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工智能已超越技術概念,被認為是繼“蒸汽機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的導火索。
11月18日,由深圳市福田科技局主辦,XHUB超級加速器、蜂群產業社區承辦,深圳市物聯網智能技術應用協會、深圳市蜂群物聯網公益基金會、中國網·中國物聯網頻道協辦的“2018首屆全球物聯網產業大會暨物聯網框架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旨在通過探討物聯網框架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趨勢,分享人工智能應用創新案例,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端人才交流與技術合作,促進產業發展!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博士、深物聯聯合執行會長林昕,國家特聘專家、深圳市海歸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巿清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劉志翔,國家特聘專家、廣東工業大學光電學科帶頭人梁安輝,國家特聘專家、廣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忠民,香港人工智能協會會長柳崎峰,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余浩,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學院院長朱躍生,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奧斯卡·達爾斯藤,北京啟迪數字園區服務公司總裁張燕東,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清祿,上海深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旸,重慶固高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吳迪,獨角獸企業同盾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顧威、上海深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旸,TCL創投執行董事胡學龍等近200位專家、學者企業家共襄盛舉。
加強產業動能,
蜂群物聯網應用研究院正式成立!
為推動產業創新,加速產業發展,打通高精尖技術到市場應用最后一公里。會上,深圳市蜂群物聯網應用研究院正式發起成立,林昕、劉志翔、余浩、朱躍生、張燕東、趙榮寶、吳迪參與揭牌儀式。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博士、深物聯聯合執行會長林昕表示,深圳市蜂群物聯網應用研究院以產業鏈協同創新為目的,聚焦5G、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大健康等新興領域,協同產業鏈、技術、人才、市場、資金,推動產業鏈縱向橫向聯合創新、創新成果轉化、產學研資合作、快速轉化科研成果,研究院也是物聯網人才基地,將培養物聯網產業高端領軍人物,以及產業中堅骨干。同時,研究院還是產業超級孵化器、新興技術創新項目孵化器和產業領軍企業加速器。
在談到研究院架構時,他表示,全球范圍內,研究院與各個著名高校合作,建設應用技術實驗室。去年已建成五個X HUB創新中心,成為物聯網產業的人才基地。其中,在硅谷的創新中心,引進多位海外的回國留學生以及海外工作過的海歸,位于光明的集成電路創新中心占地3萬平方米,能為企業提供20萬平米辦公場所。同時,研究院下設智庫和學院,每月邀請產業大咖開講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最新進展。
在成果上,目前研究院已與深物聯合作深度服務100多家客戶,輔導企業申請知識產權近1000項,推薦企業參與30余項國家標準、100余項企業標準,培育150家高新技術企業,推動建設20余家省工程中心、市企業技術中心和實驗室建設,參與政府標準制定10余次,承擔政府調研行業課題研究20余次。
大咖專題解說,縱論行業大勢
本次大會,邀請到幾位學者、專家、企業家,上臺解析人工智能趨勢、生態,以及量子計算等話題。林昕博士在 “物聯網平臺上的人工智能之發展趨勢和機遇”主題演講中談到:在2000年以后,上天連續給了我們五個大禮包。第一、市場經濟思維, 改革開放開始很多的港商、臺商將市場經濟帶到珠三角尤其是深圳,后來擴散到全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多位外國學者表示:市場經濟思維中國已經超越了西方發達國家;第二、WTO,中國加入WTO后,市場貿易份額占據世界貿易市場從0%躍居到了35%,后來居上;第三、中國正處于數字經濟發展旺盛之年,有著非常好的條件和機遇,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第四,得益于梅特卡夫效應,由于中國人口基數比較大,所以在互聯網的發展也是后來居上;第五、物聯網是是更大程度上的梅特卡夫效應。中國在物聯網的發展上有著可觀的前景和機遇,物聯網所帶給我們的紅利在未來十年會有體現。
林昕博士還提到,中國已經在光纖通訊、移動電話、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電動汽車保有量等五個方面“彎道超車”?!拔磥淼膹澋莱噷谌斯ぶ悄堋C器人等科技結合的方面。人工智能才是我們實現萬物互聯夢想的關鍵!”
香港人工智能協會會長柳崎峰在“AI應用與發展”主題演講中談到:近期,三大技術的提升,帶來人工智能新的高潮。第一,數據從移動互聯網到未來的物聯網、大數據。 第二,硬件的提高,DPU的出現。第三,模型算法的改進。這三大技術的出現,讓人工智能產生許多本質的突破。
南方科技大學教授余浩在“智能物聯網:人工智能芯片”主題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芯片發展的關鍵是要做到低功耗同時又有高計算力,現在的人工智能雖然能夠戰勝人類但是算力和功耗都沒有超過人腦。我們可以假設,如果人工智能芯片能夠達到人腦的功耗和算力,那將是智能時代的起點。同時,他談到,曾經國內只重視軟件應用,芯片很多都是從國外購買。但近期,深圳已經成為中國芯片產業的前沿陣地,很多企業都開始重視芯片產業的發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學院院長朱躍生在“融合先進信息技術的物聯網發展與挑戰”主題演講中提出:今天已經是萬物互聯的時代,聯人、聯物、聯數據,以后網絡數據信息的利用,將給企業、個人、政府、社會帶來發展機遇。萬物互聯的融合環境是由IM ABCD構成。I(物聯網)M(移動通信)A(人工智能)B(區塊鏈)C(云計算)D(大數據)。他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奧斯卡·達爾斯藤在“Introduction to 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量子信息科學導論)”中提到:量子信息實驗者已經學會控制單量子系統和檢測它們的狀態的微小變化,某些狀態對它們周圍的力場特別敏感,這些狀態的變化可以用來推斷目標的狀態。例如,在芬蘭,量子引力場傳感器可以看到屋頂上除雪對重力的影響。量子的特性可用于在計算機/模擬器、通信系統、傳感器/測量裝置等多個物聯網設備中。
北京啟迪數字園區服務公司總裁張燕東在“啟迪如何構建AI生態”主題演講中提到,人工智能是未來產業突破的角度、未來國家競爭的方向!需要以科技為中心,以研發為中心,擴大開放,擴大集成,擴大協同,擴大規模。啟迪清華大學與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方向進行合作,可以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鏈和創新鏈,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企業、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和創新高地。
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清祿在“人工智能大趨勢”主題演講中談到:信息時代數字信息快速滲透人類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發微信、看新聞、照相記錄、上傳分享甚至是全城覆蓋的視頻監控,可以說信息是無處不在。這些信息數據,通過人工智能的處理,變成了一個大數據的引擎,能夠應用于很多方面。人工智能不是一個產業,而是一個時代!
