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銀行業正面臨著巨大的轉型挑戰,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改造金融業態,在這種形勢下,擁抱金融科技,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改進運營流程、用戶體驗極致化成為構建未來智慧銀行的重要任務。開放API不僅成為了銀行業面對互聯網+跨界創新趨勢下非常有利的工具,而且在貫穿銀行IT 整體應用構架建設過程中,對應用整合能力的提升、金融服務的再創新、用戶體驗的全方位提高都有著立竿見影的作用。
在此背景下,2018 ICBC-IBM全國大學生金融科技創新大賽以“創意點亮青春,燃動金融夢想”為主題,通過基于API的創新及編程與工商銀行金融數字化業務場景的結合,以及大賽組委會提供的官方學習平臺和專家的現場傳承指導,正在幫助參賽學子深化對開放互聯的理解,全方位獲知金融技術實戰經驗,助力推動產、學、研共建健康繁榮的互聯網金融生態。
技術創新驅動行業發展,探索金融科技無限可能
據悉,工行將依據典型業務場景進行實景模擬,并提供必要的軟件環境、硬件資源、技術支持與訪問權限,并開放賬戶管理服務、安全認證服務、商戶收單、運營服務、資金結算服務等核心交易場景的相關API共計70余個,供參賽學生前端調用,構建在他們的場景里面。IBM將基于主機開放互聯特性提供API調用的技術支持及加分項涉及軟件的試用版。
IBM中華區大學合作部總經理 周恩昌
據此前統計,截至8月底,本次大賽共有來自95個高校約430位學生注冊,已經確認組隊的有將近70個團隊,主要來自于計算機、金融、電商、商科類專業。IBM大中華區大學合作部總經理周恩昌談到,金融+科技的跨界,對于參賽同學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技術較強,但對于金融場景的創新還缺乏了解。商科的學生金融屬性較強,但是動手能力還需要進一步鍛煉。截至目前,參賽作品涵蓋并結合了微商微貸、基于金融的區塊鏈服務、生物仿真識別技術以及一些校園的生活場景等方面。
周恩昌表示,此次大賽已經涌現了眾多具備創新價值的作品,他希望通過IBM和工商銀行搭建的平臺,讓參賽學生看到技術和商業的結合過程,并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IBM的商業模式、了解B2B的商業理念。目前,互聯網產品或者互聯網金融服務已經逐漸場景化,而背后真正的技術驅動力還有待參賽同學去更深入地理解。
他還談到,對于參賽學生來說,生活中一些令他們感到不方便的場景會更容易激發他們的思考、從而產生創新、創意;在進行API調用的過程中,他們則可以通過實踐逐步理解銀行的互聯網服務API化。這一過程最終會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商業模式理解能力,并且最終實現落地。
IBM已經舉辦類似的大賽十多年了,但是像工商銀行這樣的大行,邀請學生們在它的平臺上調用API,還是第一次。所以本次大賽,一方面是有來自于工行自身的推動,另外也是基于行業發展的方向,同時對于同學們理解所選擇的專業方向也會是一次洗禮。
因此,IBM和工商銀行非常希望能夠發揮參賽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打開腦洞,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在具體賽制設計上,初賽鼓勵參賽團隊根據賽事組委會提供的API開發銀行業務場景、并提交基于金融創新的創意。根據對API 調用、實現業務場景的能力考核,初賽海選產生的50支團隊獲邀參加金融創新暑期訓練營并進入復賽。復賽注重考核初賽提交的金融創意原型實現,考驗了參賽團隊基于API組合流程再現較為復雜業務場景的能力,最終,選拔30支隊伍進入全國總決賽。
決賽即將于今年11月下旬舉行,將由評審委員會現場公布開發任務,類似于編程馬拉松,由參賽團隊在24小時內實現,從創新思維、創造力、以及技術實力方面展開終極比拼,最終甄選出各級獎項。入圍全國總決賽的參賽團隊還將獲得工商銀行提供的校園人才實習招聘優待政策。
注重人才培養,將最先進技術、
教育理念帶入中國
為了讓參賽學生能夠跨越一些技術門檻,IBM與工商銀行共同錄制了5門微課程,其中涵蓋了工行在初賽階段涉及到的API、基本介紹、新技術和生物仿真識別等資料。參賽學生通過學習課程,可以輕松地跨越初賽這個門檻。進入到復賽后,就會需要把加分項的內容融合進去,這不光是驗證學生有調用API的能力,還要他們把在初賽里設想的場景落地。
“但想得到高分,就要有基于IBM的區塊鏈技術,以及基于IBM的Z技術,這些技術也會在整個參賽過程中被學生體驗、調用。在暑期訓練營中,IBM整個系統中心有7-8位工程師,為同學進行技術、案例的講解和分享,手把手地帶著參賽團隊調用API,直到最后的結果展現。在此過程中,同學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技術。”周恩昌表示。
在暑期訓練營期間,記者也與兩支參賽團隊進行了交流。華南理工大學團隊的作品是基于工行的生物識別技術的API進行開發,主要是將場景設定在指紋支付的應用。而來自于大連理工大學軟件學院區塊鏈實驗室團隊的參賽作品是利用工商銀行提供的API加上IBM提供的區塊鏈平臺,開發出一個廣告征集和版權保護的平臺,一方面既可以實現廣告需求發布和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對廣告版權的保護。
參賽學生說,比賽過程中的各種實踐加深了他們對金融行業、技術應用的理解。而此次參賽最大的收獲則是對IBM有了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之前他們認為IBM是一家偏重硬件的公司,比如為金融業提供服務器和計算中樞;而通過此次大賽他們開始認識到IBM在AI、區塊鏈、量子計算等等很多前沿的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并且會初步學習利用主機互聯互通的特性,嘗試為實際場景提供高效的解決方案。
此外,對于本次夏令營,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同學認為IBM和工商銀行針對科技知識以及創新的想法的分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大連理工大學的同學則表示:“本次的夏令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技術驅動的力量,比如IBM推出的區塊鏈的開發平臺就可以幫助區塊鏈技術和其他的各種應用平臺更好地結合。這個平臺既可以幫助大家更快地進行開發,也可以刺激企業進行更多的嘗試,從而使區塊鏈應用迅速落地。”
在區塊鏈領域,IBM在Fabric的基礎上推出了一個自己的區塊鏈開發平臺,讓技術人員能夠更專注于技術的開發,而不是平臺的搭建,從而幫助開發者更快地上手,保障項目的順利進行,并由此加快區塊鏈應用落地。
據悉,IBM一直以來都和中國的高校有著深入的合作,非常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1995年開始,IBM是第一家和教育部進行大學合作項目的外商企業。IBM把最先進的技術、教育理念帶進中國,為老師在技術、教材方面提供了不斷迭代的培訓和支持,并且幫助他們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由此便形成了一批非常熟悉IBM技術,始終圍繞著IBM技術路線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老師。
截至2013年,IBM在華南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都布局了主機,用于學生教學,并在專業技術、專業老師、專業教材、專業實驗環境等給予了大力支持。
此外,在更多高校還擁有眾多IBM俱樂部。每一個IBM俱樂部,都是由學生自己來運營、管理的,IBM則會從技術和資金上給全國的28個俱樂部進行支持。
-
IBM
+關注
關注
3文章
1768瀏覽量
74870 -
API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13瀏覽量
62431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743
原文標題:技術驅動行業發展,IBM與工商銀行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的無限可能
文章出處:【微信號:IBMGCG,微信公眾號:IBM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