楊工的獨家策劃,帶著對行業一代宗師——楊工的敬仰,我們采訪了楊工的兩位學生(星河電路孫育軍副總和博敏電子王強副總),從不一樣的角度來看看這位行業前輩是如何傳道、授業、解惑的。
楊興全學生之孫育軍,1990年1月在金世亨公司與楊工結識,現任深圳市星河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興全學生之王強,2004年1月在博敏電子結識楊工,現任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印制電路資訊》(以下簡稱“《資訊》”):值此9月教師節,我們想聊聊關于師生的話題。我們知道楊興全高工作為行業前輩,帶出了無數的優秀學生,您也是其中之一,能談談您是如何師從伯樂的嗎?
孫育軍:我是1990年1月5日從廣東梅州市來到深圳市金世亨公司打工,第一堂電路板課程就是楊老師教的,當時主要工作是在黃光室完成圖形轉移曝光操作,楊老師是總工,主要負責技術,會定期上技術課。在這個過程中,楊老師認真和嚴謹的作風激發了我對技術的興趣,帶著對行業的好奇和興趣,我開始去了解行業、熱愛行業和全身心投入PCB行業。
王強:2004年1月我到深圳市博敏電子有限公司工作,楊老師當時作為公司的副總經理。恰好我的工作項目總負責人是楊老師,這樣我便有了經常與楊老師近距離接觸與學習的機會,并且這樣工作持續了一年多。
《資訊》:您的老師是否對您的性格、品格及行為方式上影響很多?您覺得老一輩專家最值得傳承的精神有哪些?
孫育軍:初來乍到,一是希望在深圳學習一技之長,找一個落腳點,再一個就是加強課外學習,提升自己。剛開始接觸電路板,這是一份挺有挑戰性的工作,楊老師在電路板工藝、技術及生活上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60、70年代人學習欲望很強,而楊老師的目標就是要培養更多的電路板人才。從一手籌建金世亨到后來幫助博敏電子、景旺電子等PCB企業,楊老師一直都是在不斷幫助企業、行業做實事,并培養了很多的學生,即使是現在,還可以感受到楊老師對下一代人才的幫助及對企業的關注,“有事情,找楊老!”已成為行業口口相傳的佳話。
王強:在楊老師身上,看到更多的是楊老師對行業的熱衷,感受最深的是楊老師的平易近人。楊老師這一代人對PCB行業的熱衷是值得后輩學習的,毫不夸張地說,他們是用生命在經營、捍衛PCB這一行業,他們見證了電路板行業的全發展歷程,同時,他們用專業和專注的精神投身行業并將這種精神以身作則傳授給下一代。
-
pcb
+關注
關注
4328文章
23182瀏覽量
400392 -
線路板
+關注
關注
23文章
1215瀏覽量
47371
原文標題:PCB行業行業高工人物系列報道——行業高工楊興全
文章出處:【微信號:ruziniubbs,微信公眾號:PCB行業工程師技術交流】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PCB與EMS市場規模及行業分析
![<b class='flag-5'>PCB</b>與EMS市場規模及<b class='flag-5'>行業</b>分析](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7/DA/wKgZO2eqyDyAPRpEAAA0-vzAULs159.png)
楊玉崗: 磁性元件行業如何尋找新出路?
![<b class='flag-5'>楊</b>玉崗: 磁性元件<b class='flag-5'>行業</b>如何尋找新出路?](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1/26/wKgZO2dRGU2Ab9kgAAKCl9hzjYc36.jpeg)
激光鉆孔技術在PCB行業的應用
![激光鉆孔技術在<b class='flag-5'>PCB</b><b class='flag-5'>行業</b>的應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3F/wKgaomce5piAc91IAAAjXNHD3eM448.png)
電子行業PCB失效現狀:改進措施與激光焊錫技術(下)
![電子<b class='flag-5'>行業</b><b class='flag-5'>PCB</b>失效現狀:改進措施與激光焊錫技術(下)](https://file1.elecfans.com//web1/M00/F3/96/wKgaoWcZuxmAJ3sKAAWL24L8nXE667.jpg)
大研智造 電子行業PCB失效現狀:改進措施與激光焊錫技術(上)
![大研智造 電子<b class='flag-5'>行業</b><b class='flag-5'>PCB</b>失效現狀:改進措施與激光焊錫技術(上)](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A/05/wKgZomcYkLCAAci9AAEmbEIYAZs452.jpg)
物聯網行業中的PCB板載天線設計要點
![物聯網<b class='flag-5'>行業</b>中的<b class='flag-5'>PCB</b>板載天線設計要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9/31/wKgaomb2dI6AL5BWAAFBCQyPKqE439.jpg)
推動PCB行業變革的未來趨勢
PCB行業典型DFM實踐 PCB先進設計實踐讓效率倍增
![<b class='flag-5'>PCB</b><b class='flag-5'>行業</b>典型DFM實踐 <b class='flag-5'>PCB</b>先進設計實踐讓效率倍增](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B2/wKgZoma9cOGAbr2mAABmOhWgBIY882.png)
如何實現高精度PCB切割?— 在線式激光切割機解決方案
![如何實現高精度<b class='flag-5'>PCB</b>切割?— 在線式激光切割機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6/05/wKgaomZ-bwuAN3h-AABem79D0DQ039.png)
中軟制造運營管理平臺PCB行業套件-數字工廠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中軟制造運營管理平臺<b class='flag-5'>PCB</b><b class='flag-5'>行業</b>套件-數字工廠及智能工廠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7/39/wKgaomYnXS-AXOlYAAAtKV7x6dY14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