同盾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長顧威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在金融機構風險管理中的應用”主題演講中,談到人工智能在風控領域應用,他表示:人工智能利用海量數據通過機器學習,不斷完善機器的認知能力,在金融交易和風險管理等復雜數據的處理方面,通過人工智能有效的數據篩選及分析,將幫助金融機構進行更高效的分析,提升業務能力。人工智能通過360o客戶畫像,能有效為金融業識別低風險高價值客群。
重慶固高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吳迪在“離散型智能焊接應用與服務”分享中提到:在弧焊機器人發展方面,中國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各式各樣的焊接的工藝。隨著傳感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協同整合資源、技術,使焊接機器人掙開雙眼、可以思考,在焊接行業打通焊接工藝數據到人工智能分析的全過程。
上海深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李旸在“人工智能從理論走向實踐”案例分享中提出:現在的人工智能是沒有理解的人工智能,未來趨勢是構建知識庫。算法是引擎、數據是燃料,知識是地圖。深覺智能提出雅典娜計劃,用區塊鏈的形式,建立一個人工智能的共享知識庫。
廣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忠民在“語音智能賦能產業升級”中提出:感知技術賦予機器模擬人聽覺、觸覺、嗅覺等能力。近年來,智能技術的突飛猛進,推動感知智能發展,語音分析、語義分析等技術的飛躍,讓機器能模擬人的理解、判斷、決策能力,與人進行交互。語音交互能夠解放我們的雙手,能應用于廚房控制、娛樂、開關面板、燈光、家電等領域。他表示:語音交互讓萬物具備語言的力量!
高端對話: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大環境下,人工智能產業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國家特聘專家,深圳市海歸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巿清灣投資管理有限公司CEO劉志翔主持對話, 廣州索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石忠民,廣州麥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清祿,上海深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李旸,TCL創投執行董事胡學龍,國家特聘專家、廣東工業大學光電工程學科帶頭人梁安輝等幾位專家就此問題展開現場對話。
劉志翔: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肯定是一個“技術活”。我這幾年做評委,相當多的項目都是講人工智能的,每個項目都說自己最好的,會列舉測試的結果,我們就比較困惑,到底在技術上誰最好?請幾位嘉賓坦誠地談一下,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域怎么判斷到底誰是真的強?另外,從各位的角度談一下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怎么樣?到底有哪幾方面是需要突破?
石忠民: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把手機和電腦聯在一起,物聯網把所有物體聯在一起,讓所有東西智能化。萬物和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在PC時代通過鼠標和鍵盤,在移動互聯網的時候通過觸碰,語音是物聯網時代唯一交互方式,人工智能領域的語音交互功能在這個時代最為重要。
謝清祿:大家要辯證地思考,人工智能概念太大,我們目前階段還是要看能夠解決什么問題。用5年10年把項目做得很窄,把窄的方面做到極致,用足夠的數據來解決問題。例如人臉識別在公安領域,需要的是精準,針對這個場景就需要很深的挖掘。
李旸:從技術的角度來說,人工智能的突破首先要看企業的核心思維是否有利于發展,第二是企業思路是否有創新點、是否領先。從深度學習的角度,人工智能一直在不斷突破。但是,人工智能如何從數據中看到背后的邏輯關系、內在聯系?這是未來需要解決的問題!
梁安輝:判斷人工智能水平高低,商業和研究的指標是不同的,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有三個方面:第一、一般認為如果能夠類似于人腦的AI是最高的;第二、功能上,AI如人的左腦一樣沒有情感和創造性,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第三、從技術指標上,是能耗、延時等方面。
胡學龍:驅動人工智能的三個要素,一個是模型能力,一個是計算能力,一個是大數據。其中模型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知識,大家都可以掌握,每家公司都對模型進行優化,讓它可以針對計算。從芯片的角度來說,誰的模型優化做的好,在芯片的設計方面就會更優質。
可以預計,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正越來越多的顛覆我們的生活。1776年,以蒸汽機發明為標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解放了人類的體力;今天,人工智能將有望成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極大的解放人的腦力,成為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又一次飛躍,而這一次革命的效果相信將遠遠超過一次科技革命。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深入探索了人工智能的趨勢,以多個企業家親歷的案例剖析行業特點,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將為人工智能第二次科技革命提供燃燒的動力,促進“腦力解放”時代的到來。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4文章
45008瀏覽量
377742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864瀏覽量
240730
原文標題:物聯網框架下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成功舉行
文章出處:【微信號:szwlw26059696,微信公眾號:物聯網之